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龙华区慢性病防治中心谭晓萍:每天写下“safe”日记

编辑:陶倩2020-03-18 08:51内容来源:龙华新闻

新闻提要

谭晓萍(左)在一线开展防疫工作。

“卫健局需抽调人员组建一支采样、流调队伍,请预防医学专业、检验专业的同事踊跃报名。”2月4日,龙华区慢性病防治中心的谭晓萍看到单位发出的号召令,毫不犹豫报名成为了第一批志愿者。听到消息后的家人有些担忧,经过一番言语“斗争”,谭晓萍最终获得家人的理解,赶赴抗疫前线。时至今日,谭晓萍已连续写下了多篇“safe”日记(safe为“安全”的意思),记录下自己的点点滴滴。

前线战士的“safe”日记

经过3天的培训,谭晓萍被派驻到区级密切接触者集中医学观察点,完成密切接触者观察期间的采样、消杀等工作。“只身进入污染区,消杀各项工作都需要独自完成。”谭晓萍说,穿着防护服时间越长,提重物、呼吸越是吃力,每次消杀完脱下防护口罩,脸上都会留下深深的印迹。偶尔晚上接到工作信息,忙到凌晨一两点也是寻常事。

谭晓萍告诉记者,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说不怕是假话,但在使命面前,害怕也只能放下,医者担当,扶危济困,危机来临时更要迎难而上。即便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以及疫情信息给人带来的恐惧感,也让她偶尔陷入担心自己感染病毒的情绪漩涡里。

“我是个平凡的普通人,希望自己能安然无恙地活着。”谭晓萍每天睡前都会习惯性写下当天“safe”的记录,这对于她来说是一种支撑,也是一种鞭策,让她督促自己不管多累多难都要做好防护工作。“疫情之前,我曾一度陷入职业规划迷茫、生活想而不得的烦恼里。经历抗疫工作,看着自己每天‘safe’的记录,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简单的活着。”

“尽力做事,才不亏待那么多温柔”

2月18日,谭晓萍所在的集中医学观察点有一位安保人员出现发热症状,被送往医院。4天后,谭晓萍收到在东莞医疗前线姐姐的信息:“我发热了,有头痛、乏力症状,在东莞三院住院”。特殊时期亲人病倒,一时间让谭晓萍手足无措,打通电话确认姐姐没有被感染,电话里姐姐语气平静:“别担心,别告诉爸妈,保护好自己。”在抗击疫情工作中,姐姐的坚强让谭晓萍更加坚定竭尽所能坚守岗位的信念。

由于工作性质特殊,谭晓萍长时间居住在酒店。为了减轻保洁阿姨的工作量,她纸上留言:“日常只做简单保洁就好。”当晚回到房间,谭晓萍收到了保洁阿姨的留言回复:“能为你们服务是我最大的幸福,辛苦了我的白衣天使,愿好人一生平安,爱你们!”而担心谭晓萍和同事们没时间买菜的好心邻居,隔三差五送来自家种的菜。在谭晓萍看来,抗疫路上遇到许多真诚、善良的人,让她感到特别暖心,也成为她勇气与力量的来源,“不管多苦多累,我都要尽力做自己能做的事,才不亏待那么多温柔。”

2月26日,深圳确诊病例0新增的消息让谭晓萍感到欣喜,无意间看见与自己一起被外派支援的师弟发的一条“乡愁”的朋友圈信息,触动了谭晓萍的内心。但谭晓萍的愁,不是“乡愁”,而是“单位愁”。“突然怀念起在单位的日子,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谭晓萍说,师弟的“乡愁”是许久没回的家、多日未见的亲人,而她的“单位愁”,是希望早日结束疫情“战争”,回归熟悉的岗位和熟悉的生活,能见到周围熟悉的人,而且是健健康康、整整齐齐的人。

记者 杨奕 通讯员 黄怡芬 文/图


[编辑:陶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