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聚焦龙华民生热点难点 推进经济产业健康发展

编辑:陶倩2019-01-28 10:43内容来源:宝安日报

新闻提要

在龙华区“两会”召开期间,区人大代表积极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建言献策。

对于民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与城市发展不匹配导致现有民政福利设施难以满足需求,人流量大交通出行难,当前学位不足等民生问题,在龙华区“两会”召开期间,区人大代表就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提出建议,积极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建言献策。

关键词

补齐民政短板

区人大代表邹永芳建议:完善“1+6+N”养老服务网

本报讯(龙华新闻记者吴雪平)民政工作事关群众冷暖安危、事关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龙华区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改革创新,推进民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然而,与“争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尖兵”的要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相比,依然存在民政领域基础设施薄弱,精细化治理水平不高,有的创新工作缺乏资金支持等问题,成为制约全区民生保障工作的瓶颈。

针对目前龙华区民生服务现实需求,区人大代表邹永芳提出《补齐民政领域短板,推进“幸福龙华”建设》的建议,希望政府在社区治理、社区居家养老、残疾人服务、民政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重点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夯实民政公共服务的基础。

“目前龙华区民政领域存在不少短板问题,”邹永芳表示,包括社区居委会长期弱化虚化,精细化治理水平不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配套设施不完善、服务人员紧缺;残疾人就业渠道不畅;养老、残疾人康复、孤儿弃婴抚养等区级民政福利设施短缺等问题。

分析其深层次原因,邹永芳认为,社区治理方面,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步,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流动人口被隔绝于传统基层治理体系之外,社区居委会工作力量薄弱。居家养老方面,全区81家社区星光老年之家服务环境、配套设施跟不上,“老人食堂”项目缺乏政策支持运营困难,养老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残疾人就业方面,因康复机构不足、康复水平不高,残疾人身体康复能力有限,无法正常就业;缺乏专业的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基地,残疾人创业缺少指导;部分残疾人因自身原因难以正常融入社会,部分用工单位不愿聘用残疾人。设施建设方面,民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与城市发展不匹配,近年来民政服务对象快速增长,导致现有民政福利设施难以满足需求。

对此,邹永芳建议:一是实施社区治理创新项目,带动社区治理水平提升。以社区治理创新促社区融合,在全区选取6个典型社区实施“居委会+”示范项目,在北站社区设立“社区共建议事空间”,创设“社区基金”;加强人员和经费保障。二是推进养老服务站点布局,完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完善“1+6+N”养老服务网布局建设。对辖区现有长者服务站、长者服务点辐射范围进行排查,在服务空白区域通过公配物业等方式织密服务网络。同时,组织各街道完善养老服务场所配套设施,盘活现有资源。起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相关管理办法,推动建立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培训计划和激励机制,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老人食堂”等创新项目的工作经费。三是加快推进残疾人教育就业创业帮扶体系建设。建设和完善龙华区残障者创业就业孵化基地,开展残疾人心理项目促进残疾人全面融入社会,加大残疾人就业创业典型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助残扶残氛围,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四是统筹推进民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养老、残疾人等基础福利设施建设项目。做好龙华区颐养院、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的前期工作,推动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改造。加强对福利用地的统筹管理,做好已规划社会福利用地的使用和管理,摸清已规划未使用的社会福利用地现状,前瞻性预留社会福利用地,确保我区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后劲。

关键词

缓解出行难题

区人大代表李美华建议:改善福城片区交通出行条件

本报讯(龙华新闻记者黄晓华)“福城有大型小区万科九龙山、华盛观荟、御龙山、福安雅园、珑门名苑、百丽名苑、招商锦绣观园,以及章阁、福民、桔塘、大水坑片区等数十个城中村,人口密集,人流量大,交通出行需求巨大。”区人大代表李美华建议,要持续改善福城片区的交通出行条件。

李美华在议案中提出,福城片区人口密集,且不少住户集中在福田、南山、罗湖片区上班,现行的高快27路、37路的运力和线路远不能解决群众迫切的出行需求。为改善福城片区交通环境,她也对龙观快速、悦兴路、泗黎路、福前路及新丹路等福城多条主次干道进行实地考察,“交通出行实属难题”。

为缓解片区居民出行难题,减少居民私家车出行造成的道路拥堵,她建议,开通以大水坑、富士康南门为起终点,途经民乐到南山的常规公交路线,开通到南山侨城东途经民乐地铁站的常规公交路线,并且根据福城片区人流和群众需求,她还精心“设计”了这两路常规公交线的详细路线。

在发车频次方面,她建议,在上下班高峰期,这些新开通的常规公交车发车间隔为10分钟一趟,便于片区居民上下班通勤;非高峰期可延长至1个小时一趟,既有利于片区居民出行,又有利于降低空载率。鉴于以上路线全程行驶时间约为100分钟,建议最早的发车时间为6:30,最晚发车时间为21:00。

关键词

解决噪音困扰

区人大代表丁嘉辉建议:建议龙观快速路加建隔音墙

本报讯(龙华新闻记者康碧艳)为何需要待龙澜大道南段通车后才能在龙观快速路加设隔音墙?区人大代表丁嘉辉在《关于龙观快速隔音墙加建的建议Ⅱ》这份议案中提出问题,希望相关部门能予以回复,并希望尽快将在龙观快速路加建隔音墙一事提上日程。

据了解,关于龙观快速路加建隔音墙的建议,丁嘉辉等代表现在是“二次建言”,在2018年区两会期间首次提出该建议,龙华交通运输局已于2018年3月电话答复时表示有关专家对快速路进行噪音评估后,认为建隔音墙很有必要,并表示在2018年8月份左右能落实。随后事情出现转机,丁嘉辉再次得到回复,说该项目需暂缓推进。

丁嘉辉说,自2017年5月18日至今,深圳龙观快速路北段Ⅲ标建成通车已有一年多。随着快速路的作用日益显现、车流量的日益增加,行车噪音问题也困扰着周边的居民。在2018年的走访、接访中,住在龙观快速路附近的居民对行车噪音问题反映强烈,对隔音墙项目迟迟不实施且被搁置表示不满。

丁嘉辉表示,作为人大代表,应该尽其所能为居民反映和解决这个问题,希望有关部门能及时对快速路加建隔音墙的问题给予回馈和处理,解决沿路居民受噪音困扰的问题。

关键词

打通断头路

区人大代表费家浩建议:尽快打通求知东路和博强路

本报讯(龙华新闻记者王雪敏)观湖街道鹭湖社区居住人口三万余人,目前辖区存在断头路、公交线路覆盖不足、微循环不畅等问题,市民出行不便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区人大代表费家浩提出要尽快打通断头路,同时要在合适地点增加公交站,提升运力。

费家浩表示,鹭湖社区目前存在两条断头路,求知东路和博强路,而计划在2019年投入使用的鹭湖外国语小学正处于博强路末端,附近还有一家幼儿园,届时将会更加拥堵,也存在交通安全隐患。此外,位于该区域内侧的金地鹭湖一号小区入住人口5000余人,小区目前没有任何商业配套,附近只有一个公交站台,小区业主从小区走到该公交站点要步行20多分钟,且目前仅有两条支线巴士覆盖,分别是由西部公交运营的B921和M517,平日约40分钟才有一班车路过,从出门到上公交车基本要一小时左右。由于附近是断头路基本没有车辆经过,叫出租车和网约车也要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小区老人、小孩出行基本靠步行,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费家浩建议,要在2019年9月鹭湖外国语学校投入使用前,尽快打通该区域内两条断头路,保障日后学校投入使用后该区域的交通顺畅,确保把该区域内存在的交通隐患指数降到最低;为提倡绿色出行,解决居民出行乘车难问题,建议在金地鹭湖一号小区北门口增设公交站点,经现场走访,具体位置可放在金地鹭湖一号会所门口,该地点具备相关条件;同时,增设站点后要加大公交车运力,由原有的40多分钟一班调整为10-15分钟每班,为居民出行提供乘车便利。

关键词

加大学位供应

区人大代表许岳明建议:居住项目应统筹学校建设

本报讯(龙华新闻记者徐蔚昕)教育是民生之基。区人大代表许岳明关注到龙华区仍存在学位不足这一短板,他建议从五个方面下功夫,加大幼儿园、中小学位供应。

许岳明认为,当前龙华区中小学学位紧缺。据数据统计,2018年底,龙华区发布2019年学位预警:学位需求较去年增长42%。其中部分学校可能出现一类生源数量超过学校招生计划的情况,形势严峻。但部分规划为学校地块权属清晰、开发条件成熟,却久未见进展。此外,幼儿园配套不足。规划对于人口增加预测错误,幼儿园配套紧缺。

许岳明建议,一是梳理规划已成熟、土地权属情况明晰、有条件快速启动的学校地块,尽快建设并投入使用,以增加学位供应,缓解教育压力。二是对要新增人才住房项目内的配套幼儿园、中小学进行单独审批、提前建设、单独验收、提前交付,以加快学校投入使用。三是居住提容、商务公寓、工改居等项目,均应统筹住宅和学校建设,若项目无法解决自身增加的学位,不得进行项目审批和建设。四是要提前谋划、储备教师资源。建议提前一年准备好教师资源。五是要秉持透明、公开原则,将招生情况、教师招聘情况和拟建、在建的学校等多方面情况及时向社会进行公布,及时发现问题,提前做好应对,提高市民知晓度。

关键词

缓解企业压力

区人大代表卢保军建议:加大中小微企业扶持力度

本报讯(龙华新闻记者康碧艳)“建议加大中小微企业扶持力度,发展一批小而精的高新技术企业”“建议在培训、应用推广平台以及科技成果上给予中小微企业更大扶持”……无论是在分组审议上,还是议案内容中,区人大代表卢保军都全力为中小微企业发声,呼吁加大扶持力度,支持中小微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卢保军告诉记者,总体上,处于创业发展阶段的中小微企业80%有融资需求,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小微企业约一半有融资需求,而25%成熟期的中小微企业则有流动资金融资需求。据调查,约有八成的企业因为资金紧张而放弃了扩张,尽管深圳在金融体系建设上走在全国的前面,形成了创新友好型的金融环境,但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一个普遍现象,龙华区的中小微企业也面临着类似的情况。

卢保军建议,第一,创新银行还贷模式,缓解企业过桥压力。建议政府采取措施多鼓励银行从“先还旧再借新”转向“先借新再还旧”,降低过桥资金的风险,引导成立基金满足企业过桥需要,大大降低企业和银行的风险,也降低倒贷成本。第二,提升银行向中小微企业放贷的积极性。第三,支持创投孵化,建创投服务共享平台。通过培育多元化的创投主体,使产业资本有序转化为金融资本,形成更加完善的多层次创投生态,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开创金融体系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创投驱动”模式。

关键词

推动非遗事业

区人大代表李亮亮建议:促进非遗文化传承发展

本报讯(龙华新闻记者周德萌)目前,龙华区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省级“非遗”项目2项、区级“非遗”项目8项。如何有效保护和传承具有当地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起了区人大代表的关注。在区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区人大代表李亮亮就向大会提交了有关建议——《关于进一步促进龙华区非遗文化传承发展的建议》。

李亮亮表示,目前,“非遗”传承工作存在不少问题。第一,非遗工作者紧缺成常态,兼职现象普遍。第二,非遗保护全民意识不高,市场难拓展。第三,非遗保护力度不够,市场经济对接不够。

李亮亮建议,希望政府有关部门从四个方面着手,进一步深化对非遗保护工作的认识,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不断巩固抢救保护成果,着力提高保护传承水平,推动非遗事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大力培养非遗工作者及传承人队伍。通过培训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骨干,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非遗保护专业队伍;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教育培训,鼓励成立民间艺术社团组织,开展非遗保护传承的研究和实践;建议设立再教育基地,搭建非遗传统技艺展示交流、带徒授艺平台,为非遗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培养特色人才,以解决“非遗”项目后继乏人的问题。

二是强化各项政策扶持。其中,要特别加强对优秀传承人才的政策扶持和资金帮扶力度,充分调动传承人才的传承积极性,鼓励传承人展示技艺、提高技能、带徒授艺。同时,还要对已经形成产业化的生产性非遗项目出台更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做好生产、传承、展销、宣传等各项工作。

三是促进非遗保护与产业发展融合。建议加强市场营销策略研究,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实效益。鼓励将舞麒麟、龙舟等非遗元素引入群众文化工艺品设计理念,以非遗历史故事为主题,设计文创产品,开发更多符合地域特色、适合市场需求的非遗工艺品,延伸地域文化的产业链,促进文化内涵。

四是提升非遗保护意识。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公共传媒普及保护知识,使非遗保护的观念深入人心,积极引导和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非遗的保护,为非遗保护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

关注青少年

区人大代表吴传安建议:建设青少年近视防控体系

本报讯(龙华新闻记者黄晓华)“龙华区18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有三十多万,视力不良群体所占的比重非常大。”今年两会,区人大代表吴传安带来一份关于加强青少年儿童近视综合防控体系建设的议案,他发出呼吁:“加强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刻不容缓!”

他说到,近视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民生项目,涉及千家万户,为切实有效地做好龙华区青少年儿童的近视防控工作,应尽快建立“政府主导,教育、卫生、社区及家庭等多方联动”的综合防控体系,明确各相关组织部门的职责。

吴传安建议,第一,政府部门应成立龙华区青少年儿童近视综合防控领导小组,多部门协同合作明确分工,将近视防控纳入城市健康保障计划,将青少年儿童患者的光学验配和诊疗纳入医保体系限额报销,增加适合青少年儿童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场地设施及项目。第二,教育部门应改善教学设施,包括可调节课桌椅、符合要求的采光和照明设备、定期调整学生座位、教学用电子显示屏幕的距离及亮度等,每天组织开展眼保健操等护眼项目,提高学生主动爱眼护眼的意识和能力。第三,依托区妇幼保健院和健康教育所建立区域视觉健康中心,搭建“区域中心—医院—学校—社区—家庭”的近视防控网络,构筑多维的宣教、检查、矫正、干预平台,同时组建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治和视力健康专家队伍,定期对防控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此外,家长及学生应主动配合学校、医院,完成各项近视防控工作,主动学习用眼护眼健康知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