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观湖松元厦:耕读传家办学堂 崇文重教振能兴

编辑:陶倩2017-01-18 10:13内容来源:宝安日报

新闻提要

 

松元厦陈氏宗祠内摆放着旧农具。
 
 

耕读传家 子孙出洋过番闯天地

振能家族发展过程中有两件影响深远的事——过番和办学。过番闯出了新天地,也为办学积累了资金;办学则开启了民智,传播了文化。

早在十九世纪后期,振能家族有些生活贫困的青壮年就已经以“卖猪仔”的方式出洋过番卖苦力。多数熬不过去的人,被抛尸异邦;有些挨到契约期满的,又无其它出路,只好认命,潦倒一生;只有少数的幸运儿从“猪仔群”里突围出来,闯出了一番天地。

过番赚钱更是成为了许多族人的愿望。从二十世纪初,一批又一批的振能族人远赴重洋过番或涌入香港谋生。据粗略统计,今天振能家族的华侨和港澳同胞(含眷属)达万人左右。获得自由身又有点积蓄的人在二十世纪前后回到故乡,或成家立室,或置田起屋。这些衣锦还乡的华侨带回了新的信息、新的观念。

“茅寮出状元”,在振能公看来,要想改变困境,唯有晴耕雨读,金榜题名,走仕途之路,跻身官宦行列,才有出头之日,才能光宗耀祖。于是,他抓紧了对第三代世孙文公等孙辈的教育和培养,撰联“兴门第先兴学第,振书声后振家声”以勉励他们发愤苦读,获取功名,还在屋前树石旗杆,以褒奖中举登科的后辈。“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月月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蟾蜍罗,背驼驼;不读书,无老婆”……田舍间、山坡上,依稀飘出的童谣传达了幼时的文山公等兄弟及其父辈、祖辈梦寐以求的美好图景。

每天公鸡初鸣,振能公则按时唤孙子们读诗背经,严寒酷暑,从未有误。随着文山公等兄弟学问日渐增长,加之田耕劳作繁忙,振能公及儒、仕、科三子均感无力亦无暇教授他们,为光耀门楣,振能公遂与三个儿子商议,决定“就是卖田卖屋,出门讨饭也要让孩子们读书”,于是便集中全家族的力量在自家设私塾,节衣缩食购置经、史、子、集图书,想方设法筹钱聘请当地名师来家教授孙辈们。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