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

港珠澳大桥力争年底具备通车条件

编辑:陶倩2017-10-09 07:19内容来源:深圳特区报

新闻提要

9月27—28日,港珠澳大桥技术专家组第十次会议在珠海召开。会上,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灵提到,目前各项工程正在抓紧冲刺,力争在12月底完成全部施工任务,具备通车条件。

 

港珠澳大桥铺装工程已经竣工。

 

原标题:港珠澳大桥力争年底具备通车条件

深圳新闻网讯 9月11日是烈日当空的一天,人在户外有种被火烤的感觉。但对于沥青路面铺设来说,却是最佳的天气条件。在前期防水层铺装等准备工作完成后,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抢抓时机,加速推进沥青路面铺装施工。经过4个多小时的连续作战,工区全体人员克服高温作业等不利因素,于当天顺利完成沥青路面首制件AC10铺装施工。

而在此前的8月31日,岛隧工程完成了东人工岛主体建筑屋面层1/15-16轴交B-D轴楼板、1/15-16轴交B-H轴外廊道的清水混凝土浇筑施工,标志着东人工岛主体建筑结构正式封顶,节点目标顺利完成。近千名建设者为此奋斗了800多个日夜。

东人工岛主体建筑共有地下两层和地上四层,建筑总面积逾40000平方米,具有设计使用年限长、附属设施多、建筑结构型式复杂、尺寸变化大、工期紧张等施工特点。主体建筑结构造型优美,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艺,极具艺术美感,与自然融为一体,宛如伶仃洋上的一艘“超级航母”。

上述都是港珠澳大桥建设最新进展的片断。这个备受世人瞩目的“超级工程”正一点一点撩开其神秘的面纱。

9月27—28日,港珠澳大桥技术专家组第十次会议在珠海召开。会上,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灵提到,目前各项工程正在抓紧冲刺,力争在12月底完成全部施工任务,具备通车条件。

时间倒回到今年7月7日,港珠澳主体工程大桥海底隧道正式贯通。这意味着经过上万名建设者奋战8年,打通了世界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全长55公里、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实现全线贯通。

当时乘车穿过沉管隧道的体验者说,一路奔驰在6.7公里长的隧道内,很平稳很舒适。

据了解,为了让司机在进出隧道时适应光线的变化,东西人工岛的隧道入口均有三道高16米、长200米的遮光罩,连同岛上的房屋钢混结构,工艺光滑如镜、精致如瓷。工程人员说,按照项目的要求,要把巨大的土木工程当做艺术品来做,岛上所有浇灌的混凝土工程,都是一次成型,这样不仅接近自然色,而且避免使用二次装修带来的环境污染。

一位经常往来粤港澳的商界人士对记者说,大桥建成使用后,未来香港与珠海、澳门之间约4个小时陆路车程将缩短为30分钟,势必会推动三地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互联互通迈上新台阶,企业的发展也会迎来新空间。

记者从港珠澳大桥管理局了解到,已经圆满落幕的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工程桥面铺装工程建设,又是一项让世界桥梁界瞩目的工程,科研团队和建设团队总共花了7年时间,开创了“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新局面,诸多创新成果为中国桥梁铺装行业带来了重要启示。

港珠澳大桥设计的钢桥面铺装使用寿命为15年,是目前国内钢桥面铺装寿命的3倍。这是工程师们为匹配“超级工程”的120年设计使用寿命而制定的目标。港珠澳大桥钢箱梁铺装面积约50万平方米,工程量为世界之最,约为目前国内大跨径公路桥已完成钢桥面铺装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如火如荼建设中的港珠澳大桥,到底有什么背景?也许不少人了解得并不是很清楚。事情的缘起在多年以前。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澳门与内地之间的运输通道、特别是香港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东岸地区的陆路运输通道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有力地保障和推进了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互动发展,但是香港与珠江西岸的交通联系却一直比较薄弱。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香港特区政府为振兴香港经济,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认为有必要尽快建设连接香港、澳门和珠海的跨海陆路通道,以充分发挥香港、澳门的优势,并于2002年向中央政府提出了修建港珠澳大桥的建议。

2003年7月,内地与香港有关方面共同委托研究机构完成了《香港与珠江西岸交通联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修建港珠澳大桥连通三地具有重大的政治及经济意义,需要尽早安排建设。

2003年8月,国务院批准开展了港珠澳大桥项目前期工作,并同意成立由香港特区政府作为召集人,粤港澳三方组成的“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2004年3月,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成立,全面启动港珠澳大桥各项建设前期工作。

为进一步加快港珠澳大桥项目前期工作,200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港珠澳大桥专责小组”,负责项目前期工作中重大问题的协调。

就这样,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世界级跨海交通工程,粤港澳大湾区打开发展新空间。

港珠澳大桥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的组成部分和跨越伶仃洋海域的关键性工程,将形成连接珠江东西两岸新的公路运输通道。港珠澳大桥工程包括三项内容:一是海中桥隧工程;二是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口岸;三是香港、珠海、澳门三地连接线。

海中桥隧工程路线起自香港石散石湾,接香港口岸,经香港水域,穿(跨)越珠江口铜鼓航道、伶仃西航道、青州航道、九洲航道,止于珠海/澳门口岸人工岛,全长约35.6公里,其中香港段长约6公里;粤港澳三地共同建设的主体工程长约29.6公里。

海中桥隧主体工程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采用100公里/小时,桥梁总宽33.1米,隧道宽度采用2×14.25米、净高采用5.1米。

口岸采用“三地三检”模式分别由各方建设、各自独立管辖,香港口岸区设置在香港境内;内地(珠海)口岸和澳门口岸在澳门明珠点附近内地水域填海同岛设置。内地(珠海)口岸和澳门口岸人工岛填海总面积约208.87公顷,分为四个主要区域,包括: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管理区、珠海连接线衔接区、珠海口岸管理区以及澳门口岸管理区。

珠海连接线起自珠海口岸人工岛,经湾仔、珠海保税区北,止于珠海洪湾,接拟建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珠海南屏至洪湾段,全长约13.4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为80公里/小时。

有专家表示,建设港珠澳大桥,有利于完善国家和粤港澳三地的综合运输体系和高速公路网络,密切珠江西岸地区与香港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改善珠江西岸地区的投资环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保持港澳地区的持续繁荣和稳定,促进珠江两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认为,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沉淀下厚重的基础设施“财富”,珠三角正迎来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高潮,与珠江东岸的新经济“硅谷”相呼应,珠江西岸可考虑打造基础设施“硅谷”,作为中国基础设施走向“一带一路”的桥头堡。作为一个系统性工程,港珠澳大桥“集大成”地囊括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所有环节,可以说是交通系统的一本百科全书。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有关负责人指出,在一段时期内,粤港澳大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高潮,大量设计单位、技术单位的精英团队将在这里聚集。珠江西岸拥有以珠海为代表的宜居城市以及充足的土地空间,能够为这些精英提供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以港珠澳大桥等桥梁的建设为契机,打造基础设施“硅谷”,能够把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智慧、思想、理念沉淀在大湾区。基础设施“硅谷”建成后,这些“中国标准”可以依托基础设施“硅谷”,通过粤港澳大湾区走向“一带一路”,以此提高我国工程技术标准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在世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打上“中国智造”的烙印,扛起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知识产权保护的大旗。

一桥飞架三地,粤港澳大湾区迈入快车道。(记者 李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