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龙华区抢抓“双区驱动”机遇 助国土空间提质增效

编辑:陶倩2020-05-06 08:55内容来源:龙华新闻

新闻提要

银星集团工作人员拿到“转正”后的不动产权证书。

银星集团工作人员给区规划国土监察局有关负责人赠送锦旗。


今年4月,在市区党委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龙华区规划土地监察局(区查违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龙华管理局等多部门合力推动,全省城规模化最大、确权面积最多的龙华区银星集团21栋、建筑面积35.21万平方米违建顺利“转正”,正式拿到产权证明。21栋违建拿到“身份证”后,进驻这里的世界五百强企业以及数百家中小企业得以扫除产权障碍、拓宽融资提质空间,预计年总产值实现300多亿元以上,为龙华区经济社会发展锦上添花。

两年来,龙华区抢抓“双区驱动”重大机遇,发扬敢于担当、主动破题、勇立潮头的精神,在深圳出台“新三规”政策的背景下,推进辖区产业类和公共配套类历史违建处理取得重大突破。截至目前,龙华区已完成27宗120栋、建筑面积45.6万平方米的历史违建处理,确权处理面积位居全市前列,在全市推进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实现国土空间提质方面率先做出积极贡献,处理工作步入“新常态”。

“新三规”出台为处理违建注入“强心剂”

区查违办下沉社区多方走访寻破题良方

2018年9月12日,市政府印发《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农村城市化历史遗留产业类和公共配套类违法建筑的处理办法》(以下简称“新三规”),全市对2009年6月2日以前的产业类和公共配套类历史违建启动处理工作。政策出台,意味着全市在原有处理1999年3月5日建成的历史违建基础上,再一次将处理时间段进行了延伸,一大批在规定时间内建成的历史违建处理有了现实处理的可能。

但是,如何让全市的政策成为助推辖区自身推进违法建筑处理的“利器”,成为广大龙华区查违干部必须破解的难题。

政策下发后,区查违办第一时间组织人员下沉街道、社区,深入各股份公司、企业开展调研座谈,了解当事人参与处理的积极性和有关意愿,就当事人希望帮助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解;邀请街道一批有丰富的历史违建处理经验的业务能手和“老领导”“老干部”,对辖区处理工作提出有效的处理思路和举措;召集辖区正在从事处理工作的查违干部,就处理过程中遇到的和按照政策执行可能遇见的问题进行探索。

“我觉得当前产业类和公共配套类的定义应该进一步细化,这样街道查违办就有了明确的执行标准,能知道哪些属于这一类违建、哪些不属于。”一名企业代表说道。

“能不能区里连同一些部门适当增加一些处理的奖励和补贴,以便最大限度调动股份公司参与处理的积极性,毕竟补贴政策多少年都没有变过了。”来自股份公司的代表如是说。

“希望能够进一步降低建筑物覆盖的标准,如果按照市里规定的操作标准,龙华区的很多遗留建筑是无法纳入处理政策中的。”街道从事处理工作的同志反映。

一条条良言辅策,如同一股涓涓细流,流入了区查违办的同志的心里。8个月时间,一项项贴近龙华区实际的操作办法写入了区级处理政策中。

摸家底建台账以点带面全面突围

最大限度加快辖区历史违建处理

龙华区查违办一手抓细则出台实施,一手抓违建家底摸排工作,按照市里的处理政策标准先行在全区开展宣传发动处理工作,号召各社区、各企业进行申报,做到家底清、档案明。

结合全区实际情况,龙华区查违办将任务细分至街道、社区和股份公司,安排人员主动深入辖区开展送政策上门服务、动员申报办理到项目、到申报单位个人,积极开展各类政策宣讲和动员工作,最大限度调动当事人参与申报处理工作。

据统计,本次龙华区纳入处理的产业类和公共配套类历史违建合计1.3万栋。为进一步核实数据,区查为办进一步组织各街道,结合全市下发的历史违建数据图,进一步对相关建筑进行实地核查,确保处理数据与实际一致。

按照“先易后难”原则,对辖区内270栋公共配套类历史违建逐宗开展摸底,建立台账,率先攻坚。筛选一批企业和群众处理意愿强烈、符合处理条件的项目进行重点追踪,安排专人、制定专项方案全程推进。采取社区“深入动员”、街道“推进处理”、区级“联动解难”模式,以1万平方米以上的项目为发力点,以点带面实现全面突破,推进龙华街道郭吓工业区、福城街道大二股份合作公司、观城社区石角头工业区等一批项目处理。

敢于担当多项创新举措释放潜能

一大批违建“转正”助国土空间提质增效

市级层面出台政策,如何让其在龙华区最大限度发挥优势,龙华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创新降低产业类和公共配套类历史违建处理覆盖率标准。根据《处理办法》及其相关文件规定,纳入处理的产业类和公共配套类历史违建的建筑物覆盖率需分别需达到60%和50%处理比例。结合实际,为增强处理意愿确保取得实效,在市查违办的指导下,各区适当降低了处理工作中的建筑物覆盖率标准,将原有标准降低到产业类历史违建40%、公共配套类历史违建20%以上。

多方探索调动处理积极性。探索与现有城市更新、商事登记、物业租赁等政策联动,创新思路推动历史违建当事人积极申请确权,完成项目处理。创新推进福城街道20栋、建筑面积1.87万平方米历史违建用简易程序处理,破解项目无法纳入城市更新计划申报难题,为全区“人才街区”打造提供支持保障。

明确承诺书出具方式。对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继受单位所有并在行政范围内的,由“三会”表决同意后,历史违建所在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继受单位出具《承诺书》;历史违建属原村民、其他企业或非原村民所有,或者上述主体与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继受单位共有的,由所在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继受单位按照集体资产管理政策文件中履行集体决策的程序进行表决后,历史违建当事人和所在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继受单位共同出具《承诺书》。

简易处理途径消化存量成效明显。通过城市更新等措施加速历史违建消化处理。对尚未纳入城市更新单元计划,但合法土地达到一定比例,经区城市更新部门受理计划申报并核发同意申报意见的历史违建可以适用简易处理程序,即无需规划土地审查、无需办理房屋安全鉴定和消防验收或者备案手续,在缴纳规定罚款、地价后视为权属清晰的建筑物和土地。通过历史违建简易处理程序,可适当提高纳入城市更新范围内的建筑物的合法建筑比例,推动依法依规开展城市更新工作。目前,龙华区产业类和公配类历史违建共完成简易处理程序处理18宗、99栋、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

部门联动协作成效凸显。主动争取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查违办的支持和帮助,妥善解决新政策实施初期面临的理解不深不透、信息处理系统不畅等问题,确保处理工作高效开展。会同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部门研究解决水斗老围村项目、茜坑新村西片区城市更新等疑难问题,形成市、区多部门联动协作的历史违建处理工作格局。

龙华区规划土地监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产业类和公共配套类两类历史违建的处理又与城中村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这两类违建转正后可以释放土地价值,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并进一步完善城中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补齐民生短板。接来下,龙华区将抢抓“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敢于担当,主动作为,不断助推国土空间提质增效,为龙华区建设“五个区”做出积极贡献。

记者 宋彪 通讯员 贾睿 黄秀环 文/图


[编辑:陶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