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陶倩2019-03-22 09:52内容来源:宝安日报
福城街道召开外来人口融合发展座谈会,进一步拓展促进居民融入社区的途径和方式。
“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去年10月,福城街道就开始酝酿关于深化基层治理改革、推动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的实施方案,并于2019年1月印发、实施。在福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冯瑞看来,街道是国家、省、市、区各级决策部署的重要抓手,是直接面对广大群众、负有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职责的基层单位,肩负各级决策在基层落地生根的重任,而街道下辖的社区则是治理体系的“底盘”。
在这一轮基层治理探索中,福城以社区为基本单元,通过整合街道与社区两级力量再下沉至社区,把大家参与社区建设和治理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进一步拓展包括外来人口在内的所有居民融入社区的途径和方式,积极探索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今年以来,福城街道下辖的5个社区主动参与探索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积极性高涨,一场千头万绪的立体性探索正在福城生动展开。
“福城第一课”在社区、学校、企业全面铺开,累计培训2.3万余人次。
“新鲜血液”输进社区
打造社区“复合兵种”
社区治理的成效如何,干事的人是决定性因素,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社区基层队伍至关重要。
探索新一轮基层治理改革,福城将社区摆在重要的位置,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新鲜血液”输进社区,优化社区组织框架,明确职责岗位任务,着力解决社区管理服务存在的基层治理职责不够明晰、部门社区条块合力不足等常见问题。
按照市、区组织部门关于基层治理工作的精神,福城切实加强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等方面的保障,选派5名科级干部到福民、茜坑、桔塘、大水坑和章阁社区担任第一书记(其中3人为区委组织部在全区择优选派),同时在街道甄选15名政治坚定、业务过硬的骨干担任社区党建指导员、管理指导员、文体指导员。
由此,原有社区党委领导班子组织框架得以优化,设书记1名,第一书记1名,副书记2名,委员4名,党建指导员1名。在这个框架下,社区党委书记主持党委全面工作,和第一书记互为AB角,实现职能互补;2名副书记中的1名由社区管理指导员担任,社区管理指导员由街道选派政治素质过硬、善带队伍、执行力强的干部担任;社区党建指导员承担党委班子副职职责,行使相应职权,参与班子分工和重大问题研究决策。社区党委设兼职副书记1名(不占职数),由党员社区民警担任。
社区党委(工作站)内设机构分设社区党建办、社区管理办、社区服务办、综合事务中心,“三办一中心”按照功能职责,再细化各功能组,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开展工作,又协同形成合力,分工不分家,配合不推诿。
“这种结构调整夯实了社区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社区领导班子成员多元化、力量更全面,形象来说,就是一支‘复合兵种’队伍,能发挥各自的工作经验优势。”福城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新鲜力量的注入“活化”了社区血液,大力推动福城基层治理不断走向深化。
大水坑社区工作人员穿着行军鞋,参加安全巡查、“扫楼”等工作。
整合力量下沉社区人人配备行军鞋
与社区组织框架优化同步推进的,是街道与社区两级力量的整合与街道一级力量的下沉。
在章阁社区,原是福城街道五级执法员的严毅,现在有了全新身份——社区党委副书记、社区管理指导员,肩上担负着城市管理、劳动安全、治安和交通等管理职能。这些下沉的力量具体能做什么?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章阁社区,黑煤气藏匿点越来越隐秘,导致日常巡查打击黑煤气工作难度增加。在社区党委部署下,严毅带领基础管理网格组、治安城管网格组、执法组开展黑煤气排查整治行动,一旦发现“以车代库”销售燃气的货车和小面包车,当场就能做好取证工作,并对发现的“黑煤气”和车辆进行暂扣。行动处理快速、有效。
今年以来,类似这样的基层治理小故事每日都在福城5个社区出现。
今年1月,福城还将956名网格员、交通协管员和劳动、安监、市容、治安巡查员统一下沉社区,由社区党委、工作站统一管理调配。由此,社区能集中整合力量,发挥联动效能。在各社区党委统筹协调下,各社区回应群众诉求更加迅捷,一些社区的治理顽症迎刃而解。
“基层的执法力量的确是充足了,社区党委能调得动这些综合力量,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可以马上赶到、即时跟进处理。”对于街道下沉的各方力量,章阁社区工作站负责人言谈中充满了肯定。“过去,社区的问题,工作站看得到,想管却没有执法权,而执法队管得到,却看不到。如今,更多执法力量驻扎社区,既解决社区管理执法权限的问题,又解决执法队执法滞后的问题,实现精准执法,效果立竿见影。”上述负责人介绍。
真正实现把各方力量“沉”到社区中去,变“等问题”为主动“找问题”,在社区就能解决问题,这种生动的基层治理实践正在让福城变得更有活力。实践中,迷彩行军鞋是福城街道、社区各方力量行走、巡查的一个“标配”。
“区委组织部大力倡导‘一线工作法’,在福城,我们将之具化为‘行军鞋精神’。穿行军鞋是为用真诚、日常的工作状态让社会各界感受到党委政府一直在为这片土地的蝶变而努力,希望行军鞋能成为福城党员和干部队伍身上的标签,多行走在辖区内街小巷、河道旁、拆迁现场以及艰难险峻的工作环境中,找准群众所盼、所期、所想,将群众问题落细、落小、落实,用奋斗打造福城干部的底色。”冯瑞说,当前,街道、社区、股份合作公司三级党组织书记坚持每周不少于4个小时,每周4-5次行走福城、丈量社区,发现问题,治理乱象,开展服务。
“我们大水坑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几乎人人有一双行军鞋。”大水坑社区工作站负责人说,每周三“安全日”,社区领导班子以网格员的身份开展安全夜查行动,警区民警、各股份公司班子成员,劳动安监、基础管理、治安城管、交通管理网格组成员及值班组成员人人着行军鞋,参加安全巡查、“扫楼”。着行军鞋到一线工作在福城党员干部队伍中蔚然成风,在巡查、修路、治水、环境提升的现场,看到的一双双行军鞋已成为福城人脚踏实地开展工作的象征,是“奋斗福城”的具体化。
茜坑社区开展服务群众大集活动,将服务送到居民身边。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打造公共服务“福城样本”
今年2月,冯瑞用一种新方式召开街道党工委工作会议,他着行军鞋当“导游”,领着街道“两代表一委员”、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学校、工商联、同乡会的代表,实地参观道路改造、治水提质、公园建设、民生微实事等现场,感受2018年福城的变化,再看今年的产业项目、学校建设、文体项目,现场勾勒发展蓝图,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愿景凝聚人心。
在富士康北门,他屡次提及,“行走福城”时,看到一大群青工蹲在网吧外集体刷手机,这一现象令他深感心痛。他为此反思,并下定决心改变这种现状。在2019年的福城街道党工委工作会议上,冯瑞旗帜鲜明地提出,重点破解外来人口社会融合程度有待提升、公共服务不够精准等治理困境,通过做强多样服务“聚人气”、做优公共服务“强黏性”、做实民生项目“入人心”,构建立体式、家园式公共服务网络,要推动实现福城社会结构从二元分化向多元化融合转型。
不难看出,此番福城深化基层治理改革,以服务为根本,寓服务于管理当中,除却上述下沉力量大力抓乱象整治外,更强调抓人文关怀,以“绣花功夫”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在推动人口结构融合上,社区党建指导员、文体指导员发挥着不可替换的作用。“党建指导员重在承担指导、协调、推动和落实社区党群建设和共建共治工作的职能;而文体指导员则瞄准福城青工居多、人口年轻化的特点,通过组织各种文体活动,以文娱为纽带,团结凝聚广大青工,不断扩大这些产业工人的‘朋友圈’。”福城街道相关负责人如是介绍。
“福城第一课”在辖区全面铺开,累计培训2.3万余人次;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突出“服务主业”,调整、完善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布局,服务功能直接面向群众;构建“线上线下纵横服务网”,为居民、产业贡献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社区服务;在各社区和商圈市场举办便民服务大集、企业服务大集,建立固定便民服务阵地,把便利和实惠送到居民、产业奉献者家门口;设共建共治“积分银行”,评选“社区好人”“诚信商户”等荣誉称号;紧贴居民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和青工群体需求开展民生微实事项目设计,实行“居民群众点菜、党委政府买单”,努力实现需求服务精准对接……从各社区这3个月的实践轨迹来看,一个个鲜活的新项目、新名词从社区跳出,进入大众视野,融入他们的日常工作生活,激发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我们就是要让外来群体知道,在福城可以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享受均等的公共服务,从而唤起他们对福城的认同感。”福城街道相关负责人坦言。
龙华新闻记者 黄晓华 通讯员 伍秋蔚/文 记者 陈建华/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