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

抗疫改变了什么?改变陈规陋习,塑造新的文明

编辑:郑晓鹏2022-03-04 10:16内容来源:深圳特区报

新闻提要

改变陈规陋习,塑造新的文明。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3月4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强 綦伟 姚龙华)某种意义上,抗疫是一场“打怪升级”的保卫战。

病毒不断变异,疫情反复无常,深圳疫情防控体系与城市治理能力,遇强则强,因变而变,也在迅捷地迭代升华。

在艰苦卓绝的长期战疫中,深圳作为超大型城市的硬实力和软实力,都得到革命性锻造。特别是在社会层面,市民心理、行为习惯、社会关系以及超大型城市治理效能,都在疫情中得到深刻形塑和系统革新,形成了“以战疫助推善治,以善治更好战疫”的良性互动。

1

市民心理风雨洗礼中日趋成熟从容

市民心理是具有时代性、文化性、结构性的社会心态问题。很多时候,它看似难以捉摸、潜滋暗长,却真实反映着社会现实,表达着时代情绪,包蕴着城市精神。

疫情凶猛来袭,对市民心理造成的冲击可想而知。犹记得,2020年年初,疫情刚暴发之时,深圳在全国率先推出“安心行动”,引导市民、医务工作者、隔离人员等发出一封封情真意切的“安心家书”抚平社会焦虑情绪,发动爱心机构和企业捐出大量“安心物资”送往方舱医院和隔离酒店。

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让爱与温情充盈深圳,让深圳之爱、深圳之义撒播全国乃至世界,这其中既有基于袍泽之爱的家国情怀,又有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意识。2020年3月14日晚,深圳“安心行动”登上央视“新闻联播”,“深圳的安心”“安心的深圳”,自此传遍四面八方。时至今日,深圳“安心行动”已进入第二期,成为疫情之下闪闪发光的公益品牌和深圳精神的集中体现。

马安堂社区侨联东片区,工作人员上门核查信息

正是这种“安心”的力量,让深圳从一开始就葆有一份笃定与从容。经过2年多的锤炼,深圳整体社会心理更趋成熟稳定、乐观平和。

坚实的安全感是市民心理走向成熟的重要基础。安全感不是凭空而来,它根植于充满默契的信任和托付。市民信任政府,政府关爱市民。“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绝不是口号,而是真正落实为一项项具体而微的政策、措施、行动和创新实践。在最新一波的严峻疫情中,福田区在36小时内完成8个移动方舱PCR实验室的搭建和启动,在充分体现“深圳速度”之余,也把满满的安全感注入到市民心里。

罗湖吓围新村封控管控区保障物资

强大的信任感与安全感,滋养了更普遍的社会理性。频密的疫情新闻发布会,每日发布的疫情走势,让疫情和战疫变得分外透明,让谣言失去了滋生空间,科学和理性始终主导着社会心理。“福田封区”“科兴万人大撤离”等流言和谣言,并没有对社会秩序造成太大冲击,而是迅速消弭在辟谣的公告和市民的自觉抵制里。每个深圳人心里都有判断、有底气、有信心、有方向,不会轻易被误导、被拿捏,这是日复一日的“安全体验”结出的芳香理性之果。

社会理性深入人心,深圳人变得越来越豁达乐观、积极向上、崇德向善。“我的城市我守护”,深圳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主人翁精神,焕发着自尊自信、担当有为的主体责任。仅今年“0107”疫情发生以来,深圳团市委向全市广大团干部、团员青年、志愿者发出动员令和招募令,累计动员志愿者超过6万人次,全面进驻全市社区小区、核酸采集点、疫苗接种点等点位数千个,累计开展志愿服务项目33066项,贡献志愿服务时长超过80万小时。

坂田街道防疫现场

对城市的归属感有多强烈,对城市的热爱有多深彻,深圳人的主人翁精神、乐观主义精神、向上向善情怀,就有多鲜明和蓬勃,战胜疫情的信心与决心就有多坚毅。

“打不倒我们的终将使我们更加强大”。

2

行为习惯:文明涵养中形成新常态

习惯源于观念。习惯的改变,源于观念的革新。

疫情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也在重铸社会习惯,进而带来了城市治理能力上的变迁。社会习惯的改变,涉及广大市民吃穿住用行各个层面,全面深入生活肌理,是一种全面的更迭和再造。

习惯的改变往往从不动声色的细节开始。疫情让人们养成了戴口罩的习惯。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戴口罩都已成为生活中的新常态,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一项调查表明,即使疫情过去,依然有55.2%的居民表示出门会继续戴口罩,有31.8%的居民会在人流密集处戴口罩。不抗拒口罩,必要时戴口罩,甚至监督他人戴口罩,表明人们卫生健康习惯的革新。除此之外,拒吃野生动物、分餐制、使用公筷等健康饮食习惯,也在深圳蔚然成风。

龙岗杨美社区积极抗疫

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的沉淀,更需要规则的“倒逼”。培养舌尖上的文明,深圳仰赖法治的力量。因应“毒从口入”的现象,《深圳经济特区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条例》提出,拒绝伤害、捕捉、猎杀、买卖和食用野生动物,拒绝买卖、使用非法野生动物制品。而在疫情期间颁布的《深圳经济特区文明行为条例》除了强调保护和拒绝食用野生动物外,更强调“市民应当维护公共环境卫生”,从而激发市民维护公共卫生的责任心。法治为深圳形成更文明的社会生态和生活方式注入了强大能量。

此外,疫情之下,预约就诊、线上看诊、刷脸治疗等医疗便民措施也得到了大力推广。深圳市卫生健康委适时发布了《关于支持互联网医疗机构开展门诊慢性病特定病复诊有关措施的通知》,越来越多的定点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线上复诊,有力缓解了疫情期间患者就诊和医院抗疫的压力,造就了“云”上战疫的特殊人文景观。

疫情严峻,人们自觉戴口罩、用公筷、保持社交距离、主动尝试线上看诊、开视频会议……这些看似寻常的举动,不仅仅是“形势使然”,更体现习惯的涵养、理念的进步、法治的约束、文明的教化。

习惯不是一天炼成的,只有当良好习惯固化为一种文明信仰,才具有深远恒久的品格。疫情挡不住文明的求索,《深圳城市文明建设规划(2021-2035年)》《深圳市民文明素养提升行动纲要(2021—2025年)》次第颁布实施,持续抬升深圳市民文明素养和社会习惯的海拔。

疫情是一面镜子,无数深圳市民勇敢无畏、平和乐观、崇德向善,爱自己也爱城市,习惯性地把自己与城市融为一体,习惯性地遵守规则和关爱他人,习惯性地奔向抗疫一线发光发热,真正体现出对这座城市的主人翁精神,同时也铸就了城市深厚的文明底蕴。

3

社会关系:唇齿相依中画出“同心圆”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细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深圳这座超2000万人居于斯、打拼于斯的超大型城市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发生着积极而深刻的变化。

有些关系因疫情而生——

“再忙,都要做核酸。”这些天,无论白天还是黑夜,被亲切地称为“大白”的核酸检测员总在各个检测点坚守;而不管多忙多累,市民群众总是主动按防疫规定前去接受检测——这是被疫情连结起来的关系。

“被骂‘骗子’都不怕,就怕你不接电话。”与病毒赛跑的流行病学调查员电话拨打几十遍仍不气馁,有时做完调查还要给被调查者做心理疏导——这是被责任心召唤起来的关系。

沙嘴管控区工作人员雨中坚守

“你守护我,我也关心你。”寒风冷雨中,有市民给一线医护人员送来暖手宝、热菜热饭热姜汤;深夜接送疾控人员后,有出租车司机连连说 “不用”婉拒车费……这是被感恩之心串连起来的关系。

有些关系因疫情而浓——

精心救治患者,医护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用生命守护生命;辖区有居民居家隔离,社区工作者化身“好管家”,代购代送贴心周到;同处管控区,小区群中一句“我家怕米不够”马上引来赠米,第一次被“好邻居”暖到;妈妈日夜奔忙在防疫一线,平时调皮捣蛋的孩子隔着人群冲她喊一声“妈妈生日快乐”……

疫情让人们重新定位自己,激发出重塑相互依存的社会关系的动力。深圳人更加深刻感受到,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与这座城市的关系,与自己息息相关。

本来就拥有“爱心之城”美誉的深圳,“志愿红”在战疫中愈发鲜艳。

夜晚的核酸采样点

在福田,95后女骑手带队加入志愿者,全力为管控区居民做好物资配送;在南山,教师们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加入一线防控小组扫楼排查;在龙岗,听障人士趁公司轮休时间赶到核算检测点帮忙维持秩序,说起梦想,他用手语回答:“在深圳生活”……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点点星光聚成银河。深圳全市上下正画出最大抗疫“同心圆”,捧出一个更加温暖可爱的深圳,一个更能共鸣共情的深圳,一个更让人动心倾心的深圳。

视频来源:读特融媒实验室

一位诗人曾写道,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这正是深圳人当下的切身体悟。

一座城市的发展和安全,依托于这座城市里每一个市民的发展和安全。当前,深圳正处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越到战疫吃劲的时候,越需要每一个深圳人心手相牵、共克时艰。

4

超大城市治理: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之所以为城市,是可以让人们生活更美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两年多来,深圳作为一线城市、移民城市、口岸城市、超大型城市,其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经历了严峻考验,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市民香蜜公园体验非遗集市

城市治理更增韧性。与两年前初战新冠病毒时相比,在新一轮多点散发的复杂疫情中,深圳“以空间抢时间”的理性战法,能做到防控更加有力,分级管控精准、城市运行有序、社会大局基本平稳,两年来深圳对提升城市安全韧性的孜孜追求功不可没。20天建成市第三人民医院应急院区体现新时代“深圳速度”,比亚迪10天变身口罩厂、两个月拿下产能世界第一展现“深圳企业”担当,华大“火眼”实验室、康泰新冠疫苗凸现“深圳科技”硬核……“你永远可以相信深圳”的信心,正是建立在这样的坚实基础上。

城市治理更加精细。致广大而尽精微,城市治理要算大账,也需下足绣花功夫。这些天,“场所码”“电子哨兵”成为深圳数字抗疫新法宝,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可为科学细致的流行病学调查插上数字化翅膀。深圳高度重视靠科技创新强城市治理本领,疫情初期研发推出的“i深圳”APP目前已接入3个中直单位、44个市级单位、10个区、19个国企单位的8000余项服务,累计下载量2210万,正致力打造让市民群众 “一手把握”全部城市服务的总入口。

城中村疫情防控智能化

城市治理更为透明。对战疫来说,公开、透明的信息是最好的消毒剂,是最好的社会“稳定剂”和市民“定心丸”。两年前,深圳是国内最早在确保病人个人隐私前提下,公布确诊病例活动轨迹的城市;如今,深圳在信息公开方面依然走在前列。2月25日以来,深圳因应疫情变化所需,每天召开一次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最新情况,回应社会关切;各官方新闻发布平台、各大媒体也及时报道疫情动态、公布防疫举措。每天及时阅读防控信息,已成为深圳市民生活工作必需;及时、准确信息发布为全市战疫打造了强有力的正向“舆论场”。

城市治理更具法度。法治,是深圳最鲜明的城市特质和战疫底色。坚持依法防控,深圳在战疫之初即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全链条发力,保障疫情防控顺利开展。率先在全省编写《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法律知识问答》,及时出台《深圳经济特区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条例》,率先出台国内数据领域首部基础性、综合性立法《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危机之中充分彰显了城市法治建设的深度与广度,为深圳建设法治示范城市注入了新的实践内涵。

杨美社区旺塘片区,工作人员运送物资

城市治理更添温度。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体现人民至上,建设人心所向的温暖城市是题中之义,也是应然之举。战疫之初,深圳首创战疫“三人小组”,依靠人民力量构筑起社区严密防线,群防群控模式得到世卫组织专家点赞。今年以来,深圳战疫中一座座“移动帐篷”为市民遮风挡雨,“电话发我”回复尽显责任担当,“保供地图”丝丝缕缕总关情……民有所呼,我必速应。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是真正美好的城市。

深圳正继续建构超大城市治理“新场景”,提级增能应对新挑战。深圳战疫,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

抗疫,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塑造着、强大着这座城市。

[编辑:郑晓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