龙华新闻

粤港澳大湾区东岸(港深莞)中轴提升战略论坛举行

编辑:陶倩2018-04-04 09:47内容来源:宝安日报

新闻提要

十位专家学者通过主题演讲、自由论坛等方式,分享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理论、新经验和新思路。

 

粤港澳大湾区东岸(港深莞)中轴提升战略论坛现场。龙华新闻记者 陈建华 通讯员 赖志豪 摄 

本报讯(龙华新闻记者 徐蔚昕)4月3日下午,由福田区政府、龙华区政府共同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东岸(港深莞)中轴提升战略论坛举行。十位专家学者通过主题演讲、自由论坛等方式,分享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理论、新经验和新思路,共同探讨中轴提升所面临的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要问题,为中轴提升战略实施出谋划策,带来一场智慧与思想碰撞的盛宴。市政府副秘书长吴优,龙华区委书记余新国,福田区长高圣元,龙华区领导栾志成、张纳沙、韩荡、陈建民等出席论坛。

深圳中轴,南联香港,北接东莞,是深圳南联北拓、连贯西东的重要通道。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越来越重视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特别是大湾区中有一条重要的中部轴线,贯通香港、深圳和东莞三大城市,成为支撑整个湾区发展的重要脊梁。市委市政府着眼全局,明确提出实施中轴提升战略。这是落实粤港澳大湾区战略部署的重大举措,更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重要要求的主动担当,对于高质量推进深圳特区一体化,打造世界级大都市圈,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吴优在致辞时表示,当前,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将区域协调发展作为一个战略提出来,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正在编制过程中,国务院批复深圳要建设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深圳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正在修订过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福田区和龙华区提出中轴提升战略发展问题,恰逢其时,具有很强的前瞻性,也体现了使命担当和责任担当。希望专家学者们通过此次论坛,为完善中轴提升战略建言献策。

余新国表示,龙华区具有区位交通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后发优势。作为中轴的重要组成部分,龙华区必将在中轴提升战略中,抢抓历史机遇,作出龙华贡献。实施中轴提升战略,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方共同谋划、共同推进。他寄语专家学者们当好“思想库”和“智囊团”,同时希望福田区和龙华区精诚合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标准、高质量做实做细做深中轴提升战略,尽早实现深圳中轴的强势崛起。

高圣元表示,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新时代新征程也孕育着新希望。市委市政府继往开来,实施中轴提升战略,将彰显深圳整体恢宏气象。深圳中轴也必将成为国际领先的城市发展新轴带新标杆。一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轴。二是打造港深广综合交通“大动脉”。三是打造世界级生态景观带和城市新天际线。

论坛上,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刘旭,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香港城市大学教授、中国城市交通规划与研究学会特邀委员王缉宪、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分别以“打造世界级制造业集群 迈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湾区时代中轴的创新角色与要素集聚策略”“深圳中轴通道:可见与不可见基础设施哪个更重要”“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与中轴高质量发展”为题作主旨演讲,从产业、规划、交通等多方面共同为中轴战略建言献策。此外,论坛还邀请了方煜、叶嘉安、张晓春、李立勋、李贵才、朱文华六位专家列席自由论坛。

对话中轴环节,6名专家发言讨论。 

    多名专家学者为中轴提升建言献策

4月3日下午,多位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视角为中轴的提升建言献策,他们认为中轴是港深莞构建国际大都市的重要载体,中轴地区未来的发展将更加富有,更有前瞻性,而且更有魅力。

突破现实障碍 实现优势互补

“近几年,深圳和东莞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尤其是深圳的产业、资本向东莞扩散是非常明显的,而且态势很强劲。”在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立勋看来,深圳的产业、资本之所以向东莞扩散,一是成本低,二是出于扩大生产、扩大市场的需求,三是深圳产业在东莞找到了空间。

基于多年的研究,李立勋发现,现在东莞和深圳的跨地合作,主要表现为深圳产业、资本的扩散转移。在转移过程中存在交通连接不够便捷、土地瓶颈、两地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大等问题。在他看来,未来有两件事情要做,一是生产、制造的连接,要赋予这条中轴线协调创新功能,让中轴地区既是CBD又是科创平台。第二是生活的连接,这方面可以借鉴广佛同城的经验,包括制度构建、同城交通规划等整体考虑,也包括具体部门如何链接和交流机制,还有广佛之间重点合作地区的整体规划和协力推进等方面经验。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东岸(港深莞)的发展,中科院院士、香港大学城市规划及设计系主任教授叶嘉安也认为,要发展,首先要突破交通瓶颈,同时发挥香港、深圳、东莞金融创新和制造领域的各自优势在产业、市场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论坛现场。通讯员 赖志豪 摄 

利用现有资源 打造关键节点

目前,中轴地区已汇聚了华为、平安、正威3家世界500强企业和富士康、华润三九、长安标致雪铁龙等一批高端制造产业,具备华南地区重要的高铁枢纽深圳北站等,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打造城市中轴的关键节点也是专家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院长李贵才认为,可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之上提升质量,同时要防止规模不经济或者集聚不经济现象。以龙华区为例,龙华现有两大优势,一是地理优势,二是交通枢纽优势。龙华有深圳北站、有梅观高速,实际上龙华的点轴已经出现了。从龙华看向南的轴线非常清楚,一条是向香港西九龙(叫做国际文化轴或者现代服务业轴),一条是向南山大沙河,这是科技创新轴,一直延伸到前海。李贵才说,“这两条轴都需要北站这个地方。而高铁带来的是有知识、有技术的年轻人,不管是向哪个方向发展,都需要这群人,所以需要在北站形成非常好的科技服务、信息服务中心,为人才服务。”

李贵才进一步提到,“如果我们仅仅局限于北站这个片区的发展,北站片区的发展会被隔离掉,应该把北站枢纽看成通达各个片区发展的重要节点,结合龙华其他的片区一起发展。同时,做好土地整备工作,进一步扩大北站片区发展规模。”最后,他认为没有最好的方案,只有最好的行动,希望能早日行动。

论坛现场。通讯员 赖志豪 摄 

打造超级枢纽 生态轴体现特色

“我们的湾区和全世界的湾区都在同一量级上,并且我们湾区有机场体系和高铁体系,已经是初具规模的现代化体系。但是这个湾区还有很多可为的事情。”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张晓春认为,可以通过交通引领让中轴地区集中合力,提升“中优”战略地位。张晓春表示,目前中轴上的轨网是短板,东部和西部都有快线,但中部快线一直非常弱,而矛盾的是,中轴要发展必须要有非常强大的快线往外延伸。希望从机场过来的东向快线可以进一步延伸到皇岗,因为皇岗可能会作为福田未来进一步发展的核心区域,若果区域快线和城市快线两条快线进入皇岗地区,这个地区就会变成非常强大的超级枢纽。

张晓春还提到,龙华的深圳北站是中轴地区另外一个强大的超级枢纽,超级枢纽是深圳市未来发展的希望,这两个超级枢纽可以好好做文章。张晓春补充说,除了构建枢纽,还可以做好交通体制的提升,比如可以让共享空间做得更有趣,提升整个街区的功能,增加开放的绿化空间,让更多人参与中轴地区的活动等等。

铁汉生态规划院院长朱文华则从生态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大家都觉得绿色是不赚钱的,我们要转变观念,另辟蹊径,建绿色的中轴。”朱文华说,“不是只有开发才是发展,保护一样是发展,所以要把中轴做成绿色的轴,做成文化的轴。”

在朱文华看来,如果粤港澳大湾区东岸(港深莞)中轴做绿色文化,而珠江是产业轴,两条轴各有特色,长短互补,正好支撑了粤港澳大湾区中轴线,这是两个不同的发展思路。他还建议,希望下一步的存量规划能释放出一些用地,支持整条中轴生态体系的建设。

龙华新闻记者 康碧艳

    专家演讲:

刘旭

打造世界级制造业集群 迈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刘旭


本报讯(龙华新闻记者 徐蔚昕)中轴提升战略,如何发挥产业作用?论坛上,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刘旭以“打造世界级制造业集群 迈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为题,围绕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补齐深莞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短板、促进港深莞开展深度创新和产业合作三大方面,和与会人员一同探讨中轴提升战略中的产业角色。

刘旭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以绿色、低碳、健康为主题,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由智能制造、新能源、生物、纳米等领域的群体性科学技术突破为表现,引发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点是信息技术与其他产业技术的融合。着力建设协同发展产业体系,实体经济是“肌体”,科技创新是“筋骨”,现代金融是“血液,人力资源是“基因”。要把经济体系的根留住,强壮经济体系之筋骨,让经济体系之血液活起来,增强经济体系之基因。

刘旭进一步建议,要开放香港高等院校在深莞中轴开办分校或独立学院,引进国外一流大学,从理、工科先试,逐步拓展到管理、经济、语言教育等意识形态色彩不强的人文学科。要在深莞中轴布局一批面向国际科学前沿、引领颠覆式创新的“开放式”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载体,支持高水平应用研究导向型科研院所和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推动政府间国际科技组织、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落户。要扩大向外籍创新创业人才发放“中国绿卡”范围,突破外籍人才永久居留和创新人才璃用、流动、评价激励等政策瓶颈,更好集聚国内国外各类人才。要制定严格的知识产权和专利保护制度,用实实在在的压力倒逼企业加大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的自主开发力度。要投资建设具有共性的科技研发平台和通用设备使用机制为企业提供便利优质的少技术服务。

 

马向明

以公共空间引领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
 
本报讯(龙华新闻记者 徐蔚昕)论坛上,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围绕湾区时代的三个趋势、中轴创新角色、要素集聚策略的思考,作了题为“湾区时代中轴的创新角色与要素集聚策略”主旨演讲。
马向明指出,湾区时代具有三个趋势,分别是横向分工加强、水陆双轴驱动、知识经济转向。中轴确保陆路的纵深,是对湾区作为海洋支点的支撑,联通湾区三大核心。要从中轴的创新角色、创新的空间逻辑、珠三角的现况三大方面看中轴的角色。创新有两种不同的逻辑,一种是科技初创,它在低成本的地方形成创新走廊;第二种在中心区,高品质、高可住、各种人群高可达。中轴的角色,是与产业创新相关的服务与创新,是高可触的创新场所,是文化创新。中轴要抓住陆地、人、中心性的特点,中心性让中轴在政府的公共服务配置上占居优先位置。
怎么把这些公共服务配置下去?在马向明看来,要以公共空间体系的构建来引领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他指出,在这个城市化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迅猛发展的时代,一系列重要文件一一《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巴黎协议》,以及其他全球发展协议和结构框架一一的发布为我们的认识铺就了道路。在这个临界点上,我们认识到,城市可以不再是今天世界所面临挑战的病因,它可以是解药,恰当的规划和良好的管理将使得城市化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强有力的工具,无论对于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来说这条规律都适用。
马向明认为,作为中轴,第一,中心区要想办法做到“无车”,第二,要布局文化艺术设施,第三,要充分利用好线性空间。而目前政府的局限在于它有边界,它的行政边界到哪儿,它的轨道就只能修到哪儿。这需要政府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发挥中轴的最大潜能。

王缉宪:无形资产并举 混合发展


香港城市大学教授、中国城市交通规划与研究学会特邀委员王缉宪。
 
 

本报讯(龙华新闻记者 康碧艳)深圳中轴发展:可见与不可见的基础设施哪个更重要?论坛上,香港城市大学教授、中国城市交通规划与研究学会特邀委员王缉宪围绕这一论题,从无形资产在中国和深圳的重要性、无形资产需要哪些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深圳在全中国应该是发展数字经济领先的城市。”王缉宪现场科普了评选数字经济城市的四大要素:城市信息基础、城市服务、城市治理、产业融合,并指出从市场和企业的角度看,这些都是没有被纳入GDP的无形资产,深圳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可见无形资产得到了充分的重视。王缉宪进一步指出,这些无形的资产带来的价值可以通过电脑化的信息、创意、产品设计和研发、通过培训培养技术素质等活动产生。

在王缉宪看来,无形资产需要知识产权保护法、培训空间和基地、大数据产业等基础设施。此类无形资产有四个特别的性质,分别是扩展效应、溢出效应、沉没效应、协同效应,不仅会给企业,还会给周边带来好处。

中轴发展该选择哪种路径,这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共同问题。王缉宪在演讲中为众人提供了四个选择:重资产型发展为主、“有无”并举,混合发展、迎接轻无资产时代、由市场决定。“将来我们可能有四条路可以走,我不知道哪条路,但是这四条路都是有可能的。”王缉宪解释说,继续重资产型的发展的话,可以通过修路等改善有形的基础设施,促进中轴的发展。个人觉得有形和无形并举混合发展这是很好的设想,相信中国在未来几年里也会很快意识到需要把某些无形资产的增值看成GDP的内容,如果是这样的话,深圳在未来GDP的增长会更快。

曲建:中轴需要高质量发展

 


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
 
 

本报讯(龙华新闻记者 康碧艳)深圳中轴需要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论坛上,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围绕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与深圳中轴高质量发展”主题发表了精彩演讲。

曲建通过展示两张照片(分别是1980年的深圳和2016年的深圳)来开篇,指出短短40年间,深圳通过高速度、高质量“两高”发展战略让这个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认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第一,中轴高质量发展绝对不是中低速的概念,所以发展是第一要务。第二,中轴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要想高质量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三,经济增长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过去是要素推动型的经济增长,而今后创新成为第一推动力。

曲建表示,一个区域高质量发展有六个体系。第一是要有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第二是统一开放,形成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第三要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第四要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协调发展;第五是绿色发展体系;最后是多元平衡,全面开放的体系。曲建坦言,“其实对于中轴而言,第一个体系是必备的。我们要想高质量,就要匹配建设出一个高质量的现代产业体系。没有现代产业体系,我想今后的发展问题都将成为泡沫。”

曲建说,他经常打一个比喻,如果你的企业从事的业务是养猪,你提供的产业园区就是猪圈,如果你转型升级养熊猫,那么你配套的产业园区就叫熊猫馆。企业从养猪变成养熊猫,政府就做好从猪圈改造成熊猫馆的配套工作。“通过园区转型升级来支撑我们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也就是说,政府支持你们从养猪转换成为养熊猫,积极把猪圈改造成为熊猫馆,这样的话,中轴的高质量发展也就实现了。”

深入实施中轴提升战略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轴提升战略相关情况介绍

 

昨日下午,由龙华区与福田区联合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东岸(港深莞)中轴提升战略论坛在五洲宾馆举行。本次论坛通过主题演讲、自由讨论等方式,分享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理论、新经验和新思路,共同探讨中轴提升所面临的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要问题,为中轴提升战略实施出谋划策。

深圳中轴,南联香港,北接东莞,是深圳南联北拓、连贯西东的重要通道,对深圳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发展能级、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意义重大。实施中轴提升战略,是推动湾区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是深圳“南联北拓”、拓展城市发展腹地的必然选择,是助力深圳打造世界一流城市的迫切需求。龙华区将充分利用自身区位优势,深入实施中轴提升战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梅观创新产业走廊融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战略部署,形成带动中轴提升的经济增长极和发展新引擎。为了让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轴提升战略,本报特在此对相关情况进行介绍。

区域发展背景

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7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2017年7月,在国家主席习近平见证下,香港特区政府、澳门特区政府、国家发改委及广东省政府共同签署了《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提出创新合作机制、建设互利共赢关系的合作宗旨以及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镇群发展目标。

从当前发展情况上看,大湾区东岸的发展程度高于西岸。东岸事实上已经形成纵向的城市发展轴线,从南到北依次为香港、深圳、东莞、广州。这条轴线集中了大湾区最重要的城市、金融、物流、科技、信息、文化等经济发展要素,其经济总量占据了大湾区经济总量的80%以上,是西岸的六七倍。东岸纵向四市将形成大湾区的主轴。而中轴未来将是大湾区主轴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大湾区发展的重要支撑与引领轴。

广深莞共建科创大走廊

2017年12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规划》提出“三步走”的发展目标,到2050年建成国际一流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为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提供强劲支撑,打造中国版“硅谷”,形成全国创新发展重要一极。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范围为沿广深轴线区域,具体为北起广佛交界处,经广州主城区、东莞松山湖、深圳主城区,南至深圳大鹏,沿广深高速、广深沿江高速、珠三环高速东段、穗莞深城际轨道、广九铁路等复合型交通要道所形成的创新要素集聚区域,长度约180公里。

中轴地区的重要节点如坂雪岗科技城、东莞松山湖、东莞银瓶合作创新区、深圳北商务区、光明凤凰城等均被纳入到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中,未来在区域创新发展、科技产业创新方面将发挥重要带动作用。

深圳建设全球创新城市

2018年1月,深圳市两会召开,确立了“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的核心目标以及建设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的愿景目标,提出坚定不移构建更加均衡、更有辐射力的大都市圈,实施“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战略,全面实现特区一体化。

正在编制的《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提出构建多中心网络体系和开放协同的空间结构,以深南大道轴及延长线、福田中轴及延长线两轴为引领,进一步完善城市空间和功能组织,将其建设成为深圳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形象展示窗口、城市高端服务功能的集中承载地、市民生活和出行的重要公共空间。

另外,规划还提出建设丰富多样的科创新空间,构建“一核三主、四廊多点”的全域科创新格局,营造多元活跃的创新生态。其中深圳中部科创走廊将对接香港东部知识及科技走廊,以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为重要国际化创新合作平台和深港跨境深度合作新支点,加强福田中心区、华强北等创新服务节点与坂雪岗科技城、观澜高新园区、观澜北产业园区等先进制造节点的功能互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新引擎。

中轴将被赋予更新内涵和使命

深圳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历程,由边陲小渔村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标杆。

随着党的十九大召开,2018年深圳市两会提出了建设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的愿景目标,深圳正式迈向新的发展征程,未来将深入实施“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战略,中部地区是实施南联、北拓、中轴战略的核心承载空间,在大都市圈的整体框架下,中轴也将被赋予更新的内涵与责任使命。

 

中轴提升的重要意义

实施中轴提升战略,是推动湾区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

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圈层正在集聚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等高端功能,并向腹地扩散延伸。湾区东岸的产业创新功能、科教研发、专业服务等功能正从核心圈层逐步向东扩展,中轴具有潜力成为新一轮创新的策源地与科技产业化的核心地带。目前,中轴地区已汇聚了华为、平安、正威3家世界500强企业(全市共4家),和富士康、华润三九、长安标致雪铁龙等一批高端制造产业。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制造业特征明显,金融、科技、创新、消费、生态、文化等高端要素集聚,口岸、高铁等交通设施支撑有力,具备强大的资源吸附与产业辐射能力,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是推动科技产业创新的战略要地。

实施中轴提升战略是深圳“南联北拓”,拓展城市发展腹地的必然选择。

深圳的东中西三轴分别承担不同使命。其中中轴连接港深莞,是深圳南联北拓的关键。一是向南可与香港共建大都市区创新与活力中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深港合作将迈向新阶段。香港近期推出科技创新发展策略,提出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在将军澳、马料水、古洞北、河套等地区建设东部知识及科技走廊,布局知识和科技设施。深圳中轴与香港东部发展走廊衔接紧密,加上广深港客运专线的开通,可在知识创新、产业创新、服务创新等方面形成合力。二是向北可拓展城市腹地。随着深圳城市区域化进程加快,深圳向北趋势明显。目前,深莞在产业协作、人流联系方面日益加强,大量企业将生产部门北上迁至东莞地区(据相关资料显示,2015年东莞引进的内资项目中,34%来源于深圳,在东莞亿元以上项目中,来自深圳投资的项目协议投资额约398亿元,占比达39%),深莞沿交通线路已形成较强的人流联系。

实施中轴提升战略是助力深圳打造世界一流城市的迫切需求。

实践证明,城市轴线串联一座城市重要的行政、商务、文化和居住区,担负“脊梁”角色,在提高城市认知度,凸显城市品质与魅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果将深圳地图横向对折,盐田、罗湖、福田、南山四大主城区组成东西轴线;纵向对折下,河套、福田口岸、皇岗口岸、福田火车站、会展中心、市民中心、莲花山、深圳北站、观澜河等恰好位于对折线中轴上,汇聚了国际口岸、商业金融、行政中心、交通枢纽及景观资源。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以深南大道为标志的东西向轴线已成型,南北中轴亟需崛起与之搭成城市骨架。南北中轴线随着城市新中心的迁移和产业经济及人口的外溢应运而生,承载着商业金融、科技创新、交通枢纽、居住中心的纵向使命,依托该片区可构建港深莞都市圈脊梁的南北中轴,再向北形成纵贯粤港澳大湾区的一条主轴和核心脉线,增强深圳对东莞、惠州、河源等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提高城市的品质和国际竞争力。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各区居住人口数量。
 
 

中轴地区现状情况介绍

人口规模

从深莞大区域上看,中轴地区2015年常住人口589万人,占深莞两市总人口的30.1%。

从深圳市各区居住人口分布上看,基于手机信令数据,龙华区居住人口规模为255.05万人,位于全市第三位;福田区居住人口为190.64万人,位居全市第四位,仅次于宝安区(423.58万人)与龙岗区(376.52万人)。

经济总量

从深莞大区域上看,中轴地区2015年GDP总量约7823亿元,占深莞两市GDP总量的35.2%。

从深圳中部地区上看,福田区、龙岗坂田片区、龙华区围合而成的地区,区域面积约280平方公里,2016年常住人口规模约330万,GDP约7000亿元,以占全市约14%的土地,承载约28%的人口和36%的GDP。

从最新的深圳市两会报告上看,福田区2017年GDP预计3820亿元,增长8.4%左右,GDP位居深圳全市各区第2位;龙华区2017年GDP预计超过2100亿元,增长8.8%左右,GDP位居深圳全市各区第6位。

创新能力

从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上看,2016年龙华区高新技术企业数为1188家,位居深圳全市各区第3位,福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为825家,位居深圳全市各区第5位,少于南山区(2217家)和宝安区(2218家)。

在创新载体方面,根据深圳市科创委公布的深圳市创新载体名单(指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孵化器等),福田区131家,龙华区37家,相比少于南山区(893家)、宝安区(43家)。

在创新联系方面,福田与南山、罗湖创新联系较强,中轴地区福田与龙华的创新联系相对较弱,而龙华在承接福田、南山功能外溢、联动发展方面仍然偏弱。

交通要素

从交通设施上看,中轴地区拥有深圳地铁中心枢纽站、深圳最新建设的口岸——福田口岸;亚洲最大、国内唯一全天候通关的陆路口岸——皇岗口岸;全国最大的集地铁、长途、公交、出租车和社会车辆为一体的综合大型交通枢纽——福田综合交通枢纽换乘中心;华南地区重要的高铁枢纽——深圳北站;另外,中轴地区拥有与香港唯一快速联系高铁——广深港高铁,它串联香港西九龙与深圳福田两大城市中心区,带动深港边界的人员、信息往来,促成深圳与香港、广州形成“半小时生活圈”。从交通相关专项规划上看,中部地区主要的变化是城市轨道网进一步加密,实现对更多地区的覆盖。未来将有4号线延长线、6号线、17号线、18号线、22号快线等线路开工建设,进一步完善中轴北部轨道交通支撑系统。

从交通通勤特征上看,通过手机信令分析各行政区间通勤OD强度,中部地区OD强度为全市最强。目前,地铁4号线平均客流强度超过2.67万人次/公里,已超过1号线,为全市线网最高。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部地区仍将是主要通勤走廊。

景观要素

中轴地区呈现出“山、林、城、海”总体景观格局,中轴北部三面环山、依山傍水,拥有羊台山森林公园、观澜湖高尔夫球会等生态旅游资源,观澜河是全市唯一穿越主城区的生态景观河流。在龙华北站商务中心区与福田中心区之间耸立着梅林山,大脑壳山是梅林山最高峰,是观澜河的源头,梅林山体呈东西走向,东西向与银湖山、塘朗山相连,向北与羊台山相连。大脑壳山位于三区交界处,是深圳中心城区生态环境的绿心及城市360度全景最佳观景平台。中轴南部福田中心区有莲花山观景平台,再往南有皇岗、福田口岸。中轴区域为中轴线的打造提供了山、河、城、海、口岸等重要的城市空间资源,形成了能够全面体现深圳城市特征与精神气质的代表性空间。此外,中轴区域现拥有百余座公园,绿道总里程达300多公里,未来还将打造长达135公里的环龙华绿道和全市最长的观澜河“凤凰红飘带”。

龙华新闻记者 周德萌 整理

 

    中轴范围及重要节点介绍

中轴范围包括

从深圳福田区、龙华区向东莞市延伸,主要包括深莞中部地区,具体包括河套、福田区、龙华区、光明新区、龙岗区坂田街道以及东莞塘厦、凤岗等地区。主要串联河套深港科创园、福田中心区、梅林-彩田片区、深圳北站商务片区、观澜高新区、坂雪岗科技城、光明凤凰城、九龙山产学研片区以及东莞生态园、松山湖等区域发展的重要节点。

重要节点地区情况介绍

河套-福保片区 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以创新和科技为主题,重在推进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建设成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福田中央活力区 总面积6.07平方公里,由CBD向CAZ转型,重点发展高端金融服务、科技文化会展以及休闲娱乐,建设成为粤港澳金融商务核心区。

梅林-彩田片区 总面积1.47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现代金融业、专业服务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建设成为产业高端发展集聚区、中轴提升战略的重要支点。

坂雪岗科技城 面积约21.9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以云计算、高端软件、智能终端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建设成为国际科技研发高地和特区一体化先行示范区。

深圳北站商务区 总面积6.1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以产业金融、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引导发展总部经济,逐步形成具有区域辐射力的城市中心。

鹭湖科技文化片区 核心区面积2.3平方公里,突出发展科技文化服务功能,建设成为辐射深圳北部及周边城市的区域性科技文化中心。

九龙山产学研片区 核心区3.99平方公里,以智能制造为特色,集国际高等教育、研发孵化、总部经济、生态休闲于一体,创建融合现代大学和国际科技城功能的创新城区。

平湖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基地 总面积2.24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新兴金融配套服务业、金融外包服务业、生产性现代服务业、高科技企业及行业的总部,建设成为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形成深圳中部重要的金融与现代服务业标志性园区。

光明凤凰城 总面积14.8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互联网、文化创意、节能环保为主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建设成为深圳西部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中心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

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总面积为58.01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IC设计产业,建设成为全球性科技园区、国家科创策源地、生态文明示范城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