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蒋世惠:满腔赤诚心向党 勤学不倦屡建功

编辑:陶倩2021-05-28 09:22内容来源:龙华新闻

新闻提要

老党员档案蒋世惠,1935年11月出生,1954年8月参加工作,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被评为社会主义先进青年知识分子、第二机械工业部先进生产者;1989年-1990年,先后获评重庆市教育先进工作者、四川省教育先进工作者,1995年退休。

当你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会想起什么?“想起当年在北京被毛主席接见,那一刻成为激励我这一辈子的力量。”这是86岁老党员蒋世惠一路走来的重要支撑和动力源泉。

从拿起工具试制高射炮弹的技术员,到站上三尺讲台传道授业的教师,再到退休后潜心钻研不倦的书生,蒋世惠一直在做着“解惑”的事。在这数十载的人生奋斗过程中,蒋世惠亲历了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耄耋之年,蒋世惠依然坚定地发出铿锵宣言:“初心不变,矢志不移,永远跟党走!”

从感性到理性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选择相信党

1935年,蒋世惠在重庆出生,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是母亲一手把他抚养长大。中学时代,考虑到家庭经济困难上不了高中,1951年,他选择了有生活补助和高助学金,且毕业后很快就能找到工作的成都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并最终如愿考上。这所学校前身就是陈毅元帅的母校——四川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

上学那几年,蒋世惠经常跟在学长学姐们的身后,唱歌、学习。在蒋世惠的记忆中,很多歌都很好听,词也写得特别好,其中就包括《团结就是力量》。在这种氛围下,1952年,蒋世惠加入了当时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也就是现在的共青团。

慢慢的,蒋世惠了解到许多国民党反动派犯下的恶行,同时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多的认识。逐渐,蒋世惠不再只是跟着学长学姐身后喊口号,他从中联系起中国的命运和前途,并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

蒋世惠认为,这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从那时候起,蒋世惠将一个信仰深深地刻在脑海里——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选择相信党、相信组织!

从理论到实践

获评第二机械工业部先进生产者

1954年,毕业后的蒋世惠被分配到军工厂从事技术工作,主要生产国家急需产品高射炮炮弹。炮弹是从苏联引进的,在检验科的蒋世惠参与了最初的试制。试制很快成功,并开始大量生产,装备部队,成为当时陆军野战防空的主要武器。当时一个月要生产20万发,一天都不能停。

后来,炮弹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重大的质量问题,导致半个多月没有生产。来自苏联的专家以及炮厂、弹厂等许多专家、技术员都找不到原因。爱钻“牛角尖”的蒋世惠不服输,普通机械专业的他向兵工专校毕业的同事借来了许多专业书。经过不断查阅书籍,蒋世惠怀疑是温度方面因素导致质量问题,并顺着这个思路,找到了答案——由于炮弹的保温问题导致故障发生。这次为炮弹生产排除障碍,使蒋世惠立下了大功,被评为第二机械工业部先进生产者。

1956年3月,全国第二机械工业部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蒋世惠便是其中一名代表。在半个多月的会期里,来自全国的先进生产者代表们交流了经验、畅谈了发展。3月底,部里突然通知毛主席要接见代表们,大家高兴得不得了。那一刻,蒋世惠和其他代表们一起欢呼和鼓掌。他感慨,那是一种无以言表的心情,除了欢呼和鼓掌,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来表达。

说起被毛主席接见那天的情景,蒋世惠至今难忘。在怀仁堂的草坪上,蒋世惠见到了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中央领导们和200多名代表一起合影。毕业不到两年,就获得如此高的殊荣,蒋世惠自称是“早熟的花朵”。而这一宝贵的经历在蒋世惠看来,是激励他一辈子的力量,有困难的时候就想到这一天。

从工科到哲学

欲将毕生潜心钻研成果献给党

毛主席给蒋世惠带来的影响融进了生活的许多细节。蒋世惠是个典型的“书虫”。上学的时候只要是放假的日子,蒋世惠就带上一瓶水和两个馒头,一头扎进图书馆读书去。到后来工作时,这个习惯蒋世惠也一直延续着,只要不上班,图书馆便是他的“家”。对蒋世惠而言,这样的日子是幸福的,在他看过的描述中,毛主席也是这样的,经常带着两个馒头去湖南省图书馆读书。

在书的世界里,蒋世惠跳出自己所学的工科,看《共产党宣言》《矛盾论》《论语》《相对论》……正是平时的博览群书,为蒋世惠奠定了扎实的教学基础。

1957年,蒋世惠从一名技术工转变为一名教师。当老师的日子里,蒋世惠教过不少学科,包括力学、高等数学、概率论、数理统计、哲学等。蒋世惠称这是“马太效应”,正是自己越来劲越钻研才钻出了成果,最终得以将自己所学再传授给学生们。

1995年,蒋世惠从学校退休。他把自己日常研究的手稿收集成了一本《自然辨证数学分析文集》。

如今,蒋世惠跟随儿子一家来到深圳龙华生活,这本文集一直带在身边,成了他最宝贵的“财富”。在龙华生活的这些年里,蒋世惠仍然埋头苦干、潜心钻研,不曾停下“解惑”的脚步,他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将毕生研究成果,汇编出书献给党。

记者 徐蔚昕/文 陈建华/图


[编辑:陶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