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改革观察团走进观澜街道 为基层治理把脉献策

编辑:陶倩2018-12-18 09:13内容来源:宝安日报

新闻提要

改革观察团实地感受观澜街道的发展,并为基层治理建言献策。

本报讯(龙华新闻记者 吴春华 通讯员 柯遵群 文/图)12月17日,由南方日报社主办的“共建共享·精治观澜”——南方报业基层治理改革观察团走进龙华区观澜街道。在为期一天的采风与研讨活动中,来自中山大学、北京大学人文学院、深圳大学等机构的多名专家学者及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宝安日报等多家省、市、区媒体代表重返观澜基层治理改革现场,深入社区一线,实地感受观澜基层治理“精治工程”所触发的基层变革,并调研改革路径和方法,评点治理成效,为观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破题建言献策。

观察团实地感受观澜基层变革

当日上午,由专家学者与媒体代表组成的改革观察团先后走访了观澜街道大富社区、库坑社区、银星党群服务中心及新澜社区。

在走访第一站,专家们重点调研了党建网格化建设。党建网格化是大富社区基层治理工作的亮点。社区结合基础网格、街巷、商圈、工业区具体情况及社区重点工作情况,将辖区划分为4个党建网格,每个党建网格成立一个党小组,实现“党建工作开展到网格上”;每个党建网格配备有“一长两员一队”工作团队,实现“队伍建在网格上”,即党建网格长、党建指导员、网格党员、党建网格服务队。

走访第二站是库坑社区。专家们现场感受了社区服务群众大集的热烈气氛。服务大集就是流动性的综合“服务超市”,每月一大集,月月开展,由社区党委牵头组织,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整合了社区内外党员、志愿者、社工、社会组织等各种服务群众资源,创办近两年来,服务群众项目不断丰富,服务项目由最初的11项增加到目前的28项,已经成了服务群众的“拳头产品”。

走访第三站是银星科技园党群服务中心。银星科技园党群服务中心以“同心向党”的思想为指导,契合银星党建模式及统战特色,把党的理念、力量及服务辐射到园区的每个角落,让党的文化、思想融入到园区及企业的发展中去。

最后一站是新澜社区,这是观澜基层治理改革的试点社区。社区党委书记解明旺以观澜老街为例,向专家们讲解了改革前后的变化。自2017年开展基层治理改革以来,“老街”十多年的“脏乱差”顽疾成为了整治重点。改革后,“老街”的消防安全、管理秩序和市容环境都得到大幅度提升,群众满意度再创新高,民生改善成绩斐然。

专家为观澜基层治理成效点赞

通过走访观摩,改革观察团成员对观澜街道基层治理改革现场有了直观而清晰的认知。在下午的研讨会上,大家畅所欲言。

“从学术研究看,观澜的改革实践代表了一种普遍类型的城市社区的成长经验,那就是移民社会城市社区的构建。”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小柳指出,观澜的探索抓住了中国的特色,也切中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值得学界对观澜的探索进行观察。她建议,在具体操作层面,观澜应重视两点:一个是资源整合,如何让多种元素、力量发挥自己的作用。第二个是新型城市公共文化的构建。构建的途径包括各种象征性仪式、民俗活动以及纪念性活动的举办。仪式不断规范化,定期反复举行,就可以不断唤醒和强化集体的共同意识。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于长江认为:对于处于后发进程中的区域而言,观澜的治理案例非常有代表性,值得关注。随着移民社会的常态化,人口资源配置越来越市场化,观澜的改革破解的正是移民社会基层治理的难题,其经验可以被广泛兼容。

深圳市深商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黄东和认为,社会治理的机制探索必须先行,基层党组织就是要站在社会治理的最前沿,而观澜在这一点上做到了,尤其是大量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观澜打造了样本。

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马敬仁目睹了大富、库坑和新澜社区的变化,深感观澜改革做到了“虚功实做”,通过党建引领打造了一个新的观澜。他建议观澜在社区营造方面借鉴台湾经验,从体系的角度进一步深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