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网 > 

图片新闻

龙华区两大基层医疗集团成立 确定“2+1”改革模式

编辑:彭桂红2017-08-01 19:52内容来源:宝安日报

新闻提要

原标题:

龙华区两大基层医疗集团挂牌成立

确定“2+1”改革模式,制定出台 9个配套改革文件,打造龙华区医改亮点

吴以环率队调研。(龙华网 记者陶倩 摄)

龙华区人民医院。

龙华区中心医院。

龙华区医改迈出实质性的一步!7月25日,龙华区两大基层医疗集团——龙华区人民医院集团、龙华区中心医院集团正式挂牌成立,这对于加快提升龙华区域基层服务能力,满足辖区群众就医需求,打造健康龙华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市政府副市长吴以环、市卫计委主任罗乐宣,龙华区委书记余新国、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谢晓东、区政协主席钟荫腾、副区长刘大岭等出席揭牌仪式,并共同为两大基层医疗集团揭牌。

组建基层医疗集团,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也是今年国家、省、市医改的重点任务。经过前期反复研究、多方充分征求意见,龙华区确定“2+1”模式,即组建两家基层医疗集团、成立一个区域医联体;并制定出台基层医疗集团建设实施方案等“1+4+4”改革文件。昨天成立的两大基层医疗集团分别以龙华区人民医院、龙华区中心医院为龙头,整合各自院办院管的共51家社康服务中心。

揭牌仪式上,罗乐宣指出,龙华区委、区政府近年来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资源配置力度、改革开放力度都是空前的。他对两个基层医疗集团的成立表示祝贺,祝愿两家基层医疗集团运作顺利,为广大居民提供更多、更优的健康医疗服务。他表示,深圳将龙华区定位为健康促进试点区、先行区,期待龙华区进一步完善利益导向机制,落实分级诊疗,同时以家庭医生服务为突破口,加快构建健康促进示范区。

余新国表示,两大基层医疗集团的成立有利于整合区属医院和社康中心的优质资源,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利用、优势互补;有利于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造福社区百姓;有利于落实医院运营管理自主权,进一步激发公立医院发展活力;有利于推动三医联动、分级诊疗、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等,构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新格局。他希望,两个基层医疗集团以成立为契机,不断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主动加强居民健康管理,积极落实分级诊疗工作,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从“以医院为重心”向“以基层为重心”转变,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切实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除了确定“2+1”模式,记者同时获悉,龙华区还将积极探索建立与分级诊疗制度相衔接的医保支付制度,实行“总额管理、结余奖励”,促进医疗集团主动加强居民健康管理、主动落实分级诊疗工作,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从“以医院为重心”向“以基层为重心”转变、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切实提升居民健康水平。

揭牌仪式结束后,吴以环还率队调研龙华区中心医院、龙悦居社康中心。(龙华新闻记者 黄晓华 通讯员 何霭茜 邓学林/文 记者 陈建华 通讯员 赖志豪/图)

聚焦1

缘何确定“2+1”改革模式?

主要基于4方面综合考虑

组建基层医疗集团,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也是今年国家、省、市医改的重点任务。龙华区在深化医改方面,为何确定了“2+1”的改革模式?记者从区卫计局了解到,主要是基于以下4方面的考虑。

按照国家、省、市的要求,基层医疗集团(或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由三级综合医院牵头,若干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及其他卫生机构共同组成。龙华区现有三级医院两家,分别是区人民医院、区中心医院,各举办社康中心27家、24家,两家医院分工协作的格局早已形成。在此基础上组建两家基层医疗集团,具有天然的优势,改革阻力最小、成本最低、效率最高。

就服务能力来看,目前两家三级医院编制床位数分别为1200张、850张,年诊疗量均达到350万人次。而全区服务人口约300万,两家三级医院均无法独立承担全区的诊疗服务,组建两家基层医疗集团可实现分片区服务全覆盖。其中,区人民医院集团主要服务民治、龙华、大浪街道,区中心医院集团主要服务观湖、福城、观澜街道。

组建两家基层医疗集团有利于相互竞争、错位发展。目前,公立医院同质化发展的现象比较普遍,成立两家基层医疗集团后,通过统筹规划、合理引导,促使两家基层医疗集团在保障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医疗服务需求,发展特色专科,形成优势互补,有利于区域医疗水平的整体提升。

考虑将各公共卫生机构、社会办医院及门诊部、诊所等纳入到一体化服务体系中,有别于基层医疗集团,同时成立一个医疗业务融合型的区域医联体,加强市人民医院龙华分院、区属医院以及社会办医疗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可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区域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一体化格局。(龙华新闻记者 黄晓华)

聚焦2

两家基层医疗集团如何运行?

按“大—中—小”模式运作

依托区人民医院、区中心医院及其院办院管的社康中心,组建的区人民医院集团、区中心医院集团挂牌成立后,其人、财、物将分别全面纳入两家基层医疗集团管理。

记者获悉,改革后,两家基层医疗集团将按照一级法人管理的要求,实行单一法人一体化管理架构,按“大—中—小”模式运作(其中,“大”为集团总院、“中”为若干社区医院及区域性一类社康中心、“小”为社康中心)。

在运行机制上,两家基层医疗集团将按照“人员编制一体化、运行管理一体化、医疗服务一体化”的原则,全面整合医院、社康中心资源,以加强基层能力建设、推进分级诊疗、打造健康龙华为目标,合理界定公立医院自主运营管理权限,推进人事薪酬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等改革,在人、财、物、政策等方面,向社康倾斜,打通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通道。(龙华新闻记者 黄晓华)

两大基层医疗集团

龙华区中心医院集团

主要依托龙华区中心医院及其院办院管的24家社康中心而成立。

集团总医院——龙华区中心医院位于龙华区观澜大道,占地面积近6.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编制床位850张。目前,医院改扩建工程已动工,建成后医院总建筑面积将达到20万平方米,床位1200张。集团下辖24家社康中心。其中,牛湖社康中心为全国示范社康中心,松元、新澜、岗头社康中心为省级示范社康中心。

集团总医院设有临床科室36个,医技科室16个。引进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黄健教授泌尿外科团队,成立“仙尿科”,建设深圳市泌尿外科微创诊疗中心;引进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祝墡珠教授团队,创建全科医学市级、省级重点学科。

2016年,集团门急诊量达359万人次,其中社康中心诊疗量超过200万人次,首诊比例约为60%。住院量3.4万人次。

龙华区人民医院集团

主要依托龙华区人民医院及其院办院管的27家社康中心而成立。

集团总医院——龙华区人民医院位于龙华区景龙建设路,占地面积近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200张。目前,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设置床位800张的新外科大楼已开工建设。集团下辖27家社康中心,业务用房总面积3.2万平方米。

集团总医院设置36个临床科室、13个医技科室。脊柱外科引进市政府“医疗卫生三名工程”高层次学科团队——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罗卓荆教授脊柱外科团队。与全球最大的基因测序公司华大基因共建精准医学中心。

2016年,集团门急诊量达451万人次(其中社康中心诊疗量264.8万人次,占比59.63%),连续多年居深圳市前列。出院病人4.7万人次,住院手术量5.2万人次。婴儿分娩量9512例,连续多年居深圳市综合医院第一。

一个医联体

龙华区区域医联体

目前,全区医疗资源主要包括2家区属三级医院、1家市属医院分院、57家社康中心、4个公共卫生机构、社会办8家医院及395家门诊部、诊所。

根据这一特点及辖区群众的健康需求,龙华区同时成立区域医联体。区域医联体以区人民医院、区中心医院为核心,涵盖公共卫生机构及所服务片区内的公立医院、社会办医疗机构,促进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为辖区居民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养老、健康促进等全周期、全流程的健康服务。医联体将对各医院功能进行重新定位,实施错位发展,改变过去学科资源重复配置、力量分散的弊端,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医联体内信息互通、数据互认,切实方便群众就医。

此外,区人民医院与市第二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与市妇幼保健院,将积极探索跨区域专科联盟,在业务指导、人员培训、技术交流等方面加强协作,提升本区域医疗机构技术水平和疾病救治能力。

9个配套文件

“1+4+4”改革文件

1指的是出台《深圳市龙华区推进基层医疗集团和医联体建设实施方案》。

第一个4是依据《实施方案》,进一步研究制订基层医疗集团章程、理事会章程、监事会章程、医联体会议制度等4个规范文件。

第二个4是出台分级诊疗、家庭医生服务、基层医疗集团绩效考评、智慧医疗等4个配套方案。

据悉,目前所有配套文件均已完成讨论稿的制订,下一步将交由医疗集团理事会、医联体联席会议审议印发。

未来发力方向

努力在分级诊疗取得突破 打造龙华区医改亮点

去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强调,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到了啃硬骨头的攻坚期,要在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其中之一就是要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

近年来,龙华区基层服务能力建设加大投入,精耕细作,亮点颇多,为分级诊疗打下了良好基础。未来,龙华区将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围绕分级诊疗,力争在4大方面取得突破,加快形成具有龙华特色的分级诊疗模式。

夯实社康中心建设

时下,全区已有53家社康中心达到标准化水平,标准化建设完成率为93%,社康中心面貌得到明显改观。

今年,将完成所有社康中心标准化改造,并进一步提高设备配置标准,完成12家社康中心设施升级。新建一批中医药特色社康中心,力争所有的社康中心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在每个街道建设1家区域社康中心,承担所在街道社康中心的业务指导、培训等工作。同时探索建设以医养结合、康复护理,以及中医理疗为特色的社区医院,试点建立2家医养融合社区医院。

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在社康中心建设30个专科医生工作室,鼓励专家,尤其是中医、内科、儿科等专家到社康中心开展门诊服务、组织病例讨论和专业讲座培训,并积极参与家庭医生服务和居民健康管理。

提高医院,特别是社康中心基本医疗服务的财政补助标准,利用政策导向,引导基层医疗集团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基层,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做实家庭医生服务

率先探索将医院住院病人纳入家庭医生服务签约对象,建立“住院病房——全科门诊——社康中心”三方联动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体系。

建立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1+N”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提供“7项基础+2项补充”的服务包项目(7项基础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次健康体检、定期随访、健康咨询、转介转诊指导、预约优先就诊及慢性病长处方,2项补充为:家庭病床、个性化健康管理)。

强化信息化建设

计划投入经费4.6亿元,分三期、用6年时间,重点实施卫生信息化“114”工程。即建设1项基础设施(含卫计专网、卫生数据中心两部分),1个人口健康信息平台,4项医疗体系应用(集中式医疗服务体系、惠民服务、公卫监管、综合管理体系)。(龙华新闻记者 黄晓华 通讯员 何霭茜 邓学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