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黄木有:退休不褪色 为党的事业增辉添彩

编辑:陶倩2021-05-26 09:45内容来源:龙华新闻

新闻提要

老党员档案黄木有,1939年10月出生,深圳观澜大布巷人,1985年入党。1959年8月至1979年12月,任人民教师。1980年1月至1999年12月,在观澜镇教育办公室任教研员、主任,教科卫办主任。1981年至2000年,历任观澜镇、宝安县、宝安区、深圳市人大代表。1999年12月正式退休后,又先后担任观澜街道关工委主任、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老年协会会长等职,继续发挥余热。

黄木有出生在动荡的战争年代,少年时期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艰苦环境下读书成才。高中毕业后走上讲台,一直为教育事业不懈耕耘。退休之后,他依然不忘初心,在文化、教育等领域不懈奋斗。

回忆82年的人生经历,黄木有动情地说:“这辈子党培养了我,自参加工作以来,我用62年的奋斗,在教育和文化上作出了回报。未来岁月,我将继续努力,老车不倒只管推,为党的事业增辉添彩。”

亲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艰苦环境下发奋学习

1939年10月出生的黄木有是土生土长的观澜人。他出生时,恰逢抗日战争爆发,少年时他多次跟随大人们进山里、钻地洞躲“鬼子”。

据黄木有回忆,因为观澜附近有广九铁路,日本军队当时会经常到铁路周边区域扫荡,好几次到他所在的大布巷村扫荡过。那时候,整条村的人就会钻进山里,到提前打好的地洞里躲避日本军队,避免遭受迫害。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民党反动派也在观澜一带活动。有一次,国民党反动派将整个大布巷村围起来,把村中的游击队员及其家属抓走,后来还杀害了8个人。身边发生如此残忍的事,让黄木有对国民党反动派非常憎恨。

那个时候,黄木有正在观澜中心小学读书,求学环境十分恶劣,经常是学校里面上着课,外面就是枪林弹雨。

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目睹过日本军队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恶行,使得少年时期的黄木有心怀家国,立志成长。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教育下,他读初中、上高中,并在工作之后参加了华南师范大学的函授培训。

“我的家庭比较贫苦,是贫农家庭,能够读上高中很不容易,当时还获得了读书补助金。我深深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培养很重要,不然就没有我的今天。”黄木有感慨道。

实施系列改革措施,做教育文化的“探路人”

1959年,20岁的黄木有高中毕业后,毅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希望能为家乡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在近20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先后在南头农业中学、西乡黄田小学、观澜中心小学、库坑小学附设初中任教。

1980年初,黄木有被调到观澜镇教办,负责全镇的教研工作。1983年,他开始担任镇教办主任,开展了系列教育改革工作。

当时,观澜的学校、师资力量比较分散。黄木有大胆提出了“创办大教育”的设想:把十五所学校合并为九所。这想法一提出来,就出现了部分反对的声音。黄木有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冲破重重阻力,争取到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1995年,观澜镇十五所小学合并为九所小学。与此同时,观澜在市、区率先成立教育基金会,筹集五百万元投入教育事业,实现了观澜由农村教育向城市教育的大步过渡。

为了振兴观澜教育,黄木有在任期间,和同事们推出了系列改革措施,先后到各校作巡回报告,开展上百场讲座,并带领教师到国内外教育先进城市、地区调研,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此外,他还提出并实施了民主竞选校长、评先评优奖励制度、解决教师住房等多项举措。

从教40余年,黄木有在教学教育工作领域经验丰富,曾获评“广东省普教系统先进个人”“深圳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先后获得省、市、区“优秀教师”“优秀干部”等荣誉称号。

参与编写千万字著作,积极为观澜发展建言

1999年12月,黄木有正式退休。退休后,他继续发挥余热,一直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至今,已有22年。

观澜是百年文乡,声名远播深莞惠以及海内外,但在数百年间却没有拿得出手的文字记载。对此,退休后的黄木有心急如焚。

进入新世纪,观澜开展大规模的历史文化整合工作,黄木有被聘请为街道文化整合顾问,带领着上百名老教师、老干部及文化人,创作整编《百年观澜文化丛书》。后来,他又参与了《观澜古墟》《古今人文·牛湖》等16本社区文史的编写,并编写了《南粤村情》《深圳自然村落》《龙华村落文史》等省、市、区普查文学史中的观澜篇章。这30余本的地方文史书籍,合计近1000万字,为观澜数百年间的文化历史留下了宝贵的文字材料。

黄木有极为关注龙华和观澜的发展,多次提议对观澜古墟进行开发。近年来,龙华区不断加强历史建筑修缮性保护工程建设,观澜古墟-贵湖塘老围得到全面保护性开发,而主要的历史资料整理均来自黄木有整编的记录文献。

龙华区原大观澜地区,侨乡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素有“文化侨乡”的美誉。现在观澜街道正在规划建设一个观澜侨文博物馆。博物馆筹建时,黄木有被邀请为博物馆的建设提意见。黄木有专门为博物馆写了一首七言律诗,借此歌颂观澜的“侨文化”——“观澜自古出豪强,八万侨人立异邦。四洋五海谱伟绩,华夏炎黄天下扬。百载何曾忘家国,古圩名校展华章。红乡侨乡文化史,博物馆中永流芳。”

记者 丁小梅/文 蔡维泽/图


[编辑:陶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