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网 > 

创建任务

民治街道组合拳提升城市文明 义工队伍让文明“手有余香”

编辑:陶倩2017-08-02 14:49内容来源:南方都市报

新闻提要

在广泛发动居民群众参与,提升居民群众家园意识的同时,也让城市的文明“颜值”多了更多色彩。

各繁忙路口增添了很多志愿者开展文明劝导的身影、曾经乱摆卖的街头如今也整洁和干净……走在民治街道,这是你最直接的感受。

一座城市的发展,最需要什么?“文明”一定不能少。而在民治,相关部门通过开展环境卫生、公共秩序、人文素质等多个方面推动辖区文明建设工作,在广泛发动居民群众参与,提升居民群众家园意识的同时,也让城市的文明“颜值”多了更多色彩。

城管进社区

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

一个城市文明程度如何,最直白的感受就是市容市貌,毕竟,脏乱差的街面很难让人感觉“这里很文明”。而在民治街道,对于市容市貌的管理,则通过制度设计,让社区在市容管理中有的放矢,从而调动起社区工作站“大基层”的积极性,让市容管理更有的放矢。

随着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建设的加快推进,民治成了全市发展的重点区域和群众关注的亮点区域,对城市管理治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抓好城市管理治理,提升民治城市形象,使命重大,责无旁贷。

在城市管理中,推进城管进社区工作是民治的一大特色。

据介绍,因社区本身没有执法权,监管力量薄弱,股份公司、物业管理单位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不高,城中村“六乱”整治始终处于整治-回潮-再整治的循环中。基于该情况,街道党工委经过系列调研后,决定推进“城管进社区”工作,整合社区管理力量,调动社区城市管理积极性,将执法力量直接铺向社区。

“我们根据12个社区工作站所辖面积大小及市容环境管理压力的差异性,分成12个执法小组分别进驻12个社区,与社区网格管理员、市容巡查员、联防队员、股份公司和城中村物业管理人员等共同组成社区综合管理巡查队伍。”民治街道执法队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往虽然赋予了社区参与城市管理的职权,但由于缺乏执法手段,因此往往实施效果不佳。而如今,民治街道通过执法力量下沉社区,这一情况得到了转变,有社区工作站负责人感慨,大家的工作热情提高了不少。

此外,在城市管理中,民治街道也通过微信平台建群方式,建立点对点联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不能及时处理或有推诿情况的,直接通过微信平台反映至挂点社区领导或分管领导处,由相关领导监督处理进度,大大提升工作效率。不难发现,“城管进社区”的推进,实现了城市管理由运动式管理向制度化管理、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由问题式管理向预防式管理的转变,使城市管理融入社区,根植社区,服务社区。

 

创新举措

打造城中村治理“样板村”

在城市文明提升中,城中村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不久前,民治街道启动城中村市容环境再提升工作,力争打造城中村治理“样板村”。

对于城中村治理,民治街道主要负责人强调,要在现有基础上必须寻求突破,要以更高目标、更高标准,更高要求谋划城中村市容环境提升工作,并根据各城中村实际,因村施策,一村一策,打造特色、突出亮点,实现城中村社区“五化”目标,并争取在年底前,每个社区工作站至少有1个城中村完成整治。

如何提升城中村治理?一方面,在龙华区城管局的大力推动下,全区清扫保洁单价大幅提升,目前城中村保洁单价为18元/平米,各企业在机器设备、人员保障、工资福利方面都较以往有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对于民治辖区内的城中村,在市容管理上,均处于“特级”,需要实施24小时清扫保洁。而在保洁中,在常规监管的同时,街道相关挂点领导也会突击暗访,让工作更有实效。此外,根据街道安排,相关部门将坚持每季度对城中村村容村貌进行一次明检和暗检。对排名靠前的城中村,给予通报表彰,对连续两个季度排名倒数后3名的城中村,约谈相关负责人,限期整改。

而在城中村整治中,民治街道也有着自己的做法。比如市民最熟悉的垃圾桶,街道便对现有的垃圾桶进行了“改造”,创新使用了60°开口的垃圾桶。

“一般垃圾桶要不就是盖子打开,要不就是全部盖上的那种,对于前者,往往影响市容市貌,下雨天还会积水,而如果盖上,有时候市民就会把垃圾放在垃圾桶边上,这也不美观。因此,我们通过这种60°开口的垃圾桶,既方便市民扔垃圾,也能保障市容的美观。”民治街道市政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样的创新的确不少。以往,“门前三包”,往往放置一个大垃圾桶就希望解决问题,不过,事与愿违的是,商铺们一方面不愿意把大垃圾桶放在自家门口,另一方面,自扫门前雪的情况也让市容市貌治理没有得到本质上的改善。为此,民治街道“化整为零”,通过在每个商铺门前放置小型垃圾桶,让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

 

垃圾分类

民治也玩起“互联网+”

2015年8月1日,深圳市政府正式实施《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办法》,为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保障。而作为早期启动垃圾分类的龙华区,在垃圾分类管理上,则通过采用“互联网+”的模式,让居民在参与垃圾分类的同时,也享受到实惠。

作为深圳市首个按绿色建筑标准建设、全市最大的保障性住房住宅区,民治街道辖区内的龙悦居在垃圾分类上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实施前一个月,物业公司采用短信、微信、QQ的方式每周进行一次推送,告知居民‘互联网+垃圾分类减量’活动的意义和可以给居民带来的实惠、时间、地点等相关信息。”小区业主表示,2014年7月,该小区开始创建筹备工作,在“定时定点相对集中”的传统管理模式下,利用“分类宝服务平台”进行数字化、电子化管理。据介绍,试点小区居民只需关注微信号即可成为分类宝会员,享受各项服务。

据了解,龙悦居“互联网+垃圾分类减量”的社区模式,是以居民、物业、优服美家A PP平台为三个关系主体,由物业管理处来负责实施运营,优服美家提供APP平台及进行所有培训和督导工作。

此外,在推进垃圾分类上,今年民治街道将建立和完善有害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对辖区内所有的公共机构、住宅小区、城中村等做到有害垃圾收集容器全覆盖,在建立和完善绿化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上,今年年底民治街道全部市政公园、街心公园绿化垃圾收集处理覆盖率达50%,明年年底将达到100%。而在中航天逸等20个小区,今年也将开展达标小区创建工作。

 

文明提升

志愿者文化擦亮深圳北窗口

提起民治,深圳北站一定是你脑中的“地标”,而作为深圳的北窗口,在民治,志愿者文化在让人感受到“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同时,更为城市的文明发展带来“手有余香”。

“北站的各类出入口相当多,信息量很大,初来乍到的乘客往往容易犯晕。我们针对需求来设置服务力量,但凡需要指引的地方,我们都安排了义工值守。”北站义工的“老大”、民治义工服务中心负责人唐祖斌说,这些地方包括高铁站厅、东西进站口、自动售票处、中转站、检票口、地铁站厅等,均是义工们在多年的服务中发掘出的服务需求点,均有义工提供指引或者帮助工作人员开展疏导工作。

U站与U彩爱心家园是北站义工服务独具特色的两大平台,前者着眼于便民服务,后者着眼于爱心呵护。作为北站义工服务的主要载体,U站虽小,却是五脏俱全。台面上摆放着免费固定电话、手机充电器等设备,并配备了急救医药箱、饮水机、打气筒、爱心雨伞等贴心便民物件,如同百宝箱一般。而在“U彩”爱心家园,这里专门面向老人、孕妇、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开展服务,内设爱心妈妈小屋、老人候乘专区、孕妇休息区、儿童乐园和其他重点旅客候乘区等服务专区,免费提供阅览图书、杂志、电视、冰箱、微波炉、游乐设施、母婴用品、手机充电器及儿童玩具和爱心百宝箱等服务用品。

志愿者的身影不仅仅在北站,也在民治的大街小巷。这不,最近几天,民治的义工们在梅龙路石龙路口,梅龙路民旺路口等9个重点路段安排了72人次义工于早、晚高峰时段协助交警进行交通文明劝导,劝导行人文明过马路。此外,民治团工委和义工服务中心每天还召募62名义工分三班在深圳北站交通枢纽各人员较密集的地方,设置固定式8个岗位,为市民提供咨询和交通指引,帮助老、弱、病、残、孕、幼和重点旅客。

“从目前看来,市民对我们的工作还是很配合的,以前很多人闯红灯,现在路面上即便没有车,市民也会等着红灯变成了绿灯再过街。”唐祖斌说,在义工服务中,有着不少感人的故事,例如,民新社区的王培双和爱人王继芳都是五星级义工。王培双去年得了白内障,因经济困难没能治疗。民治义工联得知情况后组织发起了对王培双手术治疗费的募捐活动,顺利筹到部分手术治疗费,而如今夫妻俩也和义工朋友们一起,参与到城市文明提升之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