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

抗疫改变了什么?改变陈规陋习,塑造新的文明

编辑:郑晓鹏2022-03-04 10:16内容来源:深圳特区报

新闻提要

改变陈规陋习,塑造新的文明。

2

行为习惯:文明涵养中形成新常态

习惯源于观念。习惯的改变,源于观念的革新。

疫情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也在重铸社会习惯,进而带来了城市治理能力上的变迁。社会习惯的改变,涉及广大市民吃穿住用行各个层面,全面深入生活肌理,是一种全面的更迭和再造。

习惯的改变往往从不动声色的细节开始。疫情让人们养成了戴口罩的习惯。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戴口罩都已成为生活中的新常态,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一项调查表明,即使疫情过去,依然有55.2%的居民表示出门会继续戴口罩,有31.8%的居民会在人流密集处戴口罩。不抗拒口罩,必要时戴口罩,甚至监督他人戴口罩,表明人们卫生健康习惯的革新。除此之外,拒吃野生动物、分餐制、使用公筷等健康饮食习惯,也在深圳蔚然成风。

龙岗杨美社区积极抗疫

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的沉淀,更需要规则的“倒逼”。培养舌尖上的文明,深圳仰赖法治的力量。因应“毒从口入”的现象,《深圳经济特区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条例》提出,拒绝伤害、捕捉、猎杀、买卖和食用野生动物,拒绝买卖、使用非法野生动物制品。而在疫情期间颁布的《深圳经济特区文明行为条例》除了强调保护和拒绝食用野生动物外,更强调“市民应当维护公共环境卫生”,从而激发市民维护公共卫生的责任心。法治为深圳形成更文明的社会生态和生活方式注入了强大能量。

此外,疫情之下,预约就诊、线上看诊、刷脸治疗等医疗便民措施也得到了大力推广。深圳市卫生健康委适时发布了《关于支持互联网医疗机构开展门诊慢性病特定病复诊有关措施的通知》,越来越多的定点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线上复诊,有力缓解了疫情期间患者就诊和医院抗疫的压力,造就了“云”上战疫的特殊人文景观。

疫情严峻,人们自觉戴口罩、用公筷、保持社交距离、主动尝试线上看诊、开视频会议……这些看似寻常的举动,不仅仅是“形势使然”,更体现习惯的涵养、理念的进步、法治的约束、文明的教化。

习惯不是一天炼成的,只有当良好习惯固化为一种文明信仰,才具有深远恒久的品格。疫情挡不住文明的求索,《深圳城市文明建设规划(2021-2035年)》《深圳市民文明素养提升行动纲要(2021—2025年)》次第颁布实施,持续抬升深圳市民文明素养和社会习惯的海拔。

疫情是一面镜子,无数深圳市民勇敢无畏、平和乐观、崇德向善,爱自己也爱城市,习惯性地把自己与城市融为一体,习惯性地遵守规则和关爱他人,习惯性地奔向抗疫一线发光发热,真正体现出对这座城市的主人翁精神,同时也铸就了城市深厚的文明底蕴。

[编辑:郑晓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