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

参照深汕特别合作区 深莞惠准备在这里画一个圈!

编辑:彭桂红2018-04-24 14:15内容来源:南方日报

新闻提要

4月21日,深莞惠经济圈(3+2)党政主要领导第十一次联席会议在河源市举行。会议提议推动在东莞、惠州临近深圳地区划出一定区域,规划建设跨行政边界的功能协调、产业互补、成果共享的区域协同发展试验区。消息一出,深莞惠区域协同发展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顿时成为深圳、东莞、惠州三地市民最关心的热词之一。

1 试验区合作机制可参照深汕特别合作区

提议设立的试验区涉及深莞惠三地,合作机制如何确立成为决定试验区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

联席会议提议,为进一步促进深莞惠三地协同发展,助推珠三角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在深莞惠经济圈(3+2)合作机制上,参照深汕特别合作区有关做法,推动在东莞、惠州邻近深圳地区划出一定区域,规划建设跨行政边界的功能协调、产业互补、成果共享的区域协同发展试验区。试验区地区生产总值、税收存量归当地所有,增量部分由三地政府在协商基础上按比例分成,提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联席会议提议,接下来,深圳、东莞、惠州将积极探索创新合作机制、合作模式,明确试验区选址、发展定位、空间布局、主导产业等因素。

可以看到的是,试验区的规划建设尚属起步阶段,未来将如何发展?联席会议提议,试验区的建设可参照深汕特别合作区有关做法。

记者了解到,在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合作模式中,深圳市主导经济管理和建设,汕尾市负责征地拆迁和社会事务。目前深汕特别合作区定位为现代产业新城,深圳将主导产业配套,积极参与区域产业分工,着力优化投资环境,引导产业集聚,逐步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优势传统产业、现代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生态农业为重点的产业体系。

2 三座城市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深圳、东莞、惠州三座城市有着很深的渊源,在1979年以前都属于惠阳地区,1979年深圳成为我国首批特区城市,与惠州分开,1988年东莞独立设市也与惠州分开。

当下,不管是从官方规划,还是实际情况来看,在粤港澳大湾区时代,深圳、东莞、惠州三座城市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4月22日,在深圳召开的一场“城市共创大会”上,万科董事会名誉主席王石就表示,尽管深圳特区的行政管理范围只有2000平方公里,但是在观念、规划、产城融合等方面应该超越2000平方公里的概念。

但跨区域、一体化发展往往面临行政区划的挑战。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副所长胡彩梅认为,在都市圈时代,不同城市的经济活动已经连为一体,但经济指标仍然按照行政区域来统计,导致反映问题并不准确或全面。有必要建立起都市圈一体化的统计体系,并改革地方政府考核和激励的方式,破解区域治理难题。

在自媒体“朱罗纪”创始人朱文策看来,城市化进入都市圈时代,需要的是城市之间事实上的“共融”。参考国外案例,很多都市圈都会通过设立更高级别的联席机制来推动都市圈一体化建设。这个联席机构要把深莞惠三地视作一整个“大城市”,在这个视角下重新跨边界通盘规划安排土地资源。

深莞惠三地将要进行的,正是沿着这种方向的改革探索。此外,深圳正在编制最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参与规划的相关人士曾向媒体表示,很多深圳人居住在东莞、惠州,也有东莞人、惠州人居住在两地与深圳交界地区。公共服务设施要按照适用的标准去配置,达到区域高度协同、共同繁荣发展。

3 交通对接成为深莞惠融合最大热点

提议建设深莞惠区域协同发展试验区的消息一出,即引发多方讨论,其中,试验区选址成为热议话题之一。

朱文策认为,目前公开披露的信息量比较少,从官方消息分析,至少可以得到几点印象:这个区域将是深莞惠三地交界或临近深圳处;因为是试验区,面积应该不会特别大;要有丰富的可开发用地,这是深圳、东莞现在都面临的问题;与深圳的距离要适度,不能是太远的“飞地”,也不能太近而不利于整体规划。

另一位观察人士表示,深莞惠历史渊源颇深,深莞惠经济圈(3+2)联席会议机制也运行多年,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即将出炉,共建世界级城市群这一要求的背景下,谋划新一轮一体化发展正是大势所趋。在充分调动积极性和安排好各方利益的前提下,深莞惠提议共建区域协同发展试验区亦在情理之中,期待更详细的规划出台。

记者注意到,除提议共建区域协同发展试验区之外,联席会议还审议通过了深圳、东莞、惠州、汕尾、河源5市近期共同推进的46项重点合作事项,主要涉及机制共建、交通运输、生态环保、产业合作、民生事业等5个领域。

其中,交通对接成为最大热点,46项合作事项中,涉及交通的有24项。例如,东莞方面将加快清平高速二期及高尔夫大道出入口建设,加快恒心路平湖—横岗段建设,加快博深高速沥林出入口连接线工程等项目,强化东莞与深圳交通对接。东莞还提出将凤岗2路公交延伸至龙岗大运地铁接驳站,推进“莞深同城”融合发展。(记者 张光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