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民治党建融合把舵领航 善搭平台激发活力

编辑:陶倩2018-12-04 07:59内容来源:宝安日报

新闻提要

设立街道12年来,实际人口从30万人增至87.5万人,居民的参与意识不断增强。

民治街道举办丰润社区共同治理联盟示范社区观摩交流活动。

深圳规模最大保障性住房小区龙悦居的居民、物业人员欢唱原创歌曲《龙悦之歌》。

北站社区党组织联席会共商共议社区事。



丰润小区的沿街店铺超门线经营的现象已不复存在,党员和群众组成的文明劝导队发挥了作用;深圳35年来最强台风“山竹”肆虐过境,民乐社区党委牵头,各党支部、业委会、义工队一呼百应,组队清洁家园;在前不久结束的民治街道第一届社区议案大赛上,16个议案聚焦文明养犬等问题,居民共商共议社区事……

地处五区交会之处,多年来民治街道的定位从特区“后花园”到“城市中心功能拓展区”、城市副中心、特区一体化示范区,再到今日的深圳都市核心区。不断升级的定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民治充满机遇,也充满挑战。设立街道12年来,实际人口从30万人增至87.5万人,居民的参与意识不断增强,更多的商业楼宇和花园小区正在建设……基层治理成为时代发展交给民治的一个重要课题。

缘于此,近年来民治街道因地制宜、大胆创新,相继探索出北站社区党组织联席会议、丰润花园“一核多元”治理模式,以及以西头新村、南景新村、创业花园小区为代表的多种城中村自治经验,发挥党建核心引领作用,激活社区共治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今年5月,民治街道被确定为全市创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先行街道,在原有探索成果的基础上,从治理制度建设、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社会矛盾预防和化解机制建设、公共安全建设、社会心理服务等多个方面,系统性地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打造“一核多元”共建治理升级版,组建起13个社区共同治理联盟,以开放性架构吸纳各方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党建“扛鼎”让基层党组织力量澎湃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最能真切地传感群众的呼声、基层的诉求,基层党组织要担负起统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扛鼎”之责,让党组织的服务管理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的每一个末梢,确保基层社会治理的正确方向。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路,民治以人口激增、人员结构多元、组织形态多样、社会诉求多层的北站社区为“试验田”,开始了激活党组织活力的探索。

北站社区是与深圳北站同步成长的年轻社区,自诞生之时就在寻求如何形成更大的凝聚力,30多个政府部门在此驻地,花园小区与城中村比邻而居,社会治理工作千头万绪。

社会治理如何破题,沿着党建融合带动社区共建的思路,2017年,民治街道党工委指导北站社区成立社区党组织联席会。联席会由北站社区党委牵头,将北站联合党委等28家驻社区党组织纳入管理,按照“党建引领、抱团服务、共建共享”的要求,构建“社区+车站+学校+商圈”共商共治平台。

位于北站社区的龙悦居是深圳市规模最大的保障性住房,面对公共租赁住房小区这一社会治理的新领域,党建融合的作用更加突出。去年,在北站社区党委指导下,龙悦居成立3个党支部,第三党支部副书记屈强感慨,“党组织把人心和资源聚拢起来,现在3个党支部带着小区20多个组织开展活动和服务,大家目标一致。”

北站党组织联席会试点经验也开始在其他社区落地。民泰社区商业氛围成熟,但“钟摆人群”集中,居民归属感较弱。由民泰社区党委牵头,通过整合社区众多互不隶属的单位党组织,成立了民泰社区党组织联席会,构建起“社区+商圈+学校”共商共治的新格局。

“盆景”变成一道道独特的“风景”,北站和民泰的实践不是特例。民治街道秉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不断创新和深化党建引领格局,以党建融合带动社区共建的思路统领,促进党建资源整合,形成各组织一盘棋的良好格局,进而实现对社区的精细化管理、精准化服务。

善搭平台13个社区共同治理联盟落地

丰润社区是个老小区,停车难问题困扰着居民。社区要不要建立体停车场?今年初,社区党总支牵头组织召开社区议事会,经过物业、业委会、各社区组织、居民代表等多番讨论及意见征集,最终决定不建。虽然没建起来,社区党总支书记付敏却觉得这不是个“坏消息”,这是大家充分研究后给出的答案。在丰润,关乎居民生活大大小小的事,都会在社区议事会这个平台得到充分的讨论,大家的事大家议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丰润这种由党组织牵头,各单位、各社区组织、居民代表共商共议的“一核多元”模式结出了可喜果实,也为在辖区全面铺开工作打下了基础。如何打造“一核多元”的升级版,搭建一个开放性架构吸纳各方力量参与,形成分工负责的治理模式,实现优势互补?今年以来,民治街道实地调研各社区共建主体、议事工作平台建设、社区自治力量、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外来人口参与社区治理等情况,并在系统梳理辖区12个社区党委、92个党支部、18个“两新”组织党组织、17个党群服务中心、21个居委会、135家物业公司、37个业委会、20家社区股份公司、21个社区警务室、21个社区议事会、12个社区议事厅等各类主体的基础情况后,组建成13个社区共同治理联盟。

机制保障+扶持成长,随着《民治街道社会治理主体权责清单》《民治街道社区共同治理联盟章程》以及新修订《民治街道社区议事工作指南》的出台,社区共治机制有了更清晰的指引。同时,街道全程指导社区共同治理联盟工作,并成立13个社区智囊团提供“智力支持”,社区共同治理联盟工作模式全面开花。

共享秩序精细服务夯实安全基础

夜晚走在路上的民治居民不时会遇到戴着肩灯、红袖章的治安巡逻员。这是民治街道正在开展的“萤火虫”工程,将网格员、市容巡查队、联防队、物业管理处安保人员等力量整合起来,为居民营造一个平安的社区环境。

同时,结合辖区社会矛盾纠纷的类型,民治正在编制《民治街道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工作指引》,各社区将以网格分片包干形式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滚动排查和预警,力争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在刚结束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论坛暨民治街道共建共治共享先行街道创建工作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和街道、社区相关负责人,社区共同治理联盟代表等齐聚一室,共议基层社会治理的热点难点问题。

其中,如何让现有的组织架构迸发更大的活力成为与会者关注的焦点。“先联后创”——一直关注龙华区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的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曾锡环给出了这四个字,这也和当下民治的工作思路不谋而合。

社会治理工作不是一味的突破,而是激活原有资源做更有针对性的升级,在社区公共治理联盟建立后,民治针对辖区特点,继续推动有针对性的“小创新”,搭建便于各方参与的平台。

“专业社会组织+特色工作室”模式有序建立,让辖区原来注册的65个社会组织发挥特长;“物业管理联盟”行业自治模式探索,让物业管理处有了一个“家”,可共商共议;《民治街道外来人口融入共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出台,针对“潮汐族”的相关平台与服务更系统化……

随着民治这场系统性的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的全面推进,一个“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每位民治人都有平台、有渠道为家园建设发挥自己的才能,每个民治人都“共享”着“共建共治”带来的成果。

龙华新闻记者 王雪敏 通讯员 邓才斌 袁甲清 罗育方/文 记者 蔡维泽/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