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新版音乐剧《风雨白石龙》将于7月26至27日广州公演

编辑:卢东勃2017-07-24 09:14内容来源:深圳新闻网

新闻提要

 深圳新闻网7月24日讯(记者 卢东勃 通讯员 陈宏彬)记者近日获悉,改版后的《胜利大营救》作为龙华区纪律教育学习月的重头戏于7月17日至22日期间在龙华演出之后,将于26日至27日登陆广州进行公演,以新面目展现在观众面前。改版后的《胜利大营救》继承了原剧本的立意生源、人物情感充沛、音乐优美等优点,并不断精益求精,呈现了不少新亮点。

抗战时期,日本侵占香港致使中国文化名人和爱国人士以及反法西斯阵营的国际友人共800多人身陷港九险境,中国共产党为营救这批仁人志士,组成以东江纵队为主体的营救队伍,以深圳白石龙村为中心,成功上演了一出震惊中外的“胜利大营救”的历史事件。

由深圳市龙华区委、区政府主办,区委宣传部、民治街道办事处承办,梅州市梅县区山歌演艺公司与民治文体中心共同演出的红色题材大型现代山歌音乐剧《风雨白石龙》正是取材于本次事件,经过2年的打磨,于2016年6月成功在深圳保利剧院上演,市、区领导和文艺界专家对该音乐剧给予高度评价,纷纷表示该剧反映了文化名人胜利大营救史实,填补了大营救史实在舞台剧戏剧领域的空白。中国文化报、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等中央、省、市、区各级媒体刊发相关新闻报道50余篇;今日头条、一点资讯、人民网、南方网、金羊网、奥一网、深圳新闻网、龙华网、新浪新闻、搜狐新闻、凤凰新闻、读特、晶品等新闻门户网站、新闻客户端以及微信公众号推送、转载该剧新闻信息达200多条,形成了一时的宣传舆论热点,极大提升了该剧影响力。大营救亲历者、文化名人胡风的长子张晓谷,专程从北京亲临演出现场,并向白石龙村参与营救的村民赠字“深深地感谢深圳白石龙人民七十四年前营救的恩情”。

《风雨白石龙》成功展现当年以白石龙村为代表的深圳、东莞、惠州等东江人民,为了营救民族精英,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很好地传承了红色精神。今年,为弘扬红色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正值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年暨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龙华区委、区政府对音乐剧剧本进行了全新的打磨提升,将作为龙华区纪律教育学习月的重头戏于7月17日至22日期间演出,并于26日至27日登陆广州进行公演,以新面目展现在观众面前。

改版后的《胜利大营救》继承了原剧本的立意生源、人物情感充沛、音乐优美等优点,并不断精益求精,呈现了几个新亮点:

一、完善故事发展背景,营造文人爱国情怀

原剧以香港日常的宴会场景开场,希望通过真实的场景重现将观众带入当年的故事中,从而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但简单的场景重现让故事情节衔接显得生硬,无法将为什么营救身处香港沦陷区的文化人的背景交代清楚,为此,新版音乐剧摒弃了略显奢靡的宴会情节,序幕以吟唱陆游的古诗《病起书怀》开篇,“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主人翁以缓缓的深情演唱直入主题,与忧国忧民,渴望收复河山的爱国诗人陆游形象相融合,充分展现了文化名人身居香港,心系祖国的情怀,也为中央下定决心营救沦陷区文化名人故事做铺垫。

二、为故事情节埋下伏笔,丰富人物形象

新版剧目增加了男女主人翁在革命根据地期间的戏份,向观众展现了男女主角相识相依、在共同革命理想中不断升华的浓厚感情,为剧情埋下伏笔,使之与即将发生的因营救行动而不得割舍情感选择牺牲自我的情节发生强烈碰撞,让观众更深刻地感受到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三、运用高科技手段,营造震撼现场感

新版音乐剧采用了无缝纱幕、先进机械装置及影视素材,营造高清立体效果,与舞台不断变换的场景效果相呼应,让观众脱离四平八稳的视觉习惯。同时,全剧灯光设计变化多样,配合舞台空间的流动感,随着音乐剧的节奏起伏,给观众在视觉上带来更多的享受,也充分展现了戏剧的艺术性。

四、剧情与服装两相宜,尊重历史和升华剧情相结合

为了展现当代时尚与历史人物特色的交融,音乐剧在服装造型上进行了修改,摒弃了原剧中过于追求美感的华丽服装设计,在文化名人辗转到内地的情节中,选择了符合经过重重难关到达安全点的较为朴实、易于乔装打扮不被发现的低沉色调和材质朴素的服装,从而更符合剧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