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龙华区公益品牌“可可沙龙”正式注册为社会组织

编辑:彭桂红2017-08-18 11:14内容来源:宝安日报

新闻提要

原标题:

爱和坚持 让草根长成大树

龙华区公益品牌“可可沙龙”正式注册为社会组织,一路行来个中酸甜苦辣令人感动

▲可可沙龙这面爱心墙开设一年半有多,热度不减,让爱心流动。

▲可可沙龙门前设有环卫工歇脚点,让劳累的环卫工人忙碌之余能喝上杯热茶。(受访者供图)

“不管可可沙龙将来何去何从,它都会是我心底最美的歌。”2014年底,当龙华“老义工”孔祥玉创办可可沙龙这样一个个人性质的公益平台时,可能也没想到一次“冲动”的决定,会是后来那么多温暖故事的开端。当然,可可沙龙不乏“酸涩”的时刻,甚至遭遇“关门危机”,但爱和坚持,让这个草根组织坚韧生长。

近三年的时光,可可沙龙从个人公益平台发展为党群服务阵地,不久前,又正式注册为社会组织。它曾遇到怎样的发展瓶颈,又如何去突破?它开展着哪些接地气的公益活动,如何进行公益资源对接,用爱萌发更多爱,影响更多人?现在,连可可沙龙所在的社区物业都热情加入志愿服务,在它成为“正规军”之际,记者也走近它,听听背后的故事。

创办 这是一时“冲动”的决定 更是“蓄谋已久”的计划

在龙华义工圈子,提起孔祥玉,大家都不会陌生。2009年搬到龙华定居后,孔祥玉就开始参与各类公益活动,她点子多,不计较,能吃苦,接触过她的人总是对她赞赏有加。做义工的时间长了,孔祥玉在想,自己也认识了一些义工伙伴,平常要进行交流好像总缺个地方,想对接一些公益资源开展活动也不方便。有一回,她联系了一家爱心企业来给孩子们捐书,想请对方休息交流下时,寻思再三,在周边都没找到合适的地方。

“能不能为公益群体打造一个交流分享的平台,对接资源开展关爱行动?这个平台也是义工的‘温馨之家’,大家累了有烦恼了,能聚在一起聊聊。”各种想法在孔祥玉心中盘旋着,还没有成型的计划,直到2014年底,在另外一位义工伙伴的介绍下,她在景龙社区景华新村沿街店铺内找到了一个一室一厅的空间。

“当时觉得地理位置不错,房租也不算贵,一股热血涌上来,马上和房东签了合同。”孔祥玉的网名叫“可可”,她想着这个空间就取“可可沙龙”这个轻松又活泼的名字,打开大门,谁都可以来坐坐、聊聊,以后开展公益活动总算有个地方了。经营的费用从哪来呢?孔祥玉想,自己出一些,还可以开办“可可厨房”,平常大家喜欢吃自己做的菜,用“可可厨房”的收入来养“可可沙龙”。

“很冲动,还有点幼稚。”孔祥玉笑着回想起这个决定,当初并没有考虑到后续单凭个人之力难以维持一个空间的长期运作。不过,孔祥玉又说,这个“冲动”的决定也是“蓄谋已久”,当时身边还没有人去做这类事情,按照自己的性格总是会行动的。

突破 艰难维持运营濒临“关门” 与党群V站协作迎转机

就这样,2014年12月15日,可可沙龙正式开张,这也成为龙华义工圈里的一件喜事。有的义工送来家具柜子,有的人送来鱼缸,还有人送来字画……大家期待着这个空间集聚起更多力量,成为一个互帮互助、分享交流的平台。很快,不仅“红马甲”经常出入其间,周边的居民在孔祥玉的招呼下,也走进可可沙龙喝茶,聊聊烦恼,这触发后来孔祥玉开展系列关爱行动的思路。

景龙新村是个典型的城中村,住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来深建设者,部分居民收入较低,孔祥玉便在可可沙龙旁的广场办起义剪活动,每月固定时间为社区老人、孩子、残疾人和环卫工免费理发。各类公益资源也陆续对接上了,很多爱心人士跨区来到可可沙龙捐赠物品。让孔祥玉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回一个明星粉丝团还从网上找到可可沙龙,要为困难家庭的孩子捐赠物品,看着这些稚气未脱的年轻人也加入到助人行列,孔祥玉心里觉得暖暖的。

可可沙龙红红火火地办起来,成为义工的“第二个家”,但它的运营“危机”仍然存在。由于空间自身没有造血功能,无经济实体的支撑,孔祥玉原本不富裕的家境难以承担可可沙龙的运营费用。

“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太大的差距。”2015年9月,孔祥玉在微信朋友圈发出了转让门面的简短消息,让大家感到十分遗憾。孔祥玉的爱人为了支持她办可可沙龙,在下班后还瞒着她去做专车司机多赚些钱。

在孔祥玉觉得无路可走之时,事情迎来了“转机”。龙华街道此前就留意到可可沙龙,其举办的系列活动可圈可点,为辖区的志愿服务注入了新活力,有在考虑观察是否能将其列入街道的“党建服务V站”建设项目。

V站是对深圳志愿服务U站名称的借用,也是取“微站”的谐音,是对传统党群服务中心的补充和延伸。在组织部门的构想中,V站将是这样的空间:小巧,面积为30-50平方米;便民,选址在居民尤其是劳务工常居地附近;公益,所有设施与活动都以公益服务为宗旨。位于社区的可可沙龙,体量不大且已经在居民中奠定了基础,其定位与V站十分契合。龙华街道在可可沙龙加挂一块V站的牌匾,沙龙保留原有名称,按照之前的思路继续运作,而且还将成为景龙社区V站的品牌。就这样,可可沙龙解除了“关门危机”。

升级 温暖爱心故事不断上演 注册成立协会力量壮大

成为党群服务V站后,可可沙龙的步伐越走越稳,孔祥玉和义工们的许多点子陆续落地。孔祥玉留意到周边环卫工扫地辛苦,常常一口水都顾不上喝,就在可可沙龙门口设了环卫工“歇脚点”,大家忙完工作就可以在椅子上休息喝口热茶。了解到社区的孩子缺少阅读场所,她就引进了深圳新闻网的公益项目“爸爸书房”,为孩子专设了一个读书空间。

面积不大的可可沙龙,孔祥玉费尽心思把它的各个角落利用起来,成为一个个“小服务点”。大家特别赞赏的还有大门一侧的“爱心墙”。孔祥玉和义工伙伴在2016年初启动了“小衣大爱”项目,一个简单的遮雨棚,架起衣杆,爱心在此流动。在许多地方的爱心墙遭遇水土不服、衣物流动率不高、缺少专人维护的问题难以为继时,可可沙龙的爱心墙却持续“升温”,搭起爱的桥梁。

贾姨是生活在景龙社区的“空巢老人”,记者采访时,她正在可可沙龙参加“家温暖 关爱独居空巢老人”的活动。这是孔祥玉最近的“新点子”——每周为社区有需要的老人做一顿饭,陪他们聊聊天,听听他们的需求。贾姨和老伴对现场的义工竖起了大拇指,还指着身上的衣服对记者笑着说,这一套就是在爱心墙“搭配”的。

自闭症、脑瘫儿童是孔祥玉特别关注的群体。一直以来,她也持续寻找各类公益资源,为这些孩子的家庭送去一些温暖。每回举行关爱行动,可可沙龙就成了这些家庭父母的聚会点,大家聊着彼此的困难和不易,也由此抒发心情,而孔祥玉和其他义工则在一旁静静地陪伴,不忍心打扰。

孔祥玉自己也没想到,一个小小的空间,曾经差点遭遇“倒闭”的空间,在此之后还能发挥出这么多的作用。景龙社区工作站副站长谢西湘和孔祥玉也是老朋友,一直关注着可可沙龙的成长,她说,孔祥玉是真正做公益的人,她总是有心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只要能帮助到人,她就会去行动。由此,也就不难理解可可沙龙为何成立公益服务的“百宝箱”了。

而让孔祥玉特别感慨的,是爱心影响爱心的力量。在可可沙龙的影响下,社区物业都加入了志愿服务行动,有位孩子周末从福田到龙华来为其他孩子上公益英语课,一位70多岁的奶奶多次踩着三轮车来捐赠衣服和鞋子……

如果当初没有打造这么一个空间,或者就没法通过这个窗口看到这么多爱心风景,爱心的力量也难以那么强大地影响到更多人,一路酸甜苦辣,孔祥玉和伙伴们觉得值得了。

可可沙龙还要不断“升级”,今年以来,孔祥玉愈发意识到可可沙龙注册成为协会是大势所趋,可可沙龙的“成长史”让自己深知仅靠“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它寄托着那么多人的期待,还有那么多需要帮助的人,那么多未做的事。

在龙华区民政局指导下,不久前,可可沙龙正式登记注册成为“龙华可可沙龙志愿者协会”,将集聚更大的力量把公益进行到底。(龙华新闻记者 王雪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