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龙华区中心医院中医科学术带头人杨利擅治杂病屡起沉疴

编辑:陶倩2017-12-05 09:40内容来源:宝安日报

新闻提要

龙华区中心医院中医科学术带头人、科主任杨利(左)为患者把脉。

 

看诊时,杨利常是这副模样:他右手指头搭在病人左手腕,神情和善,对病人的疑虑有问必答;向病人讲述发病原因、治疗用药,对中医古籍、古方信手拈来……十多年来,杨利一直坚守中医临床,博采众家之长,应用中医药治疗各科疾病,屡收良效。

名医名片

杨利 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师从四位国医大师:邓铁涛、任继学、路志正、薛伯寿教授,还跟师经方名家张磊等,学术上做到“博而精”。2002至2015年在广东省中医院工作13年,2017年9月,杨利作为人才引进来龙华区中心医院中医科工作,担任学术带头人、科主任。

治疗疑难杂症屡起沉疴

杨利师承国医大师、杂病圣手路志正。在国医教导下,杨利大胆实践,在用中医治疗疑难杂病屡起沉疴。

老吴今年50岁,四年前无故出现胸闷,两侧腹部胀痛。为这病,四年来他没少跑医院,看过心脏科、消化内科等,都没找到发病原因。病情反反复复,四年来老吴心神不宁、失眠、无心工作。11月初,疼痛难当的他来到区中心医院就诊,被介绍到中医科。

“中西医学是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切入点也不同。在临床中参考现代医学检查数据是必要的,但治疗时,仍要根据中医理论进行辨证论治。”根据老吴的主诉,杨利试着按压老吴的胆经、肝经,一按压,老吴的胆经、肝经出现了反应。

“这位病人经络不通,疼痛反复,导致形神不能统一,那么就要疏通经络。”杨利对其施以针灸和用药以求“疏肝理气”。杨利根据清代名医王旭高所“疏肝不应宜通络、营气痹窒辛润行”的经验,依据古方开出药方煎水服用,如此两三天,老吴的胸闷、胀痛逐日减轻,到第六日胸闷、胀痛竟完全消失,到第十日,老吴欢喜地出院了。

与老吴有些类似的,还有李女士。李女士今年2月摔了一跤,常发胸闷、胸痛,胸部有压迫感,做过胸片、心电图、心肌酶检查未见异常。杨利接诊后,同样依据经典理论处方用药,嘱咐其内服中药行气活血、通络止痛。多次服用以后,李女士感觉舒服多了。

爱读中医古籍善抓主症下药

杨利爱研读中医典籍,查房看诊时不时冒出《伤寒论》、《西溪书屋夜话录》原文。他在医药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要想在医学领域中有所作为,须在中医经典原著上狠下工夫。这些年间,杨利精读、泛读了大量的中医古籍。正因他积累丰富扎实的中医和中药学知识,为日后济世活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个突出的、关键性症状或体征,就能引导他作出正确的判断。

杨利力倡中医“恒动观”。他曾碰到一个患者手术后3次发热不退,西医检查结果每次都一样,请他去会诊,他每次开出的中药方却完全不同。这是为何?“是因为动态病机。”张仲景说“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非常强调四诊合参,也就要望面色、舌苔、形体等,闻声音、闻气味,详细询问患者哪些不适来进行鉴别,还要认真诊脉,辨别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比如后两次,就是抓住足背独热和稍动气喘这两个关键。

民间有句俗话——急惊风遇到个慢郎中!说的就是大多数人眼中,中医是个慢郎中。不过,作为国医弟子,杨利说,“这个锅我们可不背!”他的导师——国医大师任继学就是中医急症开拓者之一。杨利认为,中医不仅擅长调理,对于急性病,也有一些较快的方药和针刺等方法。

他曾治疗好一个长期咳嗽的青年女性便极好的佐证。这名女性咳了一年多,每天晚很难平躺安睡,杨利辨证后开了小青龙汤加减的处方四副。复诊时,患者开心地说:“这几天终于能平躺睡了一个好觉了!咳嗽也减轻大半。”不过随之另一个症状显露出来了,特点是饿了就容易咳嗽,吃点东西哪怕喝点热水都可停止。根据这个特点,杨利认为她中气虚寒,虚气上逆,用了小建中汤。服用后患者一年多的咳嗽停止了!“一年多的咳嗽,用了十天左右治愈了,能说我们中医是慢郎中吗?”

龙华新闻记者 黄晓华 通讯员 刘璐/文 记者 陈建华/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