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新闻

袁隆平的理论遗产:从55年前的开创性论文到杂交水稻总设计师

编辑:柳娜2021-05-25 09:58内容来源:澎湃新闻

新闻提要

5月23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办公楼外,哀乐阵阵,冒雨前来献花悼念的群众络绎不绝。该中心二级研究员彭既明坐在三楼办公室内,双手掩面,悲痛难当。作为袁隆平杂交水稻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彭既明跟随袁隆平21年。

澎湃新闻2021年5月25日讯 5月23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办公楼外,哀乐阵阵,冒雨前来献花悼念的群众络绎不绝。该中心二级研究员彭既明坐在三楼办公室内,双手掩面,悲痛难当。作为袁隆平杂交水稻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彭既明跟随袁隆平21年。

彭既明是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育种岗位专家组成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创立了“多穗型超级杂交稻”育种模式及其理论,曾任联合国粮农组织TCP/SRL/3102(D)项目专家组组长。“袁院士的离世对国家而至世界科学界而言,是重大损失,对我而言,也失去了最好的导师。他是杂交水稻领域的总设计师,没有他,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彭既明对澎湃新闻说。

21年来,彭既明抵挡住跨国公司的高薪诱惑,专心跟在袁隆平身边,“师傅身上有一种强大的气场,从科研高度到人格魅力都让周围的人愿意跟着他。”

“从被否定的东西中,发现真知” 

1964年,在湖南省安江农校任教师的袁隆平,受一株具有显著杂种优势的天然杂交水稻的启发,开始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55年前的1966年,他发表《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提出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三系法”配套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育种设想,开启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1973年,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1976年,袁隆平的“三系”杂交水稻得到大面积推广。

其实,在这篇开创性论文发表之前,袁隆平走过了曲折的理论探索之路。他先是按照苏联的“米丘林、李森科”的理论搞了三年,之后转而重拾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在水稻研究过程中,他以自己获得的数据,推翻传统经典理论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验证了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推论水稻有杂交优势。“当时,杂交水稻理论上不成立,实际上没有人做成过,前无古人,但袁院士冲破了这些理论,让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成为现实。他能从被否定的东西中,发现真知。”彭既明说。

1986年,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将杂交水稻的育种从选育方法上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育种程序朝着由繁至简而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杂交水稻每进入一个新阶段都是一次新突破,都将把水稻产量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作为中国独创的农业科技成果,由袁隆平研究成功。

“师傅从三系法到两系法到超级稻,一生就研究杂交水稻,针对我国水稻生产的情况、遇到的难题,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彭既明说。1990年代初,袁隆平三次申请中科院院士,没有当选。“一些人对他存在误解,认为他只是个中专教师,基础理论水平比较低,其实他是理论和实践都很成功,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把科研成果、增产技术转化为了农民的丰收成果。他创立了杂交水稻学。”

在彭既明眼里,袁隆平很少受外界声音所影响,他坦然面对落选,“科学院主要是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的科学家,重视高质量的论文,而工程院则重视应用研究,更注重技术创新以及由技术创新产生的成果与转化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1995年5月,袁隆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7年,在基层磨练16年的彭既明,通过国家首批公开考评,获得了赴泰国农业大学的公派留学机会,1999年学成回国。“我找到了袁院士,向他介绍了我的工作背景与留学的研究方向,问他需不需要我这样的人,他说,你来。”彭既明说。

就这样,彭既明来到了位于长沙芙蓉区马坡岭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袁隆平杂交水稻创新技术团队的核心成员,跟随袁院士一起攀登“中国超级稻育种”这座“高峰”。

为了选育出更好的品种,这么多年,彭既明去了11个国家。2012年,彭既明培育了一个将水稻从稻瘟病的“魔爪”中解救出来的新品种,两系杂交稻新组合 Y两优143。该品种成为我国第二个在长江上游、长江中下游和华南稻区等三大稻区全部通过审定的品种,可在辽阔的南方稻区种植。

为了使超级稻高产又降低肥料的使用,在总结前人的经验时,彭既明突发奇想:为什么不能让超级稻“横”着长呢?

2017年,彭既明突破瓶颈,分析了2011~2016年湖南省审定的40个中稻迟熟品种、2009~2014年国家长江中下游审定的63个中籼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多穗型超级杂交稻”的新概念与技术指标,这将使超级杂交稻分蘖能力增强、肥料使用量降低,更利于水稻的机械化管理和安全稳质增效。

根据“多穗型超级杂交稻”育种模型,彭既明成功培育出代表品种多穗型两用核不育系明S与新品种明两优143。提出一个育种模型是十分难得,到目前为止,除了彭既明,我国主要有5位育种专家提出过适宜不同生态区域的育种模型。

这一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公布,袁隆平杂交水稻创新技术团队获得通用项目一等奖,彭既明是团队成员之一。

彭既明与袁隆平合著的英文书。澎湃新闻记者 谭君 图

[编辑:柳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