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广东疾控中心首席专家何剑峰:核酸检验是目前最准确的方法

编辑:卢东勃2020-02-14 09:10内容来源:南方+

新闻提要

广东防控工作的重点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需要对大量的输入人口进行排查,尽早发现轻症病人,基于这个目标,核酸检验是最准确有效的方法。

广东省疾控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何剑峰接受媒体专访。


广东战“疫”现场持续传来好消息:11日新增治愈出院60例,为人数最多的一天;累计治愈出院241例,其中不乏重症、危重症患者;新增确诊病例态势多日总体稳定……不过,企业陆续复工,来粤人员持续增加,也给疫情防控带来新难题。

那么,广东是否已进入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新阶段?与“非典”相比,新冠肺炎病毒有什么新特点?核酸检验“假阴性”问题有办法解决吗?

广东省疾控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何剑峰接受南方日报、南方+专访时表示,广东防控工作的重点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需要对大量的输入人口进行排查,尽早发现轻症病人,基于这个目标,核酸检验是最准确有效的方法。

全面排查把病毒“围堵”在发病前

南方日报、南方+:数据正在向好变化,很多人在热议拐点什么时候到来。目前,广东疫情防控进入什么阶段?

何剑峰:从目前看,广东确诊病例中大部分是输入性病例,其中一定比例的家庭聚集性传播,传播链清晰。

基于这些特点,广东采取的防控策略是“内防扩散,外防输入”,加大病例监测和排查力度,加强密切接触者管理和病例管理,“围堵”病毒,遏制其进一步传播。

广东还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重点筛查“四类人群”,落实“四个必查”(重点疫情地区来粤人员必查、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病例必查、发热门诊的所有发热人群必查、密切接触者必查),以降低疫情在社区蔓延的风险。每个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由村居干部、卫生健康、民警组成“三人小组”,重点排查从疾病流行地区返粤人员健康状况。

从目前来看,广东的一系列措施成效良好,极大地阻断了疾病的续代传播。

南方日报、南方+:从这句话中,我们听出了信心。

何剑峰:在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同时,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目前正值返工潮,预计将会对疫情造成一定影响。我们要坚持防控工作不松懈,希望广大市民、返粤人员一如既往地配合防控工作,一起努力,把大家的感染风险降到最低。

核酸检验是目前最准的确诊方法

南方日报、南方+:最近患者核酸检验“假阴性”的话题很受关注。怎么看?怎么避免呢?

何剑峰:核酸检验出现“假阴性”有很多原因。

刚发病时,病毒在上呼吸道的载量不会很高,可能导致检验不出阳性。

目前对很多新冠肺炎病例检测用的是咽拭子,需要采到咽后壁,经验不够的人可能只采到口水样本,也可能造成“假阴性”结果。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检验流程和试剂质量导致了“假阴性”。

新型冠状病毒是入侵肺部的,因此,采用肺部标本检测的阳性率会最高。肺泡灌洗液样本的阳性率会优于下呼吸道样本,也优于上呼吸道样本(鼻拭子优于咽拭子)。

但从实际工作看,我们很难采集到轻症病人的肺部或者下呼吸道样本。因此我们建议,各地采取鼻拭子、咽拭子双重采样法,提高阳性率。

南方日报、南方+:有人认为,用CT方法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可以避免“假阴性”。

何剑峰:我们认为核酸检验和CT检测各有千秋。有条件的话,我们建议两个检查结合做,有助医生判断病情。

早期患者不一定有肺部炎症,单靠CT无法准确判断,而核酸检测只要没有技术问题,完全可以做出准确判断。

湖北的新冠肺炎患者较多,可以用CT检测加快治疗速度。而在广东,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需要对大量的输入人口进行排查,尽早发现轻症病人,基于这个目标,核酸检验是最准确有效的方法。

南方日报、南方+:“假阴性”会不会给疫情防控带来麻烦?

何剑峰:应对“假阴性”,我们有信心。为了提高检验准确性,广东一直推行咽拭子和鼻拭子同时采集,可以减少采样操作不当带来的阴性判断。

新冠肺炎病毒是少见的“狡猾”敌人

南方日报、南方+:和新冠肺炎病毒“搏斗”了一个多月,它和“非典”有什么异同?

何剑峰:我感觉新冠肺炎病毒比“非典”狡猾多了,至少有三大区别:

新冠肺炎病毒在潜伏期也有传染性,而“非典”是患者发热才具有传染性。它的传播力也似乎比“非典”强。

大部分新冠肺炎患者都是轻症——早期症状很轻,也许不发热,也许有一些乏力、不适、酸痛等非特异性的症状,一些病人连自己哪里不舒服也说不出来。这些轻症往往让人失去警惕。

最后就是轻症患者转化到重症的过程比较突然,通常在发病第二周突然转重。

针对这么狡猾的病毒,我们的防控措施还是围绕“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四早”策略,尤其是“早发现,早隔离”。

南方日报、南方+:随着气温升高,新冠肺炎病毒会像“非典”一样,悄无声息地消失在人间吗?

何剑峰:我们还在持续关注这个病毒的特性。目前人类发现了7种可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根据以往经验,冠状病毒与人类有三种相处方式,一是隐藏在人畜中间,时而出现,就像MERS冠状病毒;二是用围堵的方式把病毒消灭,就像SARS冠状病毒;三是逐渐变异减弱,与人类和平共存共处,就像229E、OC43冠状病毒。新冠病毒属于哪一种,我们还要继续观察。

南方日报、南方+:广东防治“非典”时总结的经验教训,在这次疫情起到什么作用?

何剑峰:这次广东把防治“非典”的所有经验教训都用上了,采取的各种措施比“非典”更严格。

多部门联防联控机制发挥重要作用。在整个疫情防控中,卫生健康、公安、旅游、教育等部门在联防联控机制下分工有序、科学防控,助力“内防扩散、外防输入”策略的落地。

加强病例筛查。除了日常疾病监测外,目前广东省疫情防控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部署,社区的“三人小组”、广东全面实施的“四个必查”,都对防控有积极作用。另外,加强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落实密切接触者管理和病例管理也能很好地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

加强病例救治。坚持“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有效提高救治率。

宣传教育工作得到极大加强。全民风险意识得到极大提高,每个人落实少串门、少聚集,多待在家里;戴口罩、勤洗手等预防措施,对降低疫情进一步扩散有积极作用。同时,政府决定的延迟复工、复学也是最大程度隔离潜在病人的有力措施。

这些措施比“非典”时期更全面、更深入,每个老百姓都明白疫情防控的重要性。我们相信所采取的措施是有效的,只要坚持,胜利肯定属于我们。

“宅、戴、洗”变成生活的三部曲

南方日报、南方+:目前企业已经陆续复工,来粤人员也不断增加,广东会有压力吗?

何剑峰:春节假期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大家都尽量待在家里,人员流动少,加上广东的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整体成效不错。

但目前进入复工阶段,可以说走到了一个节骨眼上。我们非常关注复工可能带来的冲击,不单是湖北,还包括河南、浙江等发病率较高的地区。从公开的大数据看,目前回流广东的人数还不到去年的一半,可能还有1000万人要回到广东。

南方日报、南方+:面对如此狡猾的病毒,您有什么要提醒公众注意的?

何剑峰:疫情防控靠大家。一些娱乐活动比如聚餐,大家尽可能不要参加,上班途中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时,尤其是进入乘电梯时要注意戴好口罩,总的来说就是在人多和空间密闭的地方一定要防护。

同时,就是把“宅、戴、洗”变成生活的三部曲——没事宅在家,出门戴口罩,每天勤洗手。勤洗手比啥都管用。总的来说,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可以大大降低感染风险。

[编辑:卢东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