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

深圳团队揭示“复阳”患者群体显著特征:“复阳”患者非复发,无传染性

编辑:刘婷2020-04-01 08:58内容来源:深圳新闻网

新闻提要

“复阳”患者非复发,无传染性。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0年4月1日讯(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记者 刘梦婷)近日,我国多省市疾控中心先后确认了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复阳”并接受再次入院隔离治疗。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到底哪些康复患者容易“复阳”?是否有传染性甚至引发新的疫情播散?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刘磊教授和张政教授团队在该领域进行了探索和总结,3月31日,在MedRxiv在线发表了题为《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covered COVID-19 patients with re-detectable positive RNA test》的研究结果。结果显示,目前研究队列中的“复阳”患者均无疾病进展、无传染性。该论文揭示了容易发生“复阳”的特定人群,为康复患者院外管理提供了一定的临床信息支持和循证医学证据。

“复阳”患者“两轻”:原临床症状轻、年龄轻

深圳市三医院刘磊教授和张政教授团队的研究系统性回顾分析了262名康复出院患者的人口学、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定期随访、每周鼻咽拭子和肛拭子采样检测核酸。截止3月10日,所有患者至少随访14天,先后发现了38名“复阳”患者。

该研究发现“复阳”患者具有显著的“两轻”特征:一是原临床症状轻,几乎所有发生“复阳”的康复患者集中在原轻型、原普通型患者,而原重型患者中尚未发现“复阳”患者;二是年龄轻,小于14岁幼儿、儿童占同年龄“复阳”患者比例为35.0%、14~60岁患者占同年龄“复阳”比例的16.0%,而大于60岁以上的患者发生复阳少见。其它如是否有湖北旅居史、应用激素治疗以及抗病毒药物等似乎并不影响康复患者的“复阳”。

目前研究队列中的“复阳”患者无传染性

通过对与“复阳”患者有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核酸检测显示,目前尚未发现与“复阳”患者密切接触的21人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迹象,这些人群核酸检测全部阴性,亦无相应的临床症状。

对“复阳”患者检测血清中抗SARS-CoV-2特异性抗体所有患者都呈现抗体阳性的情况,并且“复阳”患者病毒载量低,在对其中部分患者进行病毒培养研究时均未培养出新冠病毒。

这些都意味着,目前研究的“复阳”患者无传染性。据悉,研究团队正在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密切观察相关病例的传染性。

目前,国家诊疗方案里对“复阳”以及出院的标准非常明确。广东也要求各级医院,患者痊愈出院以后,还要继续集中医学观察14天。


“复阳”并不是疾病的复发或二次感染

对于“复阳”患者再次入院隔离治疗发现,这些康复患者都没有发现疾病进展或加重的证据,体征和症状都在进一步好转,复查胸部CT显示肺部已无炎性病灶,或原有残留的炎性病灶仍然持续减轻,无需特殊的处理。目前,所有出院患者仍在严密随访、观察中。

至于康复患者“复阳”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该团队研究显示所谓“复阳”并不是疾病的复发或二次感染,可能是之前感染的病毒核酸仍然存在于康复患者的体内,并未被完全清除。康复患者出现“复阳”的原因很多,包括采样的部位和方法、病毒在体内残留的载量、核酸检测试剂盒的灵敏度和靶标等相关。不过,研究团队发现,检测试剂敏感性偏低可能导致“复阳”的重要原因。他们用高灵敏度的核酸检测试剂盒与常用的商业试剂盒相比,有更高的检出率。

加强复阳患者的心理疏导尤为重要

研究团队表示,对于康复患者的“复阳”不必过度解读和担忧,至少该研究提示这部分人群并没有因为“复阳”而出现病情加重或反复的情况,但是加强这部分人群的心理疏导可能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新冠病毒引发感染是一类全新的传染病,对该病的认识仍然十分初浅,部分患者“复阳”或病毒持续存在现象似乎比想象的更为复杂,这给公共卫生管理者和医疗决策者带来更大的挑战,也对科研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加强对这类人群的随访管理,更加深入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机制研究,才能实现更好的“科学防控、精准施策”之目的。

“我们建议各地对所有出院的病人进行定期随访。”该研究团队表示,深圳市三医院曾在3月8日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出院康复随访方案(试行第一版)》,就出院患者的呼吸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社会参与能力等,规范了康复操作技术及流程。

[编辑:刘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