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龙华土地整备助力大营救纪念馆扩容

编辑:陶倩2021-06-07 09:56内容来源:龙华新闻

新闻提要

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

龙华新闻讯(记者 宋彪 通讯员 林培杰/文 记者 蔡维泽/图)近日,龙华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民治街道仅用20天顺利完成6328平方米土地签约补偿,有力保障民治街道白石龙社区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扩建,解决了用地之忧。这是该局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和市两会精神的生动案例。签约之后,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这所省党史教育基地将迎来扩容、再放光彩,隆重献礼建党100周年。届时,一个个闪亮的名字,一段段动人的故事,将穿越时光向我们走来。

大营救纪念馆入选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

龙华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沃土。作为目前岭南地区收藏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史料及文物最多的主题性纪念馆——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始建于2005年,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茅盾……一个个在中国文坛熠熠生辉的名字,因抗战时期一场成功的大营救,为中华民族、新中国保存了一大批文化精英和“文脉”。这批文化精英为新中国的文化建设和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这场大营救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被茅盾称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2020年9月1日,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2021年4月1日,龙华区召开专题会议,会议认为,文化名人大营救行动是对中国共产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历史事件,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已成为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是龙华区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原有的场地布局已不能满足新时期党史展览馆的陈列需求。会议决定,在建党100周年之际,龙华区对这所深圳“四史”学习教育实践基地因地制宜升级扩容,进一步发挥该基地党史教育意义和作用。

上下齐心仅用20天完成土地整备签约

经了解,位于大营救纪念馆周边的143间祖屋系扩容升级范围之内,需要用地征收。祖屋原有建构大部分虽已破败,但却承载了老一辈人的历史记忆和精神财富,是新一辈人传承家风、家训的载体,白石龙居民对其有着深厚的感情。

为做好纪念馆扩建用地征收,龙华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充分总结福城观澜产业地块土地整备项目党建经验,自启动项目整备以来,开展多次前期调研,面对面与股民“掏心窝子”,尊重股民意愿,用好用足土地整备政策,提出了解决用地问题的最优方案,让股份公司、相关权益人享受政策红利,解决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股份公司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全力配合政府开展征收补偿工作,上下一心、同心同德。

最终,仅用20天便完成用地签约任务,再次跑出了整备“加速度”,是“党建引领整备”在龙华的又一次成功实践,也是龙华群众在建党百年之际“学党史、感党恩”的最鲜活案例。

“成功签约的背后,不仅凝聚着党员干部的担当作为,更是社区股民顾大局的生动诠释,突显了群众对土地整备政策的支持、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龙华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有关负责人有感而发。

青瓦白墙、绿树掩映,在高楼林立的龙华民治白石龙,记者走进纪念馆,一旁的用地即将拆除,一座庄严肃穆的纪念馆将在此升级扩容、拔地而起。那场惊心动魄的大营救已经远去,但抗日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奋斗精神却在这里继续传承,这里将成为深圳回顾革命历史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也是市民铭记历史,传承红色精神的“活”课本,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在这片土地上,敢为人先、奋斗为本的精神始终一脉相承。

据了解,龙华区深入挖掘和利用辖区丰富的红色资源,讲好党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创新把福城观澜产业地块土地整备现场指挥部原址改造为奋斗记忆馆,是全市首家以土地整备为主题的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号召全区党员干部激发干事创业精神,主动作为,拿出奋斗的最佳状态,为全面建设“数字龙华、都市核心”贡献更强大力量!


[编辑:陶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