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上半年全区110违法犯罪总警情同比降27.5%

编辑:彭桂红2018-07-19 09:06内容来源:宝安日报

新闻提要

龙华区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今年6月,龙华区社会治理公益服务中心启动运行。


龙华区社会治理公益服务中心建成投用,产业工人参与型治理改革项目摘得省级创新奖,区企业法治服务中心揭牌运作,区人民调解远程司法确认平台“全线贯通”,星级安全文明小区创建工作全面铺开,全区110违法犯罪总警情同比下降27.5%……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龙华区委政法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区一届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紧扣新时代政法工作新变化新要求,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中勇当尖兵,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社会协同


打造“一联盟一中心”社会治理品牌


7月16日,一场“学法用法普法长者营共治畅想会”在龙华区社会治理公益服务中心举行,花半里小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法律服务,也能亲身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积极建言献策。


龙华区社会治理公益服务中心今年6月启动运行,类似的主题活动已开展多场。作为龙华区社会治理重要的载体,中心总面积近300平方米,内设治理剧院、治理圆桌、治理茶座、法治空间、心灵氧吧、卡座区等功能区域,是集社会治理重点领域于一体的综合枢纽型的服务平台。


据区委政法委社会建设指导科负责人介绍,公益服务中心定位为社会治理联盟大本营、研究策源地、体系整合器、组织加油站、资源交易所、示范指导点“六位一体”。中心以专业服务和资源链接为抓手,委托专业机构运营,引入公益联盟成员轮值服务中心,积极探索建立政社对接、社社对接、社企对接、社媒对接等社会治理对接机制,推动形成社会治理强大合力。


这是继成立社会治理公益联盟之后,龙华区社会治理工作又一大创新。为最大限度整合社会组织优势资源,在参与社会治理中形成“组合拳”,去年5月,区委政法委在全市率先成立区级社会治理公益联盟,构建了心理健康、矫治安帮、法律援助和纠纷调处四大重点领域社会组织沟通桥梁和共享平台,并通过规章制度建设、举办供需对接会等举措,推动联盟走上制度化、专业化轨道,规范社会组织积极有序参与社会治理。


今年4月,社会治理公益联盟创新成立联合党支部,强化党对联盟的政治引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目前,“一联盟一中心”,已初步成为龙华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和品牌。


为积极引导和培育社会治理创新,区委政法委还通过用好用活专项经费、评优评先和社建宣传三个工具,充分激发各类社会治理主体能动性和创新热情。其中,龙华区每年安排1500万元平安创建专项经费,用于扶持平安和社会建设创新项目。龙华社会治理创新品牌不断涌现。


公众参与


外来人口融合共治模式改革有序开展


作为深圳市产业大区、人口大区,龙华区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倒挂,比例高达11∶1。在龙华区实现共建共治共享,鼓励外来人口参与社会治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瞄准外来人口主力军——产业工人群体,龙华区去年策划实施了“产业工人参与型治理模式创建”改革项目。项目分别在6个街道各选取一个问题典型的社区和3个不同层次的厂区,建设了9个参与型治理试点,促进产业工人从“社会治理对象”转变为“社会治理参与者”。


今年以来,为继续深化产业工人参与型治理模式创建试点,推动厂区与社区、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进一步深度融合,《龙华区外来人口融合共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正式出炉。


根据方案,龙华区在已有试点基础上,每个街道分别选取试点社区和联动厂区,全区建设6个试点项目,创新共建举措,健全共治机制,充实共享内容,继续推动厂区与社区、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双向融合,探索龙华区外来人口融合共治新模式。目前,项目试点较为成熟的民治街道已被成功推荐为全市共建共治共享先行街道创建试点。


龙华区“产业工人参与型治理模式创建”改革项目回应了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东拓宽外来人口参与社会治理途径、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今年4月以专家投票第一名的成绩,成功入选“粤治——治理现代化”广东省政府治理创新优秀案例。


法治保障


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法治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制度资源和调控模式,在社会治理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法治作为根本原则和价值导向。这就要求我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培育市民社会的法治精神,推进法治完善,促进向现代法治社会发展。


7月4日,龙华区企业法治服务中心揭牌运作,为辖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治宣传教育等多项法律服务,实现接待、处理、答复等流程一站式工作机制,提升企业法治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这是龙华区探索建立的企业法治服务新模式。”据区委政法委依法治区工作科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为进一步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龙华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持续推进法律服务进园区工作,为把深圳市打造为“法治中国示范城市”贡献龙华力量。


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建设法治文化阵地,也是营造法治环境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龙华区全力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把法治元素纳入城市建设规划设计中,创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100多场,营造出浓厚的法治氛围,切实提升全区群众的法治理念和法律素质。


同时,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延伸服务触角,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让市民群众共享更便捷、优质、多元的法律服务。


据区委政法委司法科负责人介绍,在去年探索试点法律援助机器人“龙华小法”、试运行法援自助终端一体机的基础上,今年以来,龙华区开通刑事法律援助受理渠道,不断拓展服务阵地,在宝安看守所、区人民检察院、区人民法院、“31627部队”等单位设立法律援助站,让法律援助覆盖更多人群。截至今年5月,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06宗,受援人数542人次,办结法律援助案件157宗,挽回经济损失4776万余元。


在人民调解方面,推进区人民调解远程司法确认平台“全线贯通”,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创新设立两家冠名人民调解工作室,让人民调解更“接地气”,拉近调解员与当事群众的心理距离,让调解工作更贴心。


夯实基础


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要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


龙华区社会治理把重心放在基层,不断完善社区治理体系,把精细化治理融入社会治理的各个领域和环节。


今年以来,龙华区进一步压实基层综治责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强化基层基础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化社区综治中心建设,全面铺开星级安全文明小区创建工作,密集开展平安主题宣传活动100余场,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今年上半年全区110违法犯罪总警情同比下降27.5%。


社区矫正是社会治理和法治建设的重要支撑。今年以来,区司法局与6个街道司法所签订《龙华区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工作目标责任书》,强化主体责任意识;推进电子监控手环工作,为117名社区服刑人员佩戴手环;完善远程帮教探视系统,完成43单远程会见;创新开展“两个八小时”,实现社区矫正规范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多项举措创先创新走在前列。


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社会治理重头戏。今年以来,龙华区委政法委多次组织公安、应急办等相关部门座谈交流,委托心理学研究所作专题研究,探索搭建具有龙华特色的生命教育体系、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体系,为提升市民健康幸福指数、培育理性积极社会心态多了一重保障。


龙华新闻记者 吴雪平/文 蔡维泽/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