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专家学者为龙华区新一轮改革破题建言献策

编辑:卢东勃2018-12-10 22:31内容来源:深圳新闻网

新闻提要

深圳新闻网讯(记者 卢东勃 通讯员 李丹丹)12月7日,在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再出发之际,龙华区举办“融合龙华·善治之道”—龙华区改革观察暨媒体采风活动”,聚合学界智慧、研究视角与媒体视野,为龙华区新一轮改革破题建言献策。

在为期一天的采风与研讨活动中,来自广东社科院、深圳体改研究会等机构的多名专家学者及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南方日报、深圳新闻网等十三家国家省市区新闻媒体代表深入龙华社区一线,实地观摩“外来人口融合共治模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互联网+政务服务”等重点改革项目所触发的基层变革,并调研改革路径和方法,评点治理成效,为龙华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破题建言献策。

本次活动一改过往“口头汇报+坐而论道”的静态模式,采取“实地调研+专家研讨+部门问计”的灵活方式,更加注重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对龙华区改革现场的走访、观摩和感知,将专家学者的研究视角与改革现场充分结合,在此基础上开展针对性研讨。

当日上午,专家学者与媒体代表组成的改革观察团先后走访了龙华区丰润社区、北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学堂及社会治理公益服务中心。

调研第一站是民治街道丰润社区。这是龙华区“明星社区”,曾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荣誉。此次调研的重点是社区共建共治共享。丰润社区以党总支为引领,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努力破解社区治理难题,把服务对象转变为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增强党总支对基层的动员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搭建多方协同、协商共治的平台,最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调研第二站北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于2017年8月18日正式揭牌投入使用。中心是以社区党委为核心、多单位共驻的服务平台,占地面积2800余平方米,设置有功能室和居民活动场所26处。中心主要分为行政服务区(综合服务大厅、24小时自助便民服务区等),活动区(日间照料中心、北站小巢、儿童之家、人才驿站、24小时自助图书馆、党建书吧、新时代大讲堂、乒乓球室、多功能排练厅、琴乐室、书画室等)和工作室专区(NGO服务区、党代表工作室、党员志愿者调度中心、会议室、调解室/邻里之家等)三大区域。中心服务对象主要为辖区各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通过整合优化资源,致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党群共建和谐社区。

富康(青年)社区学堂是调研第三站。学堂成立于2012年初,是由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志愿者发起创立的志愿服务团体,并于2013年底登记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主要面向社区青工提供公益教育、交友联谊、社团培育、社区文艺、普法宣传和心灵咨询服务。学堂作为扎根龙华的知名公益组织,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为产业工人提供多样化的专业服务,尤其是公益教育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系统化的新市民教育课程体系。

社会治理公益服务中心是调研最后一站。这是是龙华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总面积近300平方米。中心定位为社会治理联盟大本营、研究策源地、体系整合器、组织加油站、资源交易所、示范指导点“六位一体”,内设治理剧院、治理圆桌、治理茶座、法治空间、心灵氧吧、卡座区等功能区域,是整合社会治理重点领域集于一体的综合枢纽型的服务平台。

一上午三个小时的走访观摩,改革观察团成员对龙华区改革现场有了直观而清晰的认知。在下午的研讨会上,龙华区委办(改革办)、区委政法委、区委组织部及区政务服务局分别对龙华区改革整体情况、外来人口融合共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及“互联网+政务服务”等重点改革项目做了口头介绍,进一步深化了观察团对龙华改革的认知。

深圳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南岭认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就是大量外来人口的城市化,龙华区作为外来人口大区的探索,很有样本价值。他重点关注龙华区“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项目,建议充分挖掘大数据,甚至可以成立专门的研究院,通过对数据的提取集成,更加精准地服务于民。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研究员丁力认为,龙华区改革具有三大特色,其一,紧密围绕群众利益,老百姓有很大的获得感;其二,外来人口融合共治,破解的是龙华区更是深圳的问题;其三改革具有系统的组织保障,注重各种资源的整合。

深圳市委政研室(改革办)协调督查处处长陈晓云认为,龙华改革保持了一贯的朝气和精气神,具有三大特点:强烈的主动性、实事求是的导向与求真求优求新的改革追求。他建议龙华区基层治理强化源头建设,面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在顶层设计方面进一步深耕。

深圳市委政研室(改革办)综合一处处长孙华明,龙华区在产业工人参与型治理模式创建上,扮演着“探路者”的角色。他建议,龙华加强改革项目的提炼和系统集成,便于复制推广,同时突出改革的重点,抓住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做文章。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公共事业管理系主任、社会学博士陈胜表示,龙华的社会治理举措全面体现了党的十九大提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和法治保障”。他建议,用优势视角和资源视角看待社会组织的力量,从社区内部挖掘资源,提升社会参与的主动性,提高社区治理的效率。

南方日报深圳新闻部副主任杨磊认为,龙华区改革切入点选点精准,抓住了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合,并以实实在在的数据印证了融合的成效。他建议,接下来龙华区改革围绕获得感深耕,引导群众参与到改革中来,将群众的刚需与党委政府的服务精准对接。

深圳市深商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因特虎民间智库创始人黄东和建议龙华区借鉴国外的社区运营经验,在社区治理层面,更注重人的心灵与精神建设。

深圳市公众力公益发展中心理事长、马洪基金智库百人会副总召集人范军表示,龙华在社会治理方面,整体水平走在全市前列,未来可以考虑政府资金在投入社区建设时,在付费机制上做文章,培育社区居民服务社区的主动意识和能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龙华区委副书记、区委政法委书记、区深改组副组长苗宁礼对专家学者的建言表示感谢,并表示龙华区将在新一轮改革探索中做好三个坚持:坚持基本导向,包括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对标现代治理应有的规律和特点,探索具有时代性和现代性以及前瞻性的治理机制;坚持实效为重,不搞花架子,更不能虎头蛇尾;坚持开门改革,尤其是注重向上级部门请教及社会参与。

龙华区委常委、区委(政府)办公室主任、区委改革办主任韩荡表示,四十年来的改革最根本的是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必须解决根本问题,同时需要顶层设计。龙华区作为基层,对于问题的感受最为直接鲜明,龙华的改革探索,将有助于基层首创与顶层设计的有机结合。他希望专家学者能够多多关注龙华,常来龙华实地调研,为龙华改革建言献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