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龙华油松村:富饶之乡人才辈出 先后19人中榜进士

编辑:陶倩2017-02-15 09:39内容来源:宝安日报

新闻提要

上油松老村全貌。
 
 

漫步油松村,可以看到,石砖小巷笔直通幽,青瓦排屋整齐有序,祠堂、书室、民居依然完好,屋檐浮雕精美传神,大王爷庙香火鼎盛,208岁高龄古枫树见证了富饶之乡的发展……

■富饶之乡源远流长

油松村,位于龙华街道油松社区,主要姓氏为游氏。

油松村世代流传着一个传说,油松先祖是继清湖廖氏之后迁到龙华定居的,是第二批来到龙华开发生产、定居生活的人群,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了。

油松最早叫“楼溪”,地处坂田南坑溪流和民治的白石龙溪流相汇之处。因为长期被水冲刷,形成无数涌沥,游氏迁入此地初期称为“游涌”,后来因为谐音又称为“游松”,在河上游称为“上游松”,下游则为“下游松”。后又因谐音将“游松”书写成“油松”,但《游氏族谱》里一直沿用“游松”一名。

游姓,系自姬姓,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郑国。《左传》有云:“郑穆公子偃字子游,之后以王父字为氏。”郑穆公(公元前628-606年在位)有子十一人,公子偃(字子游)为其第八子,有二子,长子公子虿(生于公元前604年,于公元前557年为郑相,周天子周灵王追赐虿为周室上卿),次子公孙楚(字子南),公孙虿有二子,长子眅,字子明;次子吉(公元前574年-公元前506年),字世叔,号太叔,公元前522年在郑国继著名宰相子产后执掌郑国国政,游氏的声名也随之大张,传播更为广泛。眅、吉二人皆用王父(祖父)之字“游”为姓,称游眅、游吉。故史称郑公子偃为游氏肇姓之祖,而游眅、游吉开游姓之源。

“广平毓秀,世叔流芳”,这是游氏家祠大门口的祠联,据介绍,这幅祠联蕴含着游氏家族的变迁历史。游氏原居定广平一带(在今河北),时至东晋战乱,无法在祖地生产生活,为了生存避开战乱,所以背井离乡往南迁,迁至闽、赣。入闽始祖为游植、游匹二人,游植居福建南部莆田,为南支始祖,游匹居福建北部建阳,为北部始祖。这就是史传的南支(莆田)、北支(建阳)之说。而油松的游氏是植公的后裔,称为南游(福建莆田支),后又从福建迁来广东,后来祖先七世祖裔昌公在明朝中下期,从东莞寮步迁徙到龙华油松,从此一直定居在油松。

游氏祖先看中了油松环境,利用河两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水运交通运输业、商业贸易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大兴农业、畜牧业、养殖业,成为远近闻名的富饶之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LINKS

龙华政府在线|观湖政务网 |民治政务网|龙华政务网|大浪政务网|福城政务网|观澜政务网

深圳新闻网|深圳政府在线|福田网|罗湖网|南山网|盐田网|宝安网|龙岗网|光明网|坪山网|宝安国防网

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中华网|东方网|南方网|北方网|新浪网|腾讯网|搜狐网|网易

粤ICP备16092393号

Copyright   ©by ilonghua.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