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新闻

在广州,千余“病毒侦探”与时间赛跑追踪病毒传播链

编辑:郑晓鹏2021-06-10 09:53内容来源:来源:大洋网

新闻提要

6月8日凌晨,广州公布144个涉疫重点场所或小区。这份涉疫重点场所或小区名单的背后,离不开病毒“侦探”的辛勤付出。

大洋网讯 6月8日凌晨,广州公布144个涉疫重点场所或小区。这份涉疫重点场所或小区名单的背后,离不开病毒“侦探”的辛勤付出。记者6月9日从市公安局获悉,截至目前,广州警方共组织全市1000余名刑侦流调力量参与本轮疫情流调工作。其中,近300名刑侦流调力量支援荔湾区,与卫健部门前端的13个流调小组混编,同步开展流调,齐心协力为斩断传播链条和病毒“赛跑”。

快!个案调查表完成时限压缩至4小时

在广州市防疫联合流调作战中心,对流调民警来说,一接到核酸阳性报告,就意味着立即进入战斗状态。他们的工作是整个疫情防控工作中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全力支撑卫健等职能部门上追源头,下拓密接。

“说白了,流调就是找上家、找下家、摸清轨迹。”民警黄畅科解释,“上家是传染源,看有没有控制住,下家是疫情可能播散的范围,要提前采取行动。”

5月29日,随着电话铃声响起,任务来了。黄畅科立即联系荔湾区公安分局,通过大数据系统等各种调查手段排查那位患者确诊前“接触”过的人,包括家属、医生、同行者,甚至还有清洁工和一个她问过路的人。经初步锁定,与感染者密切接触者超过了200人。

流调组对于时间的要求近乎苛刻,因为时间太长,防控最有利的时机就失去了。按照国家规定,个案调查表要尽可能于24小时内完成,而这一次,流调队的规定是4小时。

“流调小组是摸第一手资料,发现几个密接先报过来,我们就能赶紧追踪、排查、隔离、管控,也许能及时避免一波疫情的扩散。”民警宋维功说,“广州是一座有两千多万人口的城市,慢一秒,人群被感染的风险就大一分。”

连日来,流调队员常常要从早上7时忙到第二天凌晨4、5时,最多时一天接到100多个流调任务。黄畅科记得,有一部手机,因为拨出次数太多,又没什么“规律”,一度被电信运营商误认为“骚扰诈骗”电话。

准!一分一秒抽丝剥茧揪出病毒游走轨迹

在疫情防控中,流调人员像一群织安全网的人,编织起来的信息越准确,脉络越分明,病毒就越难通行。如何精确锁定感染人员的密切接触者?

“接到新增阳性病例报告,公安民警和医务人员组成小组,穿上防护服尽快赶到现场,与确诊患者面对面,详细询问近期‘见过谁’‘去过哪’‘参加过什么活动’等。”民警李松说,问题细到每小时每分钟,后方专班根据这些信息,借助大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一步步还原感染人员过去14天的全部轨迹。

从一个感染者找到一群密接者,这会形成一个枝干。枝干多了,就需要不断分析,复盘轨迹,找到交汇点。幸运的话,流调队员能顺着一个个细枝末节找到主干,从而追根溯源。

但在现实的流调工作中,一些情况比较“复杂”,难以判定,考验“水平”。“有些密接者不是现场流调后马上能追踪到位的,特别是商场、医院、车站等公共场所,得反复分析排查。”李松说,很多信息错综复杂,传播链条多,密接的密接还有密接。对普通人来说,排除刻意隐瞒的情况,将14天的生活片段完全回想起来是很困难的。更多的是需要“回头看”,通过大数据拼凑完整的链条,而这些任务最主要的还是落在了警方身上。

因此,每一个病例都要有流调队员专门跟进,有时为了追查一个感染人员的轨迹,需要十几名流调民警。查着查着与别人的链条有了交集,把信息传递过去接着查,最终能慢慢串起来。“就是用这种方法,我们快速锁定了与首例病例郭阿婆关联的那名服务员。”民警翁小彬说,一个人可能牵出几万个重点人员,工作量特别大。信息还在源源不断地传来,进入精细化处理的流程。

每天,负责研判工作的组员把当天流调报告梳理出来,最多的一天有几万个。通过这些报告,疾控中心可以迅速找到疫情传播的“特点”和“风险点”。在分析报表上输入“XX超市”“XX医院”等关键词,相关的病例信息就会成组地显现出来。在另一些已经绘制完成的传播链分析图上,相关病例的感染途径清晰可见。

就这样,病毒“侦探”们与卫健、疾控等部门无缝协作,通过一分一秒的抽丝剥茧,揪出病毒的游走轨迹,精准推断出一个个风险区域、可能有感染风险的人群。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张丹羊 通讯员 王旭、邱礼宏

图片:警方提供

[编辑:郑晓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