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龙华区抗疫一线流行病学调查员:冲锋在战疫前线的侦察兵

编辑:陶倩2020-03-23 07:40内容来源:龙华新闻

新闻提要

全副武装的区疾控中心流行病学调查员。


在这场抗疫战争中,有一群鲜为人知的前线战士,他们与医护人员一样穿梭在危机四伏的隔离区,直面确诊患者和密切接触者。流行病学调查员(后简称“流调员”)是抗击新冠肺炎战疫中的侦察兵,他们靠一张嘴、两条腿与病毒“赛跑”,通过调查将病人碎片化的生活片段紧密相连,查找传播“真凶”,开展疫点消毒,最终斩断疫情蔓延的链条。

区疾控中心流调员在防疫工作开展前进行严格培训。


依靠一张嘴、两条腿的“病毒侦探”

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流调员对于人们来说,是陌生又神秘的职业。什么是“流调”?龙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与传染病控制科主任陈宏标告诉记者,“流调”指的是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置,是由发现病例、核实病例、开展现场调查、寻找密切接触者、圈定疫点疫情发生地、终末消毒等环节组成的一个完整链条。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靠的是流调员的一张嘴、两条腿。陈宏标向记者讲述了流调工作的开展流程:在接到医院、交通枢纽等一线上报的可疑病例信息,流调员5分钟内便开始行动,在电话询问可疑病例的基本情况后,立即全副武装赶赴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通过抽丝剥茧式的调查询问,评估可疑病例感染的可能性,搜寻感染来源,该病例从发病后到医院救治前的行动轨迹精确记录到每一分钟。

记者了解到,目前深圳已经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中,平均每一个确诊病例就有十几个密切接触者,而找出这些密接者最基础的功夫就是“问”,不厌其烦地问、事无巨细地问,透过纷繁复杂的生活轨迹探索传染的来龙去脉,将一个个看似毫无关联的片段串成一条条紧密连接的传染链条,从而圈定疫点、确定密切接触者,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隔离观察,对疫点进行全面的终末消杀。

“流调员是用共情去获取信息。”陈宏标表示,流调员也有很多无奈,“现场调查只能靠一张嘴,我们不知道对方是否愿意回答,被骂是常事,要用耐心慢慢地说服。”现场调查结束后,流调员们会与每一个可疑病例加上微信,不断跟进、完善其行动轨迹,病人隔离、住院期间感到害怕时也会向流调员询问和求助,一来二去,不少流调员与病人聊成了好朋友。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在疫情处置中占据核心位置。”陈宏标告诉记者,早发现、早隔离、早处置是传染病防控中永远不变的关键环节,在流调员及时的现场调查下,还没有达到疑似病例标准的可疑病例就已经被发现并且隔离,“早发现早隔离、找出密接、圈出疫点、进行消毒,这一系列工作重在快速,我们不能坐等核酸检测结果出来再行动,那就太晚了。”

接到一线上报的可疑病例信息,区疾控中心流调员5分钟内开始行动。


防护服里汗流浃背的“变装战士”

“手机24小时不能关机,轮到值班的时候更是不能睡着,平时半夜被电话惊醒也不在少数。”90后流调员张蔚这样形容她的工作节奏,“只要接到任务,无论多晚、多么突然,都要随时赶赴现场对每一个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疫情发生以来,流调工作的高强度,让陈宏标从2月18日至今,没有休息一天。他与另一位副科长分别负责流调和消杀的统筹,需要24小时值班,随时待命,每一个病例都要紧紧盯着。

每次前往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流调员必须全副武装。一线流调员告诉记者,现场调查时他们需要戴上口罩、护目镜,穿上防护服,两人一组互相为对方的防护装备进行密封性检查,不给病毒留下一丝缝隙。N95口罩特别憋闷,戴上10分钟就会呼吸困难,而一次现场调查,少则四十分钟,多则两三个小时,期间不能穿脱装备,也不能上厕所或喝水,且通常家庭中有一人感染,所有家庭成员都要进行调查,工作量和时长都要翻倍。长时间的调查工作让护目镜里浮起一层密密的雾水,流调员们在工作中慢慢摸索出了防雾“小妙招”,队员们在护目镜里涂上一层洗洁精,再用干纸巾擦拭,便可以有效缓解起雾。

“每次脱完防护服,脸都被压的变形,全身湿透。”陈宏标说,他曾看到刚刚完成采样的同事脱下防护服,整条牛仔裤被汗浸透,却没有衣服更换,自然风干以后,他下午又穿上防护服去做另一户现场调查。

区疾控中心流行病学调查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面对疫情

防护好就不害怕

面对疫情,“怕”是本能。“我说实话,其实我们不怕的,时间很紧张,我们只想早一点、快一点把手上的调查做完做好。”陈宏标告诉记者,除了需要自身心理强大,让流调员们“定心”的另一个原因,是每一位流调员都在防疫工作开展前进行了严格培训,其中包括个人防护培训,这教会每一位冲在一线的“侦察兵”如何正确穿戴防护设备,如何避免受到感染。

“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无非几种,那就针对它做好防护,我们了解它,就不会害怕它。”谈起防疫工作,陈宏标从容坚定,但说到家人,他的语气里却蒙上一层担忧。面对病毒,一线流调员没有一人胆怯退缩,但却无人不担忧家人的身体健康。为了尽可能保护家人,流调员们下班后都会先在单位洗澡再回家,在前线冲锋毫不畏惧,想到家里年幼的孩子和年长的老人,他们在回家的路上内心却忐忑不安。

为了把自己与家人“隔离”,向来节俭的流调员林淑芬在龙华租了一间房子,疫情发生以来,她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回过家,尽管这样“舍小家顾大家”的举动让林淑芬的家人有些许抱怨,她依然坚定地守在防疫第一线。

对于张蔚而言,家人的支持成为了她奋战前线的动力,尽管回家次数寥寥,年幼的孩子却非常理解母亲的工作。每次张蔚临出门前,孩子不仅不吵不闹,还天真烂漫地鼓励母亲:“妈妈要去杀虫虫了!”在家看电视也会说:“中国加油,妈妈加油”。每次听到孩子的话语,张蔚都觉得无比温暖,更加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工作中。

记者 杨奕/文 陈建华/图


[编辑:陶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