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2022龙华区两会热点提案

编辑:陶倩2022-04-20 09:36内容来源:龙华新闻

新闻提要

加大“专精特新”培育力度 助推“数字龙华”建设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更是这一群体的领头羊。2022年,龙华区设立了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超100家的目标,并将之作为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圈的重要举措之一,这为龙华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注入了信心。

在龙华区政协二届二次会议上,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也成为不少政协委员关注的话题。

加大专精特新培育力度

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对于龙华区而言,无论是充分发挥制造业传统优势,还是构建未来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格局,都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区政协委员黄海滨、张治强认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引领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发展的先行者,是探索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可以加快传统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的战略发展。同时,“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创业始终聚焦实体经济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且能吸引更多的资本投入到技术创新研发中,对于龙华区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支撑实体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黄海滨、张治强在《依托制造业培育“专精特新”,打造数字龙华发展新动能》的提案中建议,一是在“1+N+S”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政策体系下,在全市率先发布专项激励,为“专精特新”企业创造产业空间环境。二是结合“未来城市应用场景”,为“专精特新”企业创造场景应用环境。三是引导辖区“专精特新”企业对接龙头企业和高校院所,为“专精特新”企业创造产学研环境。四是设立“专精特新”孵化子基金,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创造金融孵化环境。

建设创新中心,

培育更多“小巨人”

关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的还有区政协委员潘玲玲。在《关于建设龙华区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创新中心的提案》中,潘玲玲指出,作为制造大区、产业大区,龙华区建设“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创新中心,有利于引导企业树立“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引领和带动更多企业走“专特优精”发展道路,通过“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并成长为单项冠军。

在建设“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创新中心方面,潘玲玲认为,应当致力于培育龙华区“单项冠军产品/企业”、“专精特新”骨干企业,设立创新平台,加强“冠军”企业沟通交流,从而总结经验,打造可复制的运营模式;建立多方位多层次的企业评价体系,形成优质/专项企业库,重点关注并培育,推进优质企业集群的建设;针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特点,完善配套政策,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为“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设立专项资金,研究制定奖励支持政策,明确奖励细则,采取资金补贴、政府公开表彰等措施,引导企业聚焦产品持续技术创新、加速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推动企业加快做强做大步伐;进一步完善人才保障,为产业输送有效的合格人才。

深化政产学研合作 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科技创新是引领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

2021年,龙华区科技创新成效明显:全社会研发投入超百亿元,国高企业数量突破3000家,新增创新载体42家,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投入运营。

在区政协二届二次会议上,不少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科技引领发展的提案。

在《关于以科技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中,李承亮、宋勇华、宋章军等10名政协委员建议,龙华应当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大力引进中央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总部落户龙华,以行业国家队带动地方队,以产业链中小企业成就领军企业;与时俱进、应势而动,加快构建全产业链条协同创新体系,深入推进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切实增强科技自立自强水平;推陈出新、因势而谋,切实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部署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与时偕行、借势而进,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设立官方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梁岩、陈阳、储倩等19名区政协委员在《关于促进港澳青年投身大湾区,协力共建龙华北智能制造国际科创高地的提案》中则提出,建议持续发挥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顶级人才聚集的枢纽作用,借鉴区内港澳青年双创载体建设及港校产学研经验,建设龙华北港澳青年智能制造双创平台。

打造区域医疗中心 提升社康中心建设标准

医疗是民生之需,医疗卫生事业关系着居民群众的健康和幸福。在区政协二届二次会议上,医疗卫生领域依然是政协委员们关注的重点。围绕着打造深圳北部区域医疗救治中心、提升社康中心建设标准等内容,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打造区域医疗中心

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均衡医疗布局、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的重要举措。

在《关于以高水平医院建设为抓手,打造深圳北部区域医疗救治中心的提案》中,区政协委员高海斌提出,打造区域医疗中心,将为“数字龙华、都市核心”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健康保障。

为此,区政协委员高海斌建议,一要加强学科建设,完善人才政策,为各类人才,特别是学科带头人和骨干的引进提供保障;二要拓展并优化就医环境,提升居民就医体验;三要力争2-3年内引进一家知名医学院校,打造高水平附属教学医院。

提升社康中心建设标准

社康中心是离居民群众最近的健康服务平台。

在《关于大力提升龙华区社康中心建设标准的提案》中,区政协委员邓学林指出,目前,龙华区有96家社康中心,平均每个社区1.7家。不过,现有社康中心条件参差不齐,无法满足标准化建设要求。

区政协委员邓学林建议,大力提升社康中心的建设标准,全面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具体来说,一是扩大新建社康中心业务用房面积。按照“每个街道建设一家3000平方米以上的区域社康中心、每个社区建设一家社康中心、平均每2万人口配置一家社康中心”的原则,全面优化全区社康中心布局。二是提高新建及改扩建社康中心装修标准。按照全区社康中心“标准化”建设要求,对老旧社康中心进行周期性装修改造。三是加强社康中心设备配置。

加快推进“市-区-街-社区”四级文体设施建设

2021年,龙华区坚持强基补短、多方发力,实现文体旅游事业跨越式发展:九龙山体育公园、龙华图书馆建成运营,新引进5位文体名家,新增3个市级非遗项目,文体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

在区政协二届二次会议上,聚焦文体设施建设,区政协社会委员会提交了《关于推进“市-区-街-社区”四级文体设施建设的提案》,建议加快推进“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文体设施建设,积极探索文体设施运营新模式,促进加强完善公共文体服务体系。

一是积极争取市级文体项目落户。深入研究市级文体设施规划,开展意向项目前期研究,形成切实可行的报告,主动向市级相关职能部门提要求、要资源,量身打造最符合辖区发展需要的文体重大项目;结合辖区文体设施规划用地情况,积极对接市级文体部门,吸引市级重大文体项目落户。

二是统筹做好区级文体设施规划。系统梳理公共文体设施规划用地及建设情况,对文体设施的建设目标、时序、标准、空间布局及保障措施等进行系统研究,制定区级文体设施建设总体规划;就设施的类型划分、规模需求、运营模式、建设时序、周边配套等,开展针对性更强的深入研究,指导对区级文体设施项目的落地实施。

三是推进“一街道一文体中心”布局。加快推进街道级文体设施的规划建设,形成“一街道一文体中心”布局;以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合理增加图书馆/阅览室、儿童少年活动中心等文体设施配置,高标准建设街道党群服务中心。

四是大力推动社区级文体设施全覆盖。善于利用建筑楼顶、绿地、广场、停车场等低效使用土地空间,探索利用零碎政府储备土地、临时用地、闲置土地、边角地、夹心地布局文体设施,开展“小微型”体育设施建设,打造一批“小而美”的网红场馆;以政府财政资金为依托,充分利用社区公共场所,加快建设一批社区级图书室/阅览室、小球馆等文体设施,努力实现社区级文体设施全覆盖。

五是创新文体设施运营管理。按照文体设施的规模、类型,推动文体设施分类管理,构建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市场化相结合的文体设施运营管理机制;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脸识别等技术,打通文体设施全业务数字化流程,构建现代化文体设施运营管理场景。

记者 周德萌 通讯员 吴銮霞 谢枕虹


[编辑:陶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