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当劳动课成为必修课 “玩泥巴”有了新内涵

编辑:陶倩2023-04-20 09:29内容来源:龙华新闻

新闻提要

松和小学附属智慧星幼儿园的老师给孩子们上陶艺课。

松和小学附属智慧星幼儿园的孩子学习手捏陶艺。

松和小学附属智慧星幼儿园的孩子学习拉坯。

松和小学附属智慧星幼儿园的孩子给陶艺作品上色。

龙华区未来小学附属幼儿园的孩子学习陶艺。

龙华区未来小学附属幼儿园的孩子展示自己的陶艺作品。

捏花、拉坯、灌浆……在松和小学附属智慧星幼儿园陶艺社团里,大家忙得不亦乐乎,一块块泥巴,在一双双巧手中变成了一件件精致的陶艺作品。新学期,当劳动课成为必修课后,龙华各学校都在积极探索,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课程。

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陶艺作为一种集绘画、书法、雕塑、装饰、人文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可以提升孩子的审美素养和创造能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龙华区松和小学附属智慧星幼儿园和龙华区未来小学附属幼儿园陶艺社团特色课堂,体验一场陶艺之旅。

提高创造性思维 亦增进亲子感情

走进松和小学附属智慧星幼儿园陶艺社团,手工、捏花、拉坯、修坯、灌浆、喷釉、贴纸、雕刻、烟丝画等十个分工明确、各具特色的工序小组正在忙碌着。瞧,眼前的几位小朋友正在做孔雀杯,她们把合作制成的“羽毛”一片片井然有序地固定在杯子上。一边的桌子上还摆放着许多形态各异、可爱有趣的陶瓷小动物,花瓶上的装饰画颇具风范,这些都是出自一位位“小艺术家”之手。

松和小学附属智慧星幼儿园园长张文文介绍,2020年9月该园开设以“陶艺艺术、阳光体育”为主题的特色教育以来,孩子在知陶、能陶、乐陶、创陶过程中,锻炼了双手、启迪了心智,创造力和专注力也有所提升,在亲近自然、释放天性的同时提升了艺术素养。

“定期开展陶艺教学专业培训及教研,组织开展具有可操作性、生活性、创新性的陶艺教学活动,还能增进亲子关系,令孩子们学会表达感情。”张文文说,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着泥土的触感、大自然的亲和,在体验中感受自由臆造的快感。在揉捏、雕刻的过程中,也帮助孩子提高创造性思维和培养创新精神。

“玩泥巴是‘80后’最喜欢的童年游戏,现在的孩子很少有与泥巴、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体会不到我们这一代小时候的乐趣。自从孩子接触了陶艺,不但多了项兴趣爱好,还增加了我跟孩子之间的共同话题。每当看到孩子把自己做的艺术品带回家,着实让我羡慕,幼儿园总是能够帮助孩子创造出令我们意想不到的‘珍品’。”中(4)班学生曾幼斌的爸爸说。

大(5)班学生王子歆说:“我最喜欢在幼儿园的陶艺馆上陶艺课了,老师教会我们很多的陶艺知识,老师说我们每个人的作品都是最棒的,都是独一无二的。我还喜欢幼儿园的星空墙,那里有我们小朋友自己捏的小星星,太阳照在上面闪闪发光,可漂亮了。”

在松和小学附属智慧星幼儿园,陶艺课程已经与劳动教育和其它学科相融合,通过对艺术作品进行赏析、售卖、拍卖,让幼儿接触角色互动、职业体验,并引入职业生涯教育,形成五育并举。

特色“陶文化” 浸润孩子心灵

在现如今强调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龙华区多所幼儿园开设陶艺课程,既是对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引导孩子们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更能为幼儿带来创作体验。

龙华区未来小学附属幼儿园自2021年开办以来,开展陶艺基础教育,成为幼儿手工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别于其它美术活动,其所需材料和造型手法的特殊性,对于锻炼幼儿的手部灵活能力、空间感知能力、观察能力等都有重要的作用。

“挖沙、玩泥巴是孩子的天性,几乎所有孩子都有这个共同的爱好。我们何不从孩子的爱好着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专注力?”未来小学附属幼儿园负责陶艺的老师黄珺介绍,该园依托《好饿的毛毛虫》《蘑菇房子》《你的脸我的脸》等故事、《康定斯基——圆之舞》《梵高——向日葵》等艺术作品,开展陶艺泥塑课程,讲授捏塑造型、泥条盘筑、泥板成型等陶艺成型方法,让幼儿了解陶泥的特性,掌握取泥方法,处理陶泥出现的裂纹、褶皱,逐渐习得泥塑中基本形的制作、几种基本的陶艺成型、陶艺工具的使用、陶艺作品釉下彩赋色等技能。

“过去小宝对手工好像并不是很感兴趣,但是自从他参加了幼儿园的陶泥活动,特别是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从窑炉中取出的那一刻,便对陶艺生出了浓厚的兴趣。每一次上陶艺课程,他都会非常愉快地跟我分享。与上中班的时候相比,他的动手能力增强了许多,甚至可以很‘专业’地告诉我,我们饭碗上面画的画,用的是釉下彩。他的这些进步和变化,让我们家长感到很欣慰,非常感谢幼儿园给孩子开设这样有意义的活动。”大(3)班学生庞启政的妈妈说。

大(4)班学生陈泽希说:“陶泥太好玩了!我最喜欢上次捏的蘑菇房子,我做的是两层的,还有一个阳台。黄老师的‘魔法箱’(窑炉)可以把我们做的东西变得五颜六色,下次我想做一个小一点的带回家送给妈妈。”

记者 张瑜/文 蔡维泽/图


[编辑:陶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