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陶倩2017-02-14 09:35内容来源:宝安日报
百年民居保存得当富有生活气息
如今的丹坑新村,高楼拔地而起,新村与旧村并无刻意划分界限,相映成趣。在历史发展大潮之下,丹坑老村的百年民居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不见一处拆迁、抢建之现象,实属难得。如今这片百年民居中,居住的多数是外来务工者,富有生活气息。
这片百年民居村口有两口水井,至今井水清澈、丰沛。村里的老人讲,其中一口井已有200多年历史。如今,这两口井为居住在此的居民提供了涤衣洗菜之便。再往里走,就是成片的广府民居,几乎每家每户门前栽绿植,或开辟一小块地方种菜,静谧巷道拐弯处突然伸出开得鲜艳的簕杜鹃,时光在这片民居中似乎都放缓了脚步。
据村里人介绍,这片传统民居内现存宗祠2座,始建于清朝,占地面积180平方米,极具广府宗祠特色,历史上因丹坑村水患严重,1957年大水灾,有两家村民因房屋倒塌,无家可归,村里将其中一座宗祠借与这两家人居住,后因年久失修,不复旧时模样。
说起村里保存得当的民居,村里人还乐意提起本村建筑名人——本土工程师莫惠明。他是土生土长的建筑工程师,又是观澜地区建筑行业的名人,由于家境贫穷,童年时期只读过几年书。但他聪明好学,成年后,跟随亲戚朋友去做泥工,由于工作勤奋,很快成为一名建筑技术师傅。新中国成立初期,他被观澜建筑队聘请为工程技术人员。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他设计并施工建成了可容纳千人的观澜电影院,当时在宝安地区实属罕见。在当时建筑材料奇缺的年代,他土法上马,采用经济、科学的方式建起了横跨观澜河的大布巷大桥。在他的影响下,丹坑村很多村民都愿拜他为师。一时间,建筑行业成了丹坑村民谋生职业。龙华新闻记者 黄晓华/文 陈建华/图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LINKS
龙华政府在线|观湖政务网 |民治政务网|龙华政务网|大浪政务网|福城政务网|观澜政务网
Copyright ©by ilonghua.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