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福城140名热血青年组成六支突击队活跃在抗疫一线

编辑:陶倩2020-03-06 10:27内容来源:龙华新闻

新闻提要

自疫情发生以来,福城街道140名年轻人迅速组建六支青年突击队奔赴社区防疫一线,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在热爱自己的这片土地上温暖、感动、感染、激励着战疫中的每个人。

青年突击队在奔赴一线前部分队员合影,给自己加油鼓励。

青年突击队为区中心医院的医护人员开展义剪服务。

青年突击队为辖区居民推广一次性手套。


十七年前,非典肆虐。那些被保护的孩子们,如今已长大成人,现在换他们保护世界,对责任赋予了更深刻的定义。这场战疫中,残留的青涩脸庞突然蜕去稚气,变得成熟而稳重,逐渐变得成熟,成为守护家园的热血青年。

自疫情发生以来,福城街道140名年轻人迅速组建六支青年突击队奔赴社区防疫一线,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在热爱自己的这片土地上温暖、感动、感染、激励着战疫中的每个人。因为他们深深地知道,守护好家园就是保护家人和自己,也是为祖国作贡献。

跑腿员、网格员、消杀员、统计员、宣传员、企业复工防疫督查员……在福城街道的大街小巷到处可以看到这批青年人忙碌的身影,他们充分发挥了青年突击队和生力军的作用,展现了特区青年的责任和担当。

大水坑社康中心何崇辉

大家都认识的“何医生”

何崇辉在大水坑社康中心工作了10年,见证了大水坑这十年来在社区环境、经济发展、城市文明等各方面的巨大变化,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

多年未回家乡,三岁的女儿更是不曾见过家乡的样貌,春节前总是吵着要回家乡。这次疫情突发,他毅然取消了回乡计划,夫妻两人齐上阵,24小时不间断值守。“孩子,这就是你的家乡,留守这里就和留在家乡一样。”

“何医生吗?这里有疑似发烧人员。你快过来看看!”值班室里,经常电话响个不停。他总是了解情况后,直接奔赴现场。他给发热人员测量体温、取样本、做登记,他总是冲在最前面,毫不畏惧。

茜坑社区青年网格员陈宝金

身上有股单纯的“傻”劲

如果没有见过这个人,仅仅从名字上判断,很多人误以为是一名男生。说话细声细语、待人温柔的她,遇到不配合的租户,总会不厌其烦地做解释工作,直到对方愿意接受留观才罢休。这种顽强执着的精神让别人难以招架,更让别人深受感动。

留观人员让她到指定的店铺购买物品需多走10多分钟,她也毫无怨言,然后提着物品步行送到指定的地方,让留观人员来取。这种“傻”劲更是一种踏实,给人以更加安全可靠的感觉。

以陈宝金为代表的福城90后女青年,没有娇气、没有造作,为疫情防控贡献青春力量。

章阁社区应急分队薄明杨和赵国安

有活抢着干轻伤不下火线

在章阁社区有两个比较拼命的90后小伙子薄明杨和赵国安,他们是该社区应急分队队员。疫情发生后,在队长还没有下达命令之前,就开始四处忙碌。围铁马、搭雨棚、绑沙袋、抗梯子……每一项都是消耗体力的活,他们都会抢着干,一天到晚有使不完的劲。

1996年出生的赵国安有经常性胃疼的毛病,有天因为胃疼,他在社康开了转诊单去中心医院。但由于围合工作需要,他留了下来,忍痛将围合工作完成。问他难不难受,他也只是“嘿嘿”一笑,说“没什么的”,又继续投入到工作中去。在帮忙搬运和围铁马时划破了手指,结束工作他才发现手指一直在流血。在抗疫中,他们脚踏实地忘我的工作精神,继承和发扬了深圳特区干事创业的优良传统。

桔塘社区防疫督察员黄振雄

九天半内走了109家企业

一双腿,一双行军鞋,从大年初二起,黄振雄走了47.6万步,走了福城街道5个辖区,九天半内走了109家企业,一天几十个咨询电话,一天100多条企业咨询信息,他说有时候会忙得晕头转向,但其实他心中早有一本“账”,忙而不乱。

早上八点半到晚上十二点,连续作战34天。起初登记点登记、运送物资、日常值班,无一不缺。接着,企业复工复查、园区企业管控,他主动请缨,每一项工作都迫在眉睫,但他都做得有条不紊,力争让所有企业通过复工。这是他决战的信心,这份信心是源于他15年的劳动巡查工作,过硬的技能、专业的素质、对企业的了解,都是他做这项工作的“杀手锏”。

“黄哥,我们企业是出口美国的单,现在很紧急需要赶货!”已回到家的他,二话不说赶到这家企业,指导他们复工流程,终于在他的指导下,企业进入正常运转的轨道了。心中有想法、手中有招法的他,用专业做好每一项工作,这是他给企业、给居民最好的定心丸,最严实的“安全线”。

福民社区90后青年莫展新

战疫成绩很“显著”

目前减肥4公斤

莫展新生在福民,长在福民,工作也在福民。疫情防控工作一开始,他就加入了“三位一体”小组。刚开始,没有任务的时候就在丹坑测温登记点站岗,经常是值完岗准备回家休息时,小组又来一个电话他就得奔赴下一个工作场地。随着防控工作进入紧张的时期,他又被调回社区工作站,“全职”做“三位一体”的工作。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出任务,忙的时候要到凌晨一两点回家。

在“三位一体”小组工作期间,每天早晨7点30分来到社区工作站,开着电瓶车去龙华区中心医院,接上三位医护人员带上核酸检测工具,去城中村留观人员家里上门为他们做核酸检测。他们戴上护目镜、口罩,穿上一次性雨衣,全副武装上门给留观人员做检测。一趟下来,全身是汗,为了节省时间和雨衣,每天上午要检测4个,中途不能喝水,不能上洗手间。他说,截至现在检测留观人员数量达300多人,楼梯爬了1500多级,成功减肥4公斤。“这是我最大的战疫成绩。”他笑着说。

记者 宋彪 通讯员 林泽曼/文 记者 陈建华/图


[编辑:陶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