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议案

区政协委员针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工作积极建言献策

编辑:陶倩2018-01-24 07:59内容来源:宝安日报

新闻提要

昨日下午,区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

 

1月23日下午,政协第一届龙华区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会上,孟宏、廖宇波、贾西贝、徐迅等9位委员围绕区一届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争当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尖兵”目标,结合自身的工作特点,针对龙华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工作进行了专题发言。

(本报按照发言顺序,将各位委员专题发言整理如下。)

 

 

孟宏委员 协同参与破解城中村治理难题

孟宏委员指出,2017年是深圳市“城市质量提升年”,龙华区“城市建设年”,龙华区大多数城中村都有了“旧貌换新颜”的蜕变,但不少问题依然突出。

“如何破解龙华在城中村治理中的难题?我们需要的,是平衡结构性矛盾的战略和协同多方面合力的机制。”在一问一答间,孟宏随后提出“三个一”建议:一是改造与治理“一体两翼”,确保城市建设与社会治理的平衡发展。由区委组建成立“龙华区城中村治理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党政之间的沟通与联动。二是党政与社会“一核多元”,实现党建引领的“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以党建为引领,凝聚企业、社会组织深度参与城中村治理工作,并由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在基层设立治理试点,着重探索政社联动的合作模式和协同机制。三是近期与远期“一脉相承”,推动城中村社区自治的枢纽培育和组织发展。

 

 

廖宇波委员 多措并举科学解决辖区停车难问题

“龙华位置更好了,来住的人多了;老百姓有钱了,都想买车了;经济繁荣了,大家更愿意出行了。”廖宇波说,如今龙华机动车的保有量达50万台,可正规的划线泊位只有18.72万个,缺口多达30万个。这就是龙华这个“宇宙中心”所面临的“停车难”起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廖宇波总结日本、香港等地解决停车难问题的经验,认为其主要从限制、分流、提高停车场使用效率三个维度入手。结合龙华实际情况,廖宇波认为,从市场的实际需求出发,把停车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将是利民惠民、畅通交通、消除停车难问题的一个有力举措。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鼓励社会投资,在已有的停车场兴建立体停车库;以市场为导向,制定合理的停车价格体系;继续加大力度推广“宜停车”泊位。倡导“错时共享停车”;优化公共交通的配套管理;继续加大对违法停车的执法力度;收取“拥堵费”。

 

 

方修元委员 加快实施龙华品牌发展计划

“随着龙华行政区的成立,龙华产业升级已呈现快马加鞭之势,龙华品牌经济已具备厚积薄发之力。”方修元经调研发现当前龙华品牌呈现有影响力的自主品牌少,市场竞争力较弱,但具备一定品牌基础等特征。为此,他提出加快实施龙华品牌发展计划。

方修元建议,做好龙华差异化的品牌定位,围绕“消费”和“时尚”,做好品牌定位;成立龙华品牌发展办公室,从组织机制上保障龙华品牌发展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大品牌扶持力度,培育龙华自主品牌;组织“龙华知名品牌”评选,打造典型,树立标杆,培育重点;积极引进品牌智库,培养和引进品牌建设的专业人才;加强对龙华品牌的宣传力度,积极主动利用一切机会宣传和推广龙华品牌,讲好龙华品牌故事;引进一批时尚品牌企业,以及这些行业的上下游,在龙华建立消费和时尚产业集群。

 

 

黄洁委员 促进民办学校高端规范发展

黄洁指出,龙华区由于历史原因,基础教育格局总体发展不均衡,呈现出“公少民多”“公强民弱”的特点,尚未实现公民办学校“百花齐放”式的发展。因此提升民办中小学办学能力,实现高端规范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

黄洁建议,第一,着力解决优质教师流失问题,保持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希望政府能够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保障机制,确保优质人才能够在民办学校安家落户,提升民办学校整体师资水平。第二,解决民办学校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补足教育成本费用。建议政府统筹安排,补齐民办学校的办学教育成本的资金缺口,参照公办学校标准,给予民办学校同样的财政支持,由政府部门监管其资金的合理使用。第三,促进民办学校高端规范发展,建立分级试点扶持体系。建议在补充养老保险、财政补贴、职称评定等方面,选择各个档次类别的民办学校,先行试点,差异化分级扶持。

 

 

付作军委员 把观澜河打造成龙华区的靓丽名片

“龙华人民应该像爱戴母亲一样爱戴我们的母亲河。”付作军说,“作为龙华的母亲河,观澜河是最关键的资源和环境载体,我建议将观澜河打造成龙华区的靓丽名片。”

付作军表示,具体而言,第一,设立以市、区领导作为牵头人的办公室,形成市区一盘棋,协调好各方资源。第二,实现整治工程系统化,强力推进雨污分流,攻坚片区污水管网建设,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综合推进污泥处理处置等。第三,结合区域特点做好观澜河流域总体规划建设。第四,打造特色亲水文化景观,凸显观澜河“一河两岸”亮点。结合沿河两岸特色场所打造主题慢行系统;结合两岸市政公园原有特点,升级改造为亲水湿地公园。第五,探索长效的建后管护机制。可从制订符合观澜河流域实际的法律法规,推行河道智能化管护,尝试企业河长制等方面入手。

 

 

贾西贝委员 梯级引进科技创新资源

“时机稍纵即逝,各区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都铆足了劲,龙华不进则退。如何进一步挖掘创新潜力,突破不利形势,是摆在龙华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贾西贝说,“除了政策、园区、产业链等优势,龙华还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贾西贝建议,抓住创新资源汇聚深圳的战略机遇,通过时空搭配,把创新资源留在龙华。他说,在时间上,只要把创新机构和科技人才引进龙华,经过几年建设,目前规划的龙华科技创新区域也把配套、交通等环境发展起来了,到时如果北站附近区域另有使命,可以通过政策引导,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在龙华内部由南向北流动,实现时间上的先后搭配,梯级引进科技创新资源;在空间上,让创新机构先进龙华、再进龙华腹地,充分利用龙华的独特区位优势,先把人才引到成熟的、堪当“头马”的优势地区,再逐渐向正在开发的北部区域梯级扩散,从而实现空间上远近搭配,抓住引智先机,形成“梯级引智”。

 

 

李小龙委员 盘活股份合作公司集体资源

李小龙指出,股份合作公司已成为龙华国民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产业载体作用。但近年来受政府征地、物业老旧、存量建筑停控及产业迁移等因素影响,现有集体土地及物业如何有效盘活已成为基层社区最为关注、呼声最高的问题。

李小龙说,现阶段,物业老旧、确权比例低、存量建筑停控项目多、历史征地遗留问题多、现有管理政策制约大等问题导致了龙华区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面临重重困难。因此,李小龙呼吁,推进存量建筑确权工作,盘活物业资源;加快城市更新,解决土地历史遗留问题;积极协调,适当放宽生态线内产业限制。同时,做好情况摸底,实施生态补偿措施;做好产业规划,促进集体经济转型发展;积极探索创新,引导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徐迅委员 打造专业产业园发展模式

在发言环节,徐迅提到,如今,产业和人才都看好龙华区,好项目集聚带动龙华发展,但现状并不乐观。龙华区主要存在产业大区核心竞争力不强、园区专业产业空间不足、产业综合配套服务滞后、产业载体不升级等问题。

“龙华到底有多少产业载体?龙华该发展哪些行业?企业都需要什么?”徐迅连续发问后表示,龙华区急需一份产业分析报告,摸清家底了解需求,掌握数据作出判断。另外,龙华区还需要从以下方面努力:打造专业产业园升级龙华产业,招来并留住好企业,提供高水准配套和服务;提高产业综合服务标准帮助企业成长。通过信息化手段、专业化服务制定标准,帮助企业成长,以此推动产业载体向专业化园区发展;探索用新产业改造旧园区的共享模式。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定制专业园区的模式,推动龙头企业和好项目定向入驻,由专业运营商参与规划和建设运营。同时吸引旧工业园积极参与改造和提升服务,引导龙华区旧工业园向高科技专业园区转型。

 

 

张晓文委员 雕琢城区空间塑造品位龙华

“品位提升是龙华文化发展的需要,是增强城区影响力、促进产业发展的需要。”张晓文建议把城市设计作为控制和引导城市风貌、塑造城市空间的最佳手段,与法定规划同步实施,遏制低品质开发建设行为,打造品位龙华。

张晓文建议,在北站商务中心区高铁沿线、观澜河一河两岸重点打造顺应周边山水地势错落有致的城市建筑组群天际线等,力争形成特色鲜明的城市意象,凸显龙华特质;通过优秀设计遴选,着力打造公共文化建筑精品,凸显城市气质;重点打造观澜河沿岸滨水活力开放空间、大脑壳山自然生态客厅、北站商务核心区中轴公园及立体城市客厅、城市绿谷景观在重要街区的穿梭路径;在重要节点、广场、街区等,精雕城市家具,展现龙华风采。另外,可在争取公共交通资源科学化配置的同时,建立完善的多种公交接驳体系,打造慢行体验等。

龙华新闻记者 康碧艳 整理 记者 陈建华 蔡维泽 通讯员 赖志豪 史蒙/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