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防控是穿针引线的绣花活

编辑:何碧雯2020-04-24 08:42内容来源:南方日报

新闻提要

庚子新春,“狡猾的敌人”突然来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汹涌。在救治方法上,广东强调关口前移,千方百计保证无症状感染者不转为确诊病例、轻型不转为普通型、普通型不转为重型危重型。

原标题: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医疗救治组副组长刘冠贤介绍“广东救治经验”:

院感防控是穿针引线的绣花活

南方日报2020年4月24日讯 庚子新春,“狡猾的敌人”突然来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汹涌。战“疫”打响至今,广东共召开5场医疗救治新闻发布会,邀请中西医专家,解答新冠肺炎医疗救治的广东“打法”。不久前,广东公布一组数据:除境外输入病例,本地病例出院率达99%。

“四早”“四集中”、坚持“三线值守”,压实“三大责任”、落实“十项措施”,执行“一立即三当天”、强化院感管控、建立“五诊”工作制……新冠肺炎至今仍未发现特效药,但广东的救治成功率却依然坚挺,究其原因,正是因为广东始终坚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

广东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医疗救治组副组长、省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刘冠贤表示,疫情发生以来,广东通过不断对患者的临床救治“升级加码”,助力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总体战、阻击战。

防控与救治并肩同行

南方日报:您是如何认识防控与救治的关系?

刘冠贤:防控和救治同等重要。防控的目的是少得病,但一旦得病,就要尽可能治愈成功,降低病亡率。救治是这一仗能否打赢的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在救治方面,广东集中高水平专家与智慧,有近500名覆盖呼吸、感染、重症等学科的专家加入救治组,以钟南山院士为首的专家组不辞辛劳、连续奋战,发挥了关键核心作用,给予全省各地重要技术支撑。

在救治方法上,广东强调关口前移,千方百计保证无症状感染者不转为确诊病例、轻型不转为普通型、普通型不转为重型危重型。每一天,专家对病例进行研判,提前干预稳定病人的情况。

南方日报:在救治上,广东进行了什么样的制度创新?

刘冠贤:疫情初期,广东建立“3+1”的值守制度。第一,要求30家定点收治医院按照国家诊疗规范做好病人救治工作;第二,定点医院为片区提供技术力量支撑,为病人做好综合服务;第三,省级专家开展巡诊,或远程会诊,为人民群众提供同质化、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后来,在此基础上,广东进一步提出了“五诊”工作制度,强调首诊,即定点医院医护人员对每一例病人的诊断与治疗实施标准方案。在“五诊”中,又将首诊、片区巡诊和省级会诊,统称为三诊。2月20日,为应对部分地级市出现重症和危重症比例大的情况,我省迅速建立了驻诊制度,派遣中山医系统、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方医院和广医一院的顶尖专家,到地级市医院驻守,指导开展医疗救治服务。

作为广东医疗救治的“利器”之一,特诊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旦出现危重症病例,广东会牵头组织钟南山院士团队与各地市重症管理团队直接对话,集中专家智慧进行会诊。如31岁的中山市产妇,在使用ECMO和CRRT的背景下,几次与死神擦身而过,最终化险为夷。这一做法也推广延伸至其他战疫现场。

要安心就医就要加强院感防控

南方日报:当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部分地方出现院内感染的情况,但广东至今为止仍为零感染,请问是如何做到?

刘冠贤:只要有传染病,就有可能发生院内感染,因此一定要未雨绸缪。我经常在不同场合与会议,哪怕是一些视频会议,强调救治院感两不误。救治是第一要务,院感防控同样是第一要务。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病情控制,即便尽最大的努力,也有无可奈何的时候,但院感防控,只要绷紧一根弦,往往就能达到预期效果。

因此,想要实现零感染的目标,关键要执行严格标准,紧抓落实。院感防控是一个穿针引线的活,贯穿于整个防控工作。目前,虽然广东省内没有医院发生院感,但绝不能放松警惕。

南方日报:现在医院开始恢复日常诊疗,但是我们的疫情防控工作依然在继续。如何保证普通群众就医安全?

刘冠贤: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确诊病例越来越少,但越是这种时候,越是需要警惕。为了让老百姓安全、安心就医,院感防控只能加强,不能减弱。

“掌上”研判心中有“数”

南方日报:线上救治系统是何时建立的?

刘冠贤:1月23日,在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救治组正式成立。两周后专家组与技术人员研发了一套实时的线上救治系统。现在,只要打开平台,就能掌握全省收治病人的情况。系统是救治工作的“晴雨表”,如果重症数量增多,专家组会集中智慧,分析原因找准治疗方案,发现“雨天”变“晴天”,则能更好地鼓舞士气。

南方日报:广东在救治工作中,出现一些有效药物,如肺炎一号方,氯喹等。对此,我们是否有好的经验可以分享?

刘冠贤:对付新冠病毒,无特效药,但广东抢救成功率高,质量好。原因之一是发挥专家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专业意见。广东在治疗方法上的探索,各有千秋。目前有多种不同的抗病毒药物,如氯喹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率先在临床上使用,“肺炎一号方”是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中医科提出的。尽管方法有差异,但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实施精准治疗,取得最好效果,避免副作用和后遗症。

当疾病发展为重症甚至是危重症时,就提出了高级生命器官支持小组的概念,肺部衰竭,上呼吸机,用ECMO;肾脏衰竭就使用CCRT替肾,这些综合治疗的手段都是帮助病人维持器官功能,赢得时间,提升机体的免疫能力,达到消灭病毒的目的。

南方日报记者黄锦辉 陈理

[编辑:何碧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