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网 > 

行政区元年特辑

龙华区人民医院善用“互联网+”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编辑:陶倩2018-01-08 15:52内容来源:宝安日报

新闻提要

龙华区人民医院龙悦居社康中心中医馆借助互联网平台与智能设备,实现国医大师、名老中医千里之外望闻问切,解决老百姓“看名医难”的困境。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去年在此参观,并为这种做法点赞。

 

去年12月,在龙悦居社康中心中医馆,通过远程医疗系统,远在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国医大师石学敏为龙华居民徐清远程会诊。“在家门口能预约到国医大师为自己把脉,省时省心!”徐清大赞的这种看诊模式,是龙华区人民医院打造的“互联网+中医药”就医新模式,让龙华老百姓不仅能在家门口看小病,还能看名医!

在龙华区行政区元年,龙华区人民医院以打造“健康龙华”为引领,以建设“卫生强区”为主题,坚持“依法治院、质量立院、科教兴院、人才强院”,积极拥抱互联网,用“互联网+”思维带入更多优质医疗,满足老百姓多层次健康管理的需求。

全力推进“智慧医疗”建设

让百姓挂号缴费“少跑腿”

如果要问,2017年,区人民医院有哪些关键词可概括其工作重点、亮点?“智慧医疗”应该摆在第一位。这一年,该院以管理为基础、以临床应用为主线、以质量控制为核心,初步建成以“互联网+”为主要特色的信息系统(其中开发应用40多个子系统),目的是“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多个信息化项目叫响深圳,比如:

——建成新农合跨省异地就医联网即时结算报销系统,以及广东省内、跨省异地医保住院费用直接结算报销系统,实现医院HIS系统与腾讯微信支付系统对接;同时实现医院平台与省平台、国家平台之间的互通,大大缩短医保结算报销的时间,免去患者垫资、跑腿,出院结算更加便利,还可在病床边直接进行移动结算支付。

——建成信息化就诊系统,打造全号源、全流程、全渠道、高精准的预约及转诊平台,落实分级诊疗;按照院内外一体化流程设计,完成首诊、复诊、转诊、转检、上转、下转、转科、转院等流程整合,实现医院与上级医院、医院与社康、社康与社康、全科与专科之间的无缝对接,减少排队跑腿,极大提升患者就诊效率。

——建成多层次远程会诊系统,颠覆传统的远程会诊模式(如邮件、传真、视频等),以患者全景一站式诊疗信息为核心,在院内、外任意网络环境下,实现远程同屏、交互操作及视频、音频交流,强化与省人民医院、市儿童医院优势专科的协作,也为分级诊疗“插上了翅膀”。

——建成医院大数据平台,智能化升级和完善系统功能,向患者提供凭个人信用“先诊疗后支付”的便捷服务,形成医患互信的良好氛围。

——建成深圳首个、全国首批信用医院,支持市民凭个人信用先诊疗后付费,通过优化流程为患者节省了大量就医时间。

技术合作迎来多项新突破

让百姓求诊名医“少跑腿”

要实现“让老百姓看小病不出社康,看大病不出龙华”的愿景,学科水平是关键。而提高学科水平的核心在人才,人才能带来前沿技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医院发展注入新活力。如此说来,第二个关键字应该是“人才+技术”。为此,该院打出“技术合作”+“内培外引”的组合拳,快速提高本土医疗技术水平。

——引进系列医疗卫生高端学科合作项目,想方设法让大医院专家下沉基层,促进优质资源向基层医疗机构延伸,让龙华老百姓求诊名医也能“少跑腿”。

2017年4月,该院引进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中国空军军医大学(原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罗卓荆教授脊柱外科团队。该团队定期来院为龙华市民看诊。为患者带来看病利好,也给医院带来丰富的专科管理经验,学科人才队伍快速成长,明显提升龙华本土医疗实力。

在“三名工程”效应下,医院与国际著名微创脊柱外科专家、台湾童综合医院院长徐少克教授团队签署合作协议,强强联合,着力构建龙华区脊柱微创培训中心、脊柱外科重点实验室,提升临床服务能力和学术影响力。

除此之外,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国良教授及其学科团队,每周六上午来院开设消化道肿瘤专家门诊,为本地输入消化内科先进诊疗技术和经验……

——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成为深圳市第6家获得国家认证的胸痛中心,急性胸痛救治能力达到“国家级”水平。

——在内部培养建立普通培养与特殊培养相结合、长期进修与短期培训相结合、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国内培养与国外深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选派外出学习和进修319人次。

大力推行分级诊疗机制

百姓在家也能享受服务

让更多的基层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有优质医疗服务,是医改和“健康龙华”的核心。这一年,该院紧跟市、区医改步伐,拿出切实举措,做强社康中心。这样看,“分级诊疗”应是其关键词之一。

说到推行“分级诊疗”,该院主动融入全市分级诊疗体系,与市第二人民医院合作共建“医疗联合体”,整合共享医疗卫生资源,着力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这一举动无疑为龙华市民打通一条“绿色通道”。

在区内,该院将信息化建设与兴办中医药服务有机融合,做强社康中心,加快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形成、落地。

——全院所属的27家社康中心开通微信支付平台、实现检验数据互通;在大浪、清湖、上塘道三个试点社康,居民可通过分级诊疗云平台手机APP网上预约就诊。

——27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已全部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其中16家社康中心建有中医馆,真正把中医药服务带到了居民身边。

——依托清湖社康中心中医馆,设立了全国首个院士下社区传承中医工作室(石学敏院士传承中医工作室),既推动社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又让居民不出社区就可看上“国家级”中医名家的诊疗项目。

——依托龙悦居社康中心中医馆引进全省首个中医四诊远程医疗系统,借助互联网平台与智能设备,实现国医大师、名老中医千里之外望闻问切,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困境。

做强社康,该院走得更远一些。去年12月26日起,该院启动家庭病床服务新模式,相当于把病床从医院“搬”到社区居民家里,社康医生、护士直接上门,为患重病需要长期康复、生活无法自理的患者提供服务,将院内的病床服务延伸到家庭,解决慢性病、老年病家庭卧床患者就医的大难题,真正做社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

数绩

2017年1月至11月,全院门急诊量360.7万人次,同比增长3.4%,其中社康总治疗量219.5万人次(不含计免和体检),同比增长4.8%,分级诊疗政策成效初步显现。

2017年4月起,罗卓荆教授脊柱外科团队定期来院,开展专家门诊及会诊122例,诊疗疑难病症18例,开展高难度四级手术25台。

全院各社康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07个,完成户籍人口签约11万人(签约率64.03%),重点人群签约9.53万人(77.37%),在全市乃至全国领先。

2017年在社区开展中医药服务81.5万人次,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服务12.8万人次。

全年新招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06人,其中引进学科带头人14人、高级技术职称专业技术人员8人,博士13人、硕士69人;8人获得龙华区公共事业高层次人才奖励。

龙华新闻记者 黄晓华 通讯员 徐凯/文 记者 陈建华/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