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亲子沟通助力成长 龙华区总工会举办公益活动课堂

编辑:郑瑞欣2017-11-13 09:06内容来源:深圳新闻网

新闻提要

   

活动现场

    深圳新闻网11月13日讯(见习记者 郑瑞欣 通讯员 冯晓书)“各位家长你们闭上眼睛,听我口令。先把手里的纸对折再对折,在纸的左下角撕一个圆形,左上角撕一个三角形。再继续对折,然后在纸上方的中间部分撕一个圆形,右边撕一个三角形。好的,各位家长现在可以睁开眼睛,看看自己的‘作品’。”中国二级心理咨询师张丽杰停顿了一下,接着问一句:“你们手上的作品相同吗?”

    “不相同。”现场的一些家长举起自己的纸张回答,而更多是默默摇头。

    “现场只有我一个人说口令,而且口令是一模一样的,但是你们手中的纸张却被撕成不一样的形状,那这种差异是什么造成的?”张丽杰继续问到。

    “理解不一样。”“思维方式不一样。”家长纷纷回答。

    “是的,我输出口令时只是一个单向的‘沟通’。那在场的家长你们觉得,你们跟孩子的沟通是一次“双向”的沟通吗?”

     ……

    上述这一幕发生在龙华区总工会举办的“亲子沟通 助力成长”——关爱“小候鸟”公益活动课堂上。活动特意邀请了中国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张丽杰为改善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出谋划策。现场吸引了80多位爸爸妈妈参与。

    发金是参与这次活动的其中一位爸爸,儿子刚满3岁,在湖北老家上幼儿园。“我就是想学习下怎么样和孩子沟通。”发金告诉记者,他一周最少会和孩子通一次电话,问问他今天吃了什么,在学校里学了什么。“那你觉得自己是一位称职的爸爸吗?”面对记者这个问题,他给出了否定的回答。“因为工作原因不能够每天陪伴孩子,不能亲自教育孩子,这让我很愧疚。”发金还告诉记者,他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认识到他在与孩子在沟通中不合理的地方,希望能成长为一个更称职的爸爸。

    与发金不同,彭女士的孩子今年已经20岁了,在长沙念书。彭女士表示,自己的孩子从小没有带在身边,因此交流得少。“小时候我看过她写一篇文章,里面没有用‘妈妈’来称呼我,而是用‘她’。这种疏离让我觉得特别不好受。”一位在富士康上班的勇哥也同样表达了这种难受的情绪。“我们的通话就是一问一答,我问孩子答。孩子很少主动去告诉我他的事情,像课堂上老师说的‘缺乏交流’。”勇哥说。

    这次活动结束后,勇哥告诉记者,自己之前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没有顾及到孩子的情绪。“今年6月份小孩期中考没考好,我一生气就吼了他几句,因为担心他考不上重点高中。现在我真的特别后悔。”他表示自己以后要更经常和孩子联系,多关心他的心理变化。

    据了解,这一活动是在深圳市总工会指导下开展,由龙华区总工会为留守儿童父母量身定制的,以“如何给远方的孩子打电话”为突破口,帮助外来劳务工家长树立家庭教育认知、改善亲子沟通方式,希望父母能够在与孩子的通话中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真正学会与孩子沟通。龙华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之前 “职工关爱计划”就已经分别针对留守儿童、异地配偶、空巢老人展开 “精准”关爱服务,举办这个活动的初衷与这个计划不谋而合。“接下来我们将抓紧落实金秋助学项目,开展“普惠+精准”职工服务相关活动,解决困难职工子女上学难问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