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筑巢引凤 清华北大等名校学子倾心龙华教育事业

编辑:陶倩2018-12-03 08:57内容来源:宝安日报

新闻提要

龙华教育力争到2020年前,完成1500-1700名优秀高校毕业生的培养和储备架构。


人才、人才、还是人才,“让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龙华教育求贤若渴。

龙华教育2018年秋季赴外招聘工作完美收官。此次招聘,区教育局宣讲组赴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地重点高校举行宣讲会15场,吸引近10万人关注,共有近万人报名,其中包括来自清华、北大、北师大、南开、浙大、港中大、人大等名校毕业生。经过层层选拔,最终毕业于57所院校的347名应届毕业生入围拟聘名单,报录比40:1。

近年来,龙华教育通过外引、内培,在市内率先搭起老中青人才“金字塔”体系,全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能力卓越、富有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的未来教育家队伍。

人才引进规模前所未有

为满足老百姓不断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求,龙华区教育系统不断加大学位供给,扩大教育规模。最新数据显示,龙华教育现有公办学校42所,2019年拟新建公办学校10所,教育规模位居全市第三。从2017年开始,平均每年有5所以上的新校开办,本年度计划新建、改扩建学校12所,预计增加学位2万余个,服务民生,尽显“龙华教育加速度”。

硬件的突飞猛进,需要软件的提速发展,这其中尤为重要的便是搭建合理、完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龙华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张、领跑3.0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以及人才培养机制,亦成为众多学子的关注点。

龙华地处原特区外,这些北大清华毕业生愿意选择到龙华工作,说明深圳的吸引力在增强,而另外一点是,深圳教育基础水平在极速提高。

此次秋招,龙华教育人才引进工作再创佳绩:引进研究生253名,占73%;985名校毕业生137名,其中北大7人、清华3人、浙大3人、人大8人、上海交大2人、武大13人、厦大9人、吉大7人、北师大48人;世界排名前百名校毕业生25人;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专业院校毕业生近50人。实现A类双一流、部属师范高校及世界前百名校毕业生占比达80%的目标。

龙华区教育局局长王玉玺说:“教育要用优秀的人,才能培养更优秀的人,龙华教育有良好的生态,在龙华成长有平台、发展有空间。从整个区域角度来说,对人才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坚强的保障。”

人才,既要引进来,又要用得上、用得好。据介绍,为了让引进的应届毕业生和教育系统的青年教师尽快进入角色、不断发挥出最大的优势和价值,龙华教育积极发扬“名师”传、帮、带的传统优势。近年来,龙华借助“三名工程”优秀教师共培养179名青年教师,积极开展“百位名师进名校”等相关活动148场次,举行公开课510次,开展学术讲座300多场次,发表论文200余篇,指导师生参加各类比赛获奖1130余项。依托良好契机引领,龙华教育力争到2020年前,完成1500-1700名优秀高校毕业生的培养和储备架构。

构建“金字塔”形人才体系

优秀应届毕业生是龙华教育不断前行的生力军,而完善的人才体系则是龙华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的动力源泉。王玉玺强调:“在区域教育发展中,师资队伍建设是头等大事。未来龙华教育将全力打造出一支师德高尚、能力卓越、富有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的未来教育家队伍。”

为此,龙华区在全市率先实施“未来教育家”工程与“三名”工程,倾力打造以引进新教师为“塔基”、三名工程人才为“塔腰”、高层次人才及本土精英构筑“塔尖”的人才“金字塔”格局。

为构建教师队伍专业人才金字塔梯队中重要的“塔基”,龙华区成立之后,大力筑巢引凤,教育局从成立到今,共招聘应届生837人,其中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部属师范高校毕业生近431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A类双一流高校和国外知名高校毕业生近260人,占82.6%。

“三名工程”作为龙华教育培养本土名优教师的重要战略之一,着力培养一批龙华本土的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教师们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注重实践,无数次专家面对面地引领、无数次实战的考验与打磨,最终塑造龙华教育金字塔强劲的“腰身”。

为构筑“塔尖”,龙华开展航标、铸将、撷英三大工程,立体化培养领航校长、校级后备、中层后备;积极建立“名校长名师人才库”,根据实际需求灵活、精准引进名师;同时,面向全国大手笔引进教育系统高层次人才,现已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高层次人才57名。

锐意进取,未来已来。在高层次人才及教育新秀被不断引进下,在“三名工程”及“未来教育家工程”的作用不断发挥下,龙华教育通过高位、优质、均衡发展已积蓄强大的人才力量,朝着打造未来学校这一教育现代化目标“冲刺”。

龙华新闻记者 张瑜 通讯员 叶滔滔 李志华 文/图


张若楠 2019年清华大学硕士应届毕业生 龙华教育“联盟式发展”的理念令人感动。教育局领导、工作人员、各个学校的校长不辞辛苦,奔赴多地招聘。有这么一群人,为着理想努力,为目标而奋斗,我愿意加入龙华教育事业的大家庭!


胡容 2019年北京大学硕士应届毕业生 龙华区对教育和人才的高度重视,吸引我到这样一个优良的环境中去创造人生价值!


林宇平 2019年哈工大硕士应届毕业生 龙华既有高标准的校园设施,又有如家般温暖的人文环境,所以我选择龙华教育作为自己理想的起点。


刘怀玉 2019年南京大学硕士应届毕业生 通过之前的校园宣讲会以及招聘会,我对龙华教育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年轻意味着未来无限的可能,这里能够给我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李薇 2019年伦敦大学学院硕士应届毕业生 龙华区学校优美的校园环境、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以及优质的师资团队深深地吸引着我,我深感龙华教育在蓬勃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室”的梦想在龙华发芽 刘沐青 硕士,2018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现就职于龙华区第二实验学校,是学校少先队辅导员、龙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室”创意者 因为研究生阶段主攻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向,如何让青少年参与到文化传承中是我一直想探究的。幸运的是,我的想法得到了田校长的大力支持,并且鼓励我筹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室,让我的理想得以发芽、开花。每天自己带给学生正能量的同时,也时时刻刻给自己传递着正能量,理想虽丰满,但现实不骨感,并且充满希望!


一年听了200多节课的 “听课狂人” 徐晓光 硕士,2017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现任教于龙华区外国语学校,是学校质量监控部门负责人 工作第一年,我听了200多节课。因为我想在最短的时间里吸取各学科老师的闪光点,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学习教育的捷径。200多节课,让我的教学、业务能力得到很大提升,是很宝贵的财富。现在虽然兼任学校行政管理的工作,每天很忙,但非常充实,因为我们年轻,年轻人就要去实践、去尝试,几年以后,我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的自己。


工作一年的新教师 在全国大赛获奖 王雅静 硕士,2017年毕业于香港大学,现就职于龙华区外国语学校,曾获全国小学信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深圳市六年级英语资源包设计比赛一等奖 我所任教的龙华区外国语学校是“三龙计划”的示范窗口,呈现了“积极教育”在学校开展的“龙外方式”。依托这样的高平台,我勇于接受新技术和新理念的挑战。科技,让教育充满想象力。我期待龙华未来教育的更多可能。


汤雨诗 理学博士,20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现就职于深圳外国语学校龙华校区 想用4个关键词概括入职三个多月的感想:一是温暖,从教的第一个教师节充满着感动,学生自制的贺卡暖心窝;二是幸福,与学生打交道我本来是不太擅长的,但在朝夕相处中逐渐有学生叨叨着,分享着;三是价值,学生疑云顿消时的表情是最大的鼓励;四是奋进,开始的日子很累,从零出发,加速前进,但这些收获的力量不断催人奋进!


郭晓敏 生物学博士,20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现就职于深圳外国语学校龙华校区 回首这三个多月,第一次见到孩子们时,他们那一张张胆怯而又好奇的可爱面庞;第一次课堂提问,他们踊跃举起双手……从最初的茫然无措到现在的异常坚定,从最初的惴惴不安到现在的淡定从容,教师这份职业让我体会到人世间至纯至真的师生情,感受到倾情奉献、伴人成长的快乐,虽辛苦万分但却幸福无比。


李佳 理学博士,201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就职于龙华区实验学校 初接触这个职业,有些无措和不适应,同事们积极给予我帮助,把她们的诀窍心得传授给我,现在课堂真的有乐园的模样了。接下来的计划就是把教学能力提升上去,不要辜负这帮爱我的孩子,在他们人生中这么重要的阶段,为他们健康成长尽一份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