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陶倩2017-12-15 16:57内容来源:文化龙华
这是深港城市建筑双年展龙华(大浪)展场的公众活动,已连续多个周末开展。
“这没有图案怎么绣啊?要用什么针法绣呢?我以前没拿过绣花针啊?结怎么打?你看我绣的一点也不整齐......”
这是一对第一次来参加活动的母女开始的对话。她们为画面贡献了几束色彩雅致的麦穗,也启发了后来的小朋友继续用渐变的色彩创作。
我们曾经多少次被“这是XXX做的,你不行”这样的偏见扑灭过初始的好奇和尝试?工作坊认为“艺术细胞”不是会不会画画、有没有参加艺术培训、是不是专业学院毕业,而是尊重自己内心的好奇,敢于打破对自我的成见,并乐在其中的“细胞”。
上周,来自新安学校的大学生们参加了本次活动,为画面贡献了一整天的时间。小女孩和妈妈一上一下配合,共同完成了一片黄绿色的叶子,心满意足地一起欣赏合作的成果。周围的邻居特别是小朋友几乎每次工作坊都坚持前来帮忙......
现场这种温暖、互助、谦虚、平和的气氛几乎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在活动中体会到的不只是好玩儿和友谊,参与合作中互相之间带来的“启发链条”也是一种创造的力量。
深圳人在探索创新到底是如何发生、如何培养,而我们在活动中逐渐意识到:艺术和创新其实是克服自己对陌生经验的担忧和恐惧。
“稻米之事”的作者是来自德国的著名艺术家Katharina Sommer,本周日她将会来到虔贞学校和大家共同工作,现在,让我们来倾听她的创作心声吧!
Katharina Sommer多年来一直专注于艺术工作,自1987年以来开始进行室内和户外的面具行为艺术表演和展览。曾出版书籍:Maskenspiel in Epeie und Pädagogik(《面具戏剧与治疗及教育》);出版关于表演艺术及电影的系列明信片:Fähigkeit zur Verwandlung(变形的力量);关于刺绣照片的系列明信片:Kreuz-und Querstiche Schleifenmädchen(交叉与缝绣-戴缎带的少女);系列明信片:《中国女子》照片刺绣。
创作阐述 / Theme Stories of Rice
当我们坐在一起为稻米的图像绣上这美丽而层次丰富的黄颜色时,我们可以聊聊那些关于稻米的传说故事、烹调方法和“米”每天为数千万人提供着基础的营养和能量。
当人类发现了稻子并逐步驯化了它,我们从这种作物中受益的难道仅仅是停止了漂泊的游牧生活并开始了定居而已吗?
在德国,婚礼的传统习俗里,当新人从礼堂或教堂出来时我们会向他们抛洒米粒来表达对他们未来幸福生活和儿孙满堂的祝福。
德国的孩子们也喜欢这样一种甜食,是用米、糖、肉桂和葡萄干做成的。在佛教的传统里,大米也会被用来为佛像装藏…...
当肠胃不舒服的时候吃一些白米饭,可以帮助身体代谢有害物质......
你可以把你的名字写在谷壳上......
伊朗人喜欢烹调时锅底保留棕色的香脆饭焦......
可以在你的脑海里搜索一下,或者问问老人家那些他们那个年岁里和米有关的故事。平时我们不太有机会和不同年纪的人坐在一起聊聊天,但藉由这次创作的机会我们可以在这座有着深厚移民历史的城市,来和他人交流这些经验、讨论我们不同的文化背景,再来看看我们的异同之处。也同样来探讨我们在这里共同生活的基础:共同地倾听、交谈、工作、玩耍和饮食。也许我们相聚时可以共享一餐不同烹调方法做成的米食,又或者共享这关于米的艺术作品。
想参与《稻米之事》
创意刺绣工作坊活动的
市民朋友们欲报从速啦
本周日是最后一次公众活动噢!
活动时间
12月17日 (周日)10:00-17:00
活动地点
龙华大浪虔贞学校福音堂
报名方式:扫码报名
相关新闻
鍙嬫儏閾炬帴LINKS
榫欏崕鏀垮簻鍦ㄧ嚎|瑙傛箹鏀垮姟缃� |姘戞不鏀垮姟缃�|榫欏崕鏀垮姟缃�|澶ф氮鏀垮姟缃�|绂忓煄鏀垮姟缃�|瑙傛緶鏀垮姟缃�
娣卞湷鏂伴椈缃�|娣卞湷鏀垮簻鍦ㄧ嚎|绂忕敯缃�|缃楁箹缃�|鍗楀北缃�|鐩愮敯缃�|瀹濆畨缃�|榫欏矖缃�|鍏夋槑缃�|鍧北缃�|瀹濆畨鍥介槻缃�
浜烘皯缃�|鏂板崕缃�|涓柊缃�|涓崕缃�|涓滄柟缃�|鍗楁柟缃�|鍖楁柟缃�|鏂版氮缃�|鑵捐缃�|鎼滅嫄缃�|缃戞槗
Copyright ©by ilonghua.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