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龙华街道常态化、制度化推行“行走”一线工作法

编辑:陶倩2018-01-29 09:56内容来源:宝安日报

新闻提要

明确要求街道领导每周行走不少于2次,各科室、社区工作站负责人每周行走不少于4次。

东环一路整洁美观。

 
市城管局局长王国宾(前右),龙华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王汝津(前左)行走龙华街道集瑞小区。
 
 
 

“行走深圳”一线工作法,自2017年初在全市推行至今已近一年。“行走”,成为2017年深圳城管系统的热点词汇。

一年来,龙华街道力推“行走”工作法,并将其常态化、制度化。以前“习以为常”和“从没觉得”的问题,逐渐被发现,众多长期困扰居民的乱堆放、乱摆卖、脏乱差等问题得到及时解决;相关职能部门执法更精细、更规范、更常态,改变了以往粗放式、应景式、运动式的管理模式;城管人工作积极性更高、业务能力更强、作风纪律更严,形成团结进取、务实创新、规范高效的工作新格局;辖区居民参与城市管理主动性更强,共建、共享、共管、共治的“全民城管”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领导班子

带头“行走”巡查市容

据悉,龙华街道参照“行走深圳”工作方式,形成了街道领导班子“行走辖区”巡查市容的模式,明确要求街道领导每周行走不少于2次,各科室、社区工作站负责人每周行走不少于4次。同时,建立督查督办机制,要求小问题现场解决,大问题现场出方案,并由党政办督察室负责对每次街道领导巡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实时跟踪和回访,形成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凡事有反馈的工作闭环模式。

 

 
用“一把尺子”测量乱堆放面积进行处罚。
 
 

全体公职人员

分片包干责任到人

龙华街道领导挂点辖区十个社区工作站,并担任社区党委第一书记,主动认领辖区最脏、最乱、最差,问题最多的城中村。

对包点社区市容秩序、环境卫生、城中村整治和安全生产等重点项目进行实地巡查,坚持“一村一策”治理,对“行走”发现的问题限时督办整改。

同时,龙华街道出台《关于开展公务员、职员包点城中村管理工作方案》,将各行政事业单位分别包点十个社区,各单位负责人每周至少一次到包点社区“行走”,主动协助社区工作站解决“行走”发现的问题;该街道280名公职人员分别包点到辖区78个城中村。据悉,包挂点公职人员“一岗双责”,每周深入城中村“行走”发现问题,将问题梳理汇总,主动协调或上报解决。

创新建立

“路长”和“桥长”制度

龙华街道参照“河长”制度模式、工作方式和要求,创新建立“路长”和“桥长”制度。推行“一路一长”的路长监管责任制度,划定辖区人民路、龙观路、和平路等多条主干道,由执法队所有公务员担任主要道路的“路长”,负责指导和督促包点道路及周边市容环境、秩序整治,定期巡查检查,落实监管责任;推行“一桥一长”的桥长监管责任制,由各社区工作站站长担任“桥长”,负责检查督导辖区人行天桥、河道桥、公路桥及附近市容卫生保洁和安全排查工作,每月根据检查情况进行排名,连续三次排名靠后的,将在街道例会上通报批评。

 

龙华执法队开展大练兵,加强队伍正规化建设。
 
 
 

拓宽互动渠道

营造“全民共管”氛围

龙华街道首推“门前三包”责任制,将原“门前三包”承诺升级为“门前三包”责任,以社区为试点,创新“门前三包”模式。

龙华执法队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通过组建“党员督导组”、“义工宣教组”,负责每天对责任片区的“门前三包”落实情况进行动态跟进,一旦发现有商户落实不力,将及时督促落实。同时,组建了市容卫生“老年督察队”,召集辖区热心老年朋友,利用闲暇时间在辖区志愿寻找卫生死角,劝导不文明行为。

龙华执法队还研发深圳市首个基层综合执法信息管理系统“美丽龙华”app,畅通群众反馈问题、提出建议、发表感受的渠道。发挥群众巡查监督作用,形成无形“眼线”,在辖区倡导“随手拍、随手撕、随手扶”,不断发挥群众对城市管理的检查监督作用,激发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热情,将城管人和群众紧紧拧在一起,保持城管与群众之间的良好互动,营造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共管”良好氛围。

龙华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行走”不会止步,将常态化、制度化推行“行走”一线工作法,“用脚丈量龙华”、“用眼细看市容”、“用耳倾听诉求”,力求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争取矛盾在一线化解、措施在一线落实、成效在一线体现。

龙华新闻记者 陈欣 通讯员 欧阳浴乔 杜小敏 宋嘉瑜 文/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