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放弃安稳工作为生活勇闯深圳 写作改变人生轨迹

编辑:彭桂红2018-07-03 10:00内容来源:宝安日报

新闻提要


▲陈燕梅(后排右二)与深圳市龙华区草根文学艺术协会的文友们一起外出采风。


▲近年来,陈燕梅参加不同的文化活动,图为参与福田区文化活动时,与演讲嘉宾南翔合影。


1994年,陈燕梅初来深圳,那时的她一心想在深圳打拼挣钱,然后回老家买房子,过舒坦的日子。24年过去了,这个积极乐观、敢拼敢闯的女子,在深圳扎了根。这一切,除了胆识外,与她热爱文学、写作也有很大关系,可以说,写作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成就了她今天所收获的一切美好。


抛弃安稳工作来深做“小老板”


1994年,陈燕梅刚满24岁,在广西一个小县城的国营商场上班,她的丈夫,是县政府的公职人员。


在大多数人看来,陈燕梅的生活已属美好。陈燕梅原以为这就是她所期待的幸福生活。“有一天下班我去买菜,看见前面队伍里有一对夫妻,夕阳照在他们身上,画面很宁静美好,可对我而言,却有一种刺激——人近黄昏。我可以想象到30年后,我和丈夫也是这样的状态,我的生活,一眼可以望到底。”陈燕梅回忆来深创业的原因,她说她不愿意一辈子就这么平平淡淡地度过。


那时,陈燕梅的姐姐在观澜一家工厂打工,返乡探亲时跟家人提起过,厂里想把饭堂承包出去。陈燕梅听到后提出想到深圳去闯荡一番。她的这个想法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大家都觉得她“疯”了,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做,非要去深圳承包饭堂。她还记得,临去深圳前,丈夫的弟弟来到她家,苦口婆心劝了她一个晚上。亲人的反对,阻拦不了陈燕梅的脚步,她向商场请了假,跟弟弟一起,踏进深圳这片热土。


除了打理饭堂,陈燕梅还经营着厂内一个杂货店。最初,她过得十分艰难:“我的家庭环境还算不错,从小到大,我没有干过什么重活。甚至不太会做饭。来到深圳后,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做,我还专门买了一本菜谱,恶补烹饪知识。”5点起床,陈燕梅先去买食材,然后回来做早餐给工友们吃;8点左右她又出发去菜市场,为午餐做准备。午餐过后,陈燕梅开始杂货店的营生,下午两点多,工友们上班后,小店没生意时,她也没得休息,又赶去补充货品。


好几次,她委屈落泪:买菜被偷斤少两,卖菜的人态度也不好;因做饭手艺不好,被工友嫌弃口味不佳……丈夫来信劝她回去,可是陈燕梅不甘心。在国营商场,她每月工资是200元左右,来深圳后,月收入一千多元,这笔可观的收入也支撑着她继续咬牙坚持。


从老板变成了助理只为更广阔的天空


半年后,因劝不回妻子,陈燕梅的丈夫也办理了停薪留职,来到了深圳,成了工厂的仓管员。“他看工友们除了看电视,没有其他娱乐消遣,建议厂里办一份报纸,他利用闲暇时间写文章、投稿,不仅投到厂报,还投到其他报纸杂志,渐渐地,他从写作中获得了自信。”随着丈夫渐渐在深圳定下了心,陈燕梅也开始了自己涂涂写写的生活。


在丈夫的影响和鼓励下,陈燕梅一边料理饭堂的事,一边写作。她发表在报刊上的第一篇处女作名为《痴情女子为哪般》,讲述的是工厂女工的爱情故事。这篇文章是被丈夫偷偷拿去投稿的,并让她获得了人生第一笔稿费。自此,陈燕梅一发不可收拾,一有感触就写下来,四处投稿。


经营饭堂两年后,陈燕梅找亲友借了一笔钱,在深圳买了一套三居室的房子。这是她人生第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来了深圳,她突然就不想走了,她想在深圳有个家,然后把在老家的儿子接来,一家三口从此在深圳安居乐业。


按照饭堂的收入,陈燕梅如果一直做下去,也会小有积蓄。不过在她来深的第四年,她又做了一个决定,到一家公司里去做总经理助理。这个决定毫无意外又遭到了亲友的反对。亲友不明白,为什么她放着生意不做,跑去做一份收入才600元的助理工作。“我觉得虽然经营饭堂挣的钱比打工多,但我不会做一辈子煮饭婆,这种生活不是我想要的。”陈燕梅希望自己能过上另一种生活,看更广阔的世界。


要心比天高也要脚踏实地


那些年,陈燕梅爱看《红楼梦》,她记住了一个成语:心比天高。她觉得这个成语用在自己身上也契合。不过她还送给自己一个成语:脚踏实地。理想再高,也一定要脚踏实地去完成,不能不切实际去幻想。助理的工作很琐碎,不过陈燕梅依然很认真地对待自己的新工作。


在新的岗位,陈燕梅不断挑战自己。发现工厂管理不规范,陈燕梅积极向老板提意见;发现工友缺乏消遣娱乐活动,她提议出黑板报、开舞会和举办篮球比赛等文体活动,并策划举行晚会。老板看到了她的能力和肯干的精神,很快提了她的工资,还加了奖金。


这段时间,她笔耕不辍,依然用文字记录着自己身边的事,记录自己的心情,陆陆续续发表了不少文章,也因此认识了不少文友。陈燕梅的诗歌、散文、小说等近200篇作品陆续被《广东劳动报》《羊城晚报》《东莞文学》等报刊选用发表。2000年,借着文学创作的机会,她兼任了《观澜河》杂志的编辑。


意识到打工并非长久之计,2001年,陈燕梅辞去助理的工作,琢磨着做点生意。此时距离她离开老家来到深圳已是第七年。与最初一无所有的状态相比,陈燕梅已有了生活的底气。一次偶然的机会,文友告诉她,观澜国税局招聘文秘,建议她试试。


“那时我才报读自学考试,还没拿到大专毕业证书,心里没底。但架不住文友劝说,还是去试了试。”令她没想到的是,与她同时竞争岗位的有不少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大学生,但最终被聘的是她。“招聘我进去的负责人告诉我,是我现场发挥的写作能力以及一大叠发表过的文章,帮我争取到了这个职位。”这一次转折,让她的人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一晃,陈燕梅在国税系统已工作了17年。她收起了年轻时那颗“不安分”的心,不再肆意“折腾”了。除了埋首工作,她花更多的时间与文字交流。2008年,她又兼任《税月留声》的编辑。2013年,凭着2万多字的中篇小说,陈燕梅获得了首届龙华草根文学大赛的二等奖。


回首当初,她庆幸自己不听众人劝阻,坚持来到深圳;庆幸自己坚持,没有因为困难挫折而回了老家。从最初落脚深圳,目光所及的是一片破败的景象,到今天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繁华;从一无所有、赤手空拳打拼到今天居有定所、生活安稳,陈燕梅初来深圳时的愿望被一一实现,而她人生的舞台,也因深圳变得更加绚丽和宽广。


龙华新闻记者 袁春燕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对话


人生是一个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


记者:对多年来在深打拼的经历,有何感想?


陈燕梅:最大的感受就是人生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我不求挣很多钱,有多大成就,但我在乎和享受这个提升的过程,我觉得生活一定要过得精彩。如果我没来深圳,我的生活也能过得安逸,但那种生活无法让我见识更多的人和事,可能也不会像今天一样,让我因写作,改变生活的方向和轨迹。


记者:深圳给你的印象?


陈燕梅:最初,深圳给我的印象就是“破”,街道、马路都是破破烂烂的,很荒凉。但那时一心想着挣钱,也无暇顾及生活的环境。后来,深圳发展了,环境和生活质量大幅度提升,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愿意留下来的原因。我觉得深圳改变了我。在深圳,只要想干、有梦想,就能够去实现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