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秋冬季节 谨防六类呼吸道传染病

编辑:陶倩2018-11-05 09:40内容来源:宝安日报

新闻提要

秋冬季是感冒、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呼吸道疾病一般是由病毒、细菌通过空气传播、飞沫经呼吸道进入体内而引发的,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受气候和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在炎热、潮湿的夏季,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病情会在较高温度和较大湿度的条件下逐渐减轻,随着进入秋季温度逐渐降低,病情又会复发。今年深圳地区入秋的节奏差不多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在这气温、湿度都明显下降的时节,人体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忽冷忽热的刺激,给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机。

龙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广大市民,秋冬季常见传染病主要有流感、腮腺炎、水痘、猩红热等。在天冷加衣的同时,还要做好相关预防措施,谨防呼吸道传染病的突袭。

流感

发病机理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抗原变异性最强,常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乙型抗原变异性较弱,可引起中等流行或局部暴发;丙型抗原比较稳定,仅会引起婴幼儿和成人散发病例。流感的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但比普通感冒危险。

临床表现流感潜伏期短,通常为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患者体温大多在39℃以上,一般持续3至4天,同时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大便等消化道症状。

流感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病程一般在一周左右,预后良好。但是,患流感期间,人的抵抗力下降,其他致病菌的感染机会大大增加,易并发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等严重疾病。原有慢性心肺病患和老年患者预后较差,可能因心衰和呼吸衰竭导致死亡。

预防措施

1.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和新鲜。

2.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和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归来一定要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扔,不要随地吐痰。

4.加强体育锻炼,及时注射流感疫苗,增强免疫力。

5.工作、生活、学习要有规律,做到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

6.秋季气候多变,要随时增减衣物,合理安排好饮食。

7.季节性流感疫苗已逐步进入最佳接种时间,建议体弱或有基础性疾病的重点人群接种疫苗进行预防。儿童、老人等身体抵抗力低的人群为流感的高危人群,提前注射流感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流行性腮腺炎

发病机理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沬传播,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播。病毒由呼吸道侵入人体,引起腮腺或颌下腺肿胀。

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为14-25天,大多数发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不适症状。患者一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2-3天后,另一侧腮腺也肿痛,肿块以耳垂为中心,边缘界限不清。表面发热,手压时有弹性感和压痛,4-5天逐渐消退。少数病人有颌下腺和舌下腺肿胀疼痛症状。不典型病例无腮腺肿胀,而以单纯脑膜炎、睾丸炎症状出现,少数女青年可并发卵巢炎。

预防措施

避免与患者接触,给适龄孩子注射“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也有助于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生。

水痘

发病机理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小儿。水痘病毒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播,亦可因接触病人的衣物、玩具、用具等而得病。

临床表现全身症状较轻,皮肤黏膜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并伴有发热。一般自出疹前一日至出疹后五日或至皮疹全部结痂干燥前均具有传染性。本病潜伏期为2—3周。

病发时患者可有微热、全身不适、食欲缺乏、咳嗽或轻度腹泻等症状,常不被重视。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开始出疹,皮疹先见于躯干、头部,逐渐延及面部,最后到达四肢。皮疹分布以躯干为多,呈向心形分布,从斑疹-丘疹-水疱-开始结痂,短者为6-8小时,皮疹发展快是本病的特征之一,常伴有瘙痒感使患者烦躁不安。成人患水痘,其症状较儿童严重,表现为高热持续不退,全身症状严重,皮疹融合成片,并发症易见肝炎、肺炎等,应加以注意。

预防措施

及时隔离患者7-10天至全部结痂为止。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有条件可注射免疫球蛋白。流行季节前注射水痘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麻疹

发病机理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2-3年一次大流行。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

临床表现麻疹的潜伏期为6-18天。曾接触过麻疹患儿或在潜伏期接受被动免疫者,可延至3-4周。在潜伏期内可有轻度体温上升,病发后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流涕及眼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皮肤斑丘疹。

预防措施

1.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重要措施,其预防效果可达90%。

2.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一般病人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10天。接触麻疹的易感者应检疫观察3周。

3.患者衣物应在阳光下曝晒,患者曾住房间宜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

4.流行季节中,尽量少带易感儿去公共场所。

猩红热

发病机理猩红热为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称之为“烂喉痧”。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经由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经由皮肤伤口或产道感染。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

临床表现猩红热潜伏期为2-5天,也可少至1日,多至7日。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

预防措施

猩红热流行期间,对可疑猩红热、急性咽炎和扁桃体炎患者,均应隔离治疗;疾病流行期间,应避免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尤其是儿童。

风疹

发病机理风疹是由风疹病毒(R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包括先天性感染和后天获得性感染。风疹极易引起传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易感年龄以1-5岁为主,故流行多见于学龄前儿童。孕妇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后,虽然临床症状轻微,但病毒可通过胎血屏障感染胎儿,不论发生显性或不显性感染,均可导致以婴儿先天性缺陷为主的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如先天性胎儿畸形、死胎、早产等。

临床表现风疹潜伏期一般为14-21天。以前驱期短、低热、皮疹和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肿大淋巴结有轻度压痛,不融合,不化脓。于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初见于面颈部,迅速扩展至躯干四肢,1天内布满全身,但手掌、足底大都无疹。躯干皮疹一般持续3天(1-4天)消退。疹退时体温下降,上呼吸道症状消退,肿大的淋巴结也逐渐恢复,但完全恢复正常需数周后。一般病情较轻,病程短,预后良好。

预防措施

免疫接种是预防风疹的有效方法。风疹疫苗属于减毒活病毒株,使用已超过40年。单剂接种可获得95%以上的长效免疫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