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好样的!大浪街道“00”后的战“疫”宣言

编辑:陶倩2020-03-12 23:05内容来源:深圳新闻网

新闻提要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3月12日讯(记者 杨维易 通讯员 吕丹红)面对汹涌而来的疫情,除了“70后”“80后”“90后”外,在大浪街道的社区防控一线上,还有这样一群生力军,虽然他们还是许多人眼里的孩子,有的还被贴上任性叛逆的标签。但在疫情面前,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面对疫情,“00后”已出列!

何星辰在测温点当志愿者。

何星辰:抗击疫情是最好的成长礼

“我今年18岁了,我可以报名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吗?”2月17日下午,大浪街道新石社区收到一通来自四川籍居民何星辰的电话。

2002年出生的何星辰,目前还是一名高中生。因在大浪出生、长大,早已把大浪当成了他的家。当了解到社区疫情防控面临的严峻形势后,放假在家的他第一时间向社区提出了申请,希望能为防控疫情贡献一份力量。没想到,在测温点上岗的第一天,第一个接待的“客人”就是一名30天内有湖北旅行史的惠州籍住户。他强压下心中的恐惧,冷静而又一丝不苟地为住户查轨迹、审核接触史、协助自主申报,并和出租屋业主一起,将该住户送至出租屋内进行自我居家观察。“我当时害怕极了,但转念又想,我年轻,抵抗力强,没什么好怕的”。有了这么一次初经验后,接下来的一个月里,何星辰防控工作做得更加得心应手,他还主动申请值守下午4点到晚上12点的班次。

艰辛和磨炼是成长最好的催化剂。何星辰说,参与这场战“疫”让他懂得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抗击疫情是我们最好的成长礼”。

杨惠婷在检疫点工作。

杨惠婷:在战“疫”中诠释青春的意义

“您好,请出示一下通行卡,我帮您测量体温。”这句话,19岁的杨惠婷每天都要重复说上几百次。

家住石凹社区的杨惠婷在广州某高校读大三,同时也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平时就热衷于志愿者活动,疫情的蔓延阻断她去学校的步伐,但是阻挡不住她爱心的表达。自疫情防控开展工作以来,虽然社区每天都加班加点,但人手依然捉襟见肘。看着在石凹社区第二工业区检疫点上妈妈日夜奋战的身影,杨惠婷坐不住了,她戴上口罩,走向卡点,站在了妈妈身旁,与妈妈并肩作战。

为出入人员测量体温,记录过往车辆信息、为居民送防疫宣传单张……每日工作内容虽然重复,但她丝毫不觉得枯燥。在工作中,面对个别不配合登记、不出示证件的群众,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遇到脾气急躁的群众,她又用春风般的微笑耐心安抚劝导,直到群众理解。

自2月3日加入疫情防控工作以来,杨惠婷没有请过一次假,每天都要站上8个小时,但杨惠婷却觉得“不辛苦”,在她看来,“累是累了点,但能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守护家园,在这场战疫中诠释青春的意义,是我们每一位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李嘉莹(上图)、李嘉洲(下图)在卡点服务。

“姐弟档”李嘉莹、李嘉洲:该是我们这一代扛起责任的时候了

在大浪街道浪口社区的卡点上,有一对身穿“青年突击队”蓝马甲的“姐弟档”尤为引人瞩目,这是李嘉莹和她的弟弟李嘉洲,他们相互鼓励,坚守防控一线,经过的群众总要夸上一句:“这姐弟俩好样的!”

姐姐李嘉莹2000年出生,在江苏读书;弟弟李嘉洲2001年出生,在广州读书,目前都是大一。他们寒假回家早,在家“宅”了一阵后,看到大浪街道发布疫情联防联控青年突击队招募令,姐弟俩闻令而动,踊跃报名参与,并安排在浪口社区卡点服务。两人都觉得,当志愿者是难得的经历。

一年中不常见面的姐弟俩很享受这段“腻”在一起的日子。在姐姐李嘉莹看来,平时“好吃懒做”的弟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大人了。“遇到不太配合的居民时,都是弟弟主动上前劝说沟通的。”

最近,姐弟俩的学校都已开设了网课,但他们俩没有放弃志愿服务。不管多晚下课,只要时机合适,他们俩总要到卡点帮上一会,哪怕是1小时、2小时。

“非典那一年,我们还是个孩子,懵懵懂懂,是你们冲在第一线,为我们遮风挡雨。现在,该是我们这一代扛起责任的时候了。”姐弟俩的战“疫”宣言坚定而有力。

[编辑:陶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