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

深圳生态如何?珍稀水鸟“用脚投票”

编辑:刘婷2019-03-22 10:07内容来源:南方日报

新闻提要

环深圳湾一带,从西至东分布着华侨城湿地公园、深圳湾海滨公园、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等滨海湿地,是深圳近海与海岸湿地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

原标题:完善森林生态网络、构建立体化环保体系、推进河长湖长制全覆盖

深圳生态如何?珍稀水鸟“用脚投票”

每年冬天,深圳湾一带随处可见候鸟欢乐飞腾的身影。南方日报记者鲁力摄

南方日报2019年3月22日讯 去年12月,广东选出了“十佳观鸟胜地”,深圳的内伶仃岛—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入选,每年189种候鸟南迁徙于此歇脚或过冬。

环深圳湾一带,从西至东分布着华侨城湿地公园、深圳湾海滨公园、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等滨海湿地,是深圳近海与海岸湿地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

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点章节,对湿地保护修复、海洋资源环境保护、强化陆源污染排放项目管理、协同控制臭氧和PM2.5污染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去年入围国家森林城市的深圳,拥有全省第一的绿道覆盖密度,在国内首创河务“巡、办、监、结”全流程一体化管理平台,2018年全年深圳市PM2.5累计平均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微克/立方米,为珠三角最优水平。

目前,深港双方正联手制定大气环境治理的区域标准,并有望推广至粤港澳大湾区。2019年,深圳将在河长制基础上创新实施湖长制,实现河长、湖长制全覆盖。2021年,一条135公里的龙华绿环将与市民见面。

打造生态保护屏障加强湿地生态修复

北起大浪石凹水库,南至部九窝;连接九龙山智能科技城,串联大浪时尚小镇——1月31日,27.9公里的环城绿道羊台山段正式开通,加上长达10公里的大水坑段,延绵38公里的龙华绿环为深圳市民提供了一个登山望水、探谷寻溪的地方。

2年之后,这条绿道将“生长”至135公里。放眼望去,环城绿道观澜北段、绿谷段、人才绿道等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预计到2021年,高标准、国际一流的“龙华绿环”将以“最自然、最生态、最有趣”的姿态正式与市民见面。

“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点章节,提出要加强珠三角周边山地、丘陵及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建设北部连绵山体森林生态屏障。

目前,深圳已建成总长度约2443公里的绿道网络,平均密度达到1.2公里/平方公里,绿道覆盖密度全省第一,并于去年入围国家森林城市。家住南山区的胡小姐是骑行爱好者,从她家出发,骑行5分钟可以到达华侨城社区绿道,骑行15分钟便可到达红树林生态公园。“冬天清晨骑行到红树林,还能看见很多可爱的鸟儿。”

她看见的可能是深圳罕见的黑脸琵鹭。去年2月,8只黑脸琵鹭在深圳红树林生态公园新洲河老河口悠闲地觅食嬉戏,这种珍稀水鸟全球仅存3941只。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还提到: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全面保护区域内国际和国家重要湿地,开展滨海湿地跨境联合保护。

20世纪80年代,深港分别在深圳湾两侧设立了深圳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和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划定了湿地保护红线,同时开展清淤还湖、红树林补植、鸟类保护等一系列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去年10月11日,《粤港澳大湾区水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讨论稿)》(下称《规划》)出台。按照《规划》,到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将建成水鸟生态廊道,改善水鸟生境,提供更多的栖息地给珍稀野生水鸟“安家入户”,增加种群数量。

2015年12月,福田区政府将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委托给红树林基金会管理,基金会进行了淡水湿地生境修复、清除外来入侵植物、给土壤增加养分等措施,才有了以上黑脸琵鹭出现的一幕。

在深圳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每年有白琴鹭、黑嘴鸥、小青脚鹬等189种候鸟于此歇脚或过冬。“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现在已有上百种鸟类,仅仅36公顷的公园最多出现过18只黑脸琵鹭。”深圳红树林基金会(MCF)秘书长闫保华说。

加快全市“互联网+河长制”建设

“这些垃圾在海洋中或是被飞鸟当成了食物,或者是束缚住海洋生物,造成它们积食、窒息甚至中毒而死,每天因海洋垃圾致死的海洋生物数量非常惊人。”去年8月,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组织的粤港澳大湾区海洋垃圾工作坊活动上,一名来自深圳的志愿者说。

这个为期5天的工作坊活动是深港关于海洋环境保护的一次深入交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海洋资源环境保护,更加重视以海定陆,加快建立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和海洋环境实时在线监控系统。

去年,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决定》和配套实施方案,制定《深圳市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印发《深圳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2018—2035年)》。

《深圳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提出,到2020年,重点打好治污攻坚战;到2035年,在国家要求的“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基础上,率先实现生态文明制度的全面落实。“这是深圳市首个在海洋生态环境方面的专项规划,对于整个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将是实施环境生态管理一个基本性的依据。”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副总规划师樊行说。

对于河流污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开展珠江河口区域水资源、水环境及涉水项目管理合作,重点整治珠江东西两岸污染,规范入河(海)排污口设置,强化陆源污染排放项目、涉水项目和岸线、滩涂管理。

住在坪山河附近的居民应该都很熟悉民间河长彭小辉。鸭舌帽、冲锋衣、牛仔裤、运动鞋,这是他日常巡河的装备。“河水浑浊,有施工污水、生活污水混合……”这是他在日记本里对坪山河某河段的河流水质描述。他会特别留意和上一次来看时发生变化的地方,按照他每周来1—2次的频率,足够准确掌握治污工程的进度和变化。

2018年3月19日下午,首届东江流域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联席会议在东莞举行,会议相关资料显示,深圳市级河长人均巡河8次,在六市中最多。同时,深圳在国内首创河务“巡、办、监、结”全流程一体化管理平台,上线了河长制公众服务APP,全国首创护河特色U站,各区已全部组建起“河小二”志愿者队伍,配备河道警长。

近日,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19年将加快全市“互联网+河长制”建设,在河长制基础上创新实施湖长制,实现河长、湖长制全覆盖。同时统筹考虑陆地海洋,创新耕地保护利用模式,推行海域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红线监管体系。

深港联手制定大气环境治理标准

“深圳市2018年‘利剑二号’环保专项执法行动正式开始!”2018年4月3日上午,深圳市副市长黄敏在启动仪式现场宣布。4月10日夜间,一场扬尘突击检查来临了。宝安区对煜硕码头及周边区域进行拉网式排查,针对沿江高速福永出口煜硕码头砂石堆场、预拌混凝土搅拌站、搅拌车扬尘等污染严重问题,开展了专项突击排查,对污染企业和车辆进行查处。

从“利剑一号”到“利剑二号”,严厉的执法手段凸显了深圳对污染防治共建的决心。不仅如此,深圳还在2016年创设“违法者主动道歉承诺从轻处罚制度”,达到了一定预期惩教结合的执法效果。

“强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实施更严格的清洁航运政策,实施多污染物协同减排,统筹防治臭氧和细颗粒物(PM2.5)污染。实施珠三角九市空气质量达标管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强调大气污染防治的合作。

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鲁修禄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可以从3个方面先行先试。首先,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蓝天保卫引领示范区,为全国各区域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提供经验。珠江三角洲要协同治理臭氧和PM2.5,进一步提升优良天数达标率,还需要加大力度、科技支撑,开展更精准更精细治污。其次,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深化碳排放交易。第三,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无废试验区”。

2月24日,深圳市生态环境局透露,粤港澳三地正在共同编制《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深圳将推动深港双方联手打造大气环境治理的区域标准,并有望推广至粤港澳大湾区。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表示,将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全面推进机动车、工业VOC、工地扬尘等大气污染治理,推动逐步扩大珠三角船舶排放控制区,力争PM2.5年均浓度2020年低于25微克/立方米,大气质量达到欧盟标准。

据悉,2018年深圳市制定了《2018年“深圳蓝”可持续行动计划》,部署的125项具体任务均顺利推进。2018年全年深圳市PM2.5累计平均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微克/立方米,为珠三角最优水平。(●南方日报记者郭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