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76岁唐和:用诗写感谢信写日记 把日子过成“诗”

编辑:彭桂红2017-04-21 14:37内容来源:宝安日报

新闻提要

唐和展示自己写的诗。

用诗写感谢信、写日记,古稀老人唐和热衷用诗记录下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年纪大了,记不清自己总共写过多少首诗了。”唐和今年76岁,因为年迈听力不好,他随身带着一本方格本和一支笔,需要与人交谈时,就在本子上通过文字进行交流。

去年10月份,唐和与老伴从清远来到大浪黄麻埔新村与女儿团聚。没多久他就发现了离家不远的党群服务中心是个好地方,他既可以在阅览室看书,又可以在党群亭与社区其他老人唱唱歌,拉拉二胡,从此便成了党群服务中心的常客。在社工的印象中,唐和是位全能的老人,琴棋书画都懂一二,书法写得好,二胡拉得也不错,尤其爱写诗。

用诗写感谢信 社工备受鼓舞

今年4月12日,唐和像往常一样,在活动开始之前向社工递上一封感谢信,信中作诗两首回顾刚结束不久的八段锦培训班活动,并感谢社工的付出。“八方来自高龄人,段落大意学健身,锦绣江山添美景,共同并进倍精神。”唐和向记者展示这封信时说,“我喜欢作‘藏头诗’,通过横读就知道我想要表达的主题是‘八段锦’”。可以看到,另一首诗则是通过“一展伸手”、“二出马步”、“三屈玉体”、“四转肩背”等动作描写来还原八段锦培训班活动当时的场景。

社工王佳告诉记者,唐和老先生是社区活动的积极分子,每次参加完活动他都会送来感谢信,说说自己参加活动的感受。为了答谢这位支持者,去年年底中心还把唐老先生送的诗集合成册并回赠给他。王佳说,唐老先生有个习惯,每次来到中心,先拿一张空白的A4纸,然后从随身包里拿出一块小木片,接着以木片为尺,用铅笔在白纸上画方格,最后才把作好的“感谢诗”一一誊写在纸上。“这一系列动作老人会做得很认真,毫不含糊。”王佳说。

在众多“感谢诗”中,一首题为《我的心声赞社工》的诗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力。诗中写道,“黎梁林氏系民意,王邹谢姐一样同,任劳任怨守本职,言语得体暖心房。”唐和解释说,“黄麻埔(党群服务中心)有六位社工,诗中用姓氏来代表她们六人。我到这个社区一年多,发现她们开展了很多活动,丰富了我们老年人的生活,对我们有求必应,有问必答,这一切值得我为她们点赞。”对于唐和特意作诗点赞之举,社工王佳表示感触很深,觉得自己以及同事们的付出都值得了,以后工作更有动力。

用诗写日记 记录所见所闻

很多人会写日记,与别人不同的是,唐和偏爱用诗来写日记。在采访过程中,唐和拿出随身携带的日记本,记者翻看发现,生日会、奥运盛事、婚礼都会让他诗兴大发,平日里的所见所闻都融进他的诗歌里,真正把日子过成“诗”了。2013年唐和到北京旅游,“今日自我登伟楼,情牵半世梦中求”是他初次登上天安门城楼的感受,“予我片时皇帝梦,惹人一笑也风流”是他身穿黄袍在颐和园留影时的自我调侃......“只要有感觉,只要触景伤情,就会把当天和近几天有意义的事用诗记下来。”唐和说。

除了自己作诗,唐和在看书或者旅游过程中,看到别人作的好诗时,会立刻抄到自己的日记本里。唐和表示,“把别人作的好诗记下来反复吟读,对自己作诗也会有所启发”。因此,在他的日记本里,除了别人的好诗,还可以看到他的随笔记录,或结合自己的经历另作诗一首,或写上家乡风俗习惯、类似见闻等。

当记者问及何时爱上作诗时,唐和表示自己已经说不清了,也记不清自己总共写过多少首诗。在唐和看来,写诗是人间的乐趣,不断写诗能给自己带来很多乐趣。“自己作诗的诀窍是,讲究原创,尽量用人物风情配合。”唐和说,要善于发现身边的人物、事物以及风情,把这些巧妙运用在诗句上,这样创作出来的诗就有个人特色了。(龙华新闻记者 康碧艳/文 蔡维泽/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