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陶倩2019-06-17 09:19内容来源:龙华新闻
现在的新词儿层出不穷,尴尬不叫尴尬,叫“汗”!出汗有时的确是一件挺“汗”的事儿,擦也不是,不擦也不是,真的好囧啊!但是你知道吗?经常出汗可不仅仅是“囧”这么简单!龙华区中心医院中医科学术带头人、科主任杨利博士表示,出汗异常,在很多情况下提示身体出了状况,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
本期,就让我们一起跟着杨利博士了解一下有关出汗的知识,听听中医博士讲讲需要警惕哪几种异常出汗,治疗汗症又可怎样尝试食疗。
警惕几种异常的出汗
1、腋下出的是“压力汗”
压力过大时,人体植物神经功能容易紊乱,表现为焦虑、抑郁、出汗。当人承受巨大压力时,大汗腺就会促使汗水产生。大汗腺分布于腋下、乳晕、肛门等特定部位,因此这些地方更易出“压力汗”。这种汗水含有脂肪和蛋白质,混合皮肤上的细菌后,更容易产生汗臭味。
2、头晕眼花出大汗可能中暑
如果在高温下大量出汗,到阴凉处止汗后,马上觉得眼前发花、头晕目眩,说明很可能是中暑了。有时中暑还会引起恶心、呕吐等。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马上补水、休息,如症状无法得到迅速缓解,需紧急就医。每天喝碗绿豆汤或绿豆粥,有利于清热解暑。
3、出“咸汗”表明运动饮水不足
运动过程中汗水滴入眼睛是否感觉灼热刺痛?汗水干了之后,脸上是否留下白色印迹?这些都是“咸汗”(汗水盐分偏高)所致。平时喝水较多,且低盐饮食的人,一旦在运动过程中喝水不足,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4、汗有鱼腥味,也许吃错了食物
身体发出鱼腥味,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所致。这类患者身体无法分解鸡蛋、豆类和鱼类在消化过程中产生的化合物三甲胺。三甲胺会通过汗液、尿液和呼吸产生腐鱼或臭鸡蛋等难闻气味。
5、颈后大汗淋漓,当心血糖过低
由于糖尿病或者饥饿、剧烈运动等原因,容易出现低血糖症状。其典型症状:大汗淋漓、发冷或皮肤湿冷,特别是脖颈后及发际线部位。同时还应注意是否出现心跳加快、颤抖、恶心、头晕、视力模糊等症状。
6、眼球突出伴怕热多汗,留神甲亢
怕热多汗是甲亢的特征之一,此外还表现为身体消瘦、心率过快、精神紧张、难以入睡、大便次数增多等,严重时眼球出现突出。
7、满头大汗伴四肢发凉,可能心脏病发作
在没有明显原因的情况下,如果突然满头大汗,甚至导致浑身湿透,脸色苍白或灰白,四肢发凉,并伴有心前区绞痛、肩膀放射性疼痛,应马上怀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脏病发作的可能。心脏病患者应随身带好急救药以防万一,一旦发作,最好平躺休息,并把衣领扣子解开,情况严重时马上拨打急救电话。
8、孕期多汗常伴恶心、呕吐
女性在特殊生理周期,由于内分泌变化,更容易出汗。激素分泌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到大脑的恒温功能,让它错误地认为人体过热了,需要通过出汗来冷却。孕期多汗常伴恶心、呕吐。更年期女性多汗,常伴发性格情绪变化及体重变化。
临床汗症主要有三类
杨利主任介绍,中医对汗症的认识非常丰富,只看病名,就是“琳琅满目”了:自汗、盗汗、头汗多、手足心汗、胸汗、汗出偏沮、冷汗、粘汗、黄汗、战汗、狂汗、产后汗出……而且还有数百首处方。
如何执简驭繁呢?杨利主任说,《内经》有一个理论,认为出汗的机理是:“阳加于阴谓之汗”,所以治疗汗出的异常,要抓住阴、阳两个大纲,才能“纲举则目张”。阴、阳的每一个方面都各有虚、实之分,阴阳虚实共四大类。阴虚、阳虚之外,阴的实,也就是水湿太盛或者淤血;阳的实就是火旺或者湿热;结合现代人的生活情况,临床上常见的出汗异常,主要有阳气虚、阴虚火旺、湿热蕴蒸三大类。
治疗汗症可尝试食疗
杨利主任表示,对于常见的出汗,有一些简便的方药和食疗,安全有效,可以试用。
阳气虚
多表现为自汗。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阳气虚?首先阳气虚的人体力较差、容易累,第二是怕冷明显,手脚凉,第三是脸色白、大便容易稀溏,小便多。进一步还可以请中医师看舌脉,舌是淡的,脉是沉而无力的。
治疗阳气虚,有一个经典名方——玉屏风散。“玉”形容其珍贵;“屏风”形容它能阻挡风邪入侵。这是中医治疗阳气虚卫、表不固的自汗的代表方。但应用时要注意“小量久服”。
●食疗小方:
玉屏风牛肉汤:黄芪15克,白术10克,防风10克,夜交藤15克,陈皮3克,牛肉100克,加水适量,小火慢炖,熟后加少量盐调味,吃肉喝汤。每天一次,可连服一个月。
阴虚
一般阴虚就容易火旺,多表现为盗汗,晚上睡着的时候出汗,醒来就止汗了,这叫“盗汗”。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阴虚?首先阴虚的人体形比较瘦,第二是手足心热、心烦、口干,最主要的依据是舌质红、舌苔很少,甚至无苔,像镜面一样光滑。
阴虚盗汗,可以用中成药知柏地黄丸。传统的有效方是当归六黄汤,这是金代河北名医李东垣的名方,自称为“盗汗圣药”,一直广为应用。食疗方面,可以选择百合、雪梨、葡萄、莲子心、鸭肉、乌鱼、番茄、菠菜、山药、莲子、银耳等滋阴之品,少吃羊肉、洋葱、姜、蒜等热性食物。
●食疗小方:
沙参玉竹汤:沙参15克、玉竹15克、黑大豆30克、浮小麦30克、猪瘦肉100克,水适量,慢火共煲1小时以上,调味吃肉喝汤,每天1次。
湿热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鱼大肉、抽烟喝酒、熬夜应酬的人占有很大比例,这类人群常伴有代谢综合征,即“三高”。由于饮酒多,体形也胖,长期出汗,动一动就出汗,气短。而且由于经济宽裕,喜欢进补,经常吃些红参、洋参、虫草、燕窝之类,无异于“火上浇油”。进补以后,又增加了牙痛、口腔溃疡等副作用。这类患者属于湿热蕴结于体内,千万不可盲目进补。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湿热?湿热症的患者,可以表现为自汗,也可以为盗汗,最主要的是舌苔黄厚腻,其次是体形偏胖、脸色偏红,还有大便黏滞,粘在马桶上不易冲干净,小便黄。食疗方面,建议平时多进食一些祛湿清热的食物,如薏苡仁、冬瓜、海带、赤小豆、绿豆、扁豆、荷叶等。注意控制饮酒,少吃或不吃煎炸、油腻食品。注意加强运动、减轻体重。
●食疗小方:
冬瓜苡米汤:冬瓜200克、生苡米30克、扁豆15克、赤小豆20克、白茅根30克,加三五根排骨,适量生姜,慢火炖熟,加少量盐,喝汤。每天一次。
龙华新闻记者 黄晓华 整理
科普延伸
杨利主任表示,中医文献中有几首小偏方,对于治疗汗症有较好的效果。
1、经霜桑叶,每次用30克,晒干,打成粉,煮粥喝。
来源于《本草备要·桑叶》“末服止盗汗,严州有僧,每就枕,汗出遍身,比旦,衣被皆透,二十年不能疗。监寺教采带露桑叶,焙干为末,空心米饮下二钱,数日而愈。”
2、五倍子30克,打成细粉,用时取米醋5毫升左右,将适量药末调成糊状敷在肚脐中,外用塑料纸或纱布覆盖,胶布固定。保持一夜。
本方又称“独圣散”,始载于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医认为,五倍子具有“五止”功效:即止汗、止咳、止血、止痢、止脱。故本方对于自汗、盗汗、遗尿等均有效。
3、手足心出汗:白矾25克,葛根200克,加水1000至1500毫升,先煮葛根,煎半小时,再加白矾化开,泡手脚,每次半小时左右,一天1或2次。
(提示:以上处方,由于个体的差异,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加减使用,不要自行处方购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