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20个2018年龙华区“好家训好家风好家庭”候选家庭产生

编辑:陶倩2018-10-31 08:26内容来源:宝安日报

新闻提要

本报讯(龙华新闻记者 周德萌 通讯员 苏大鹍)近日,经过初步筛选,2018年龙华区“好家训好家风好家庭”评选活动已经产生20个候选家庭,并已进入网络投票环节。广大龙华市民可以进入“深圳龙华发布”微信公众号,进入“龙华好家庭评选”投票系统,选出自己心目中的“好家庭”。

今年9月份,龙华区正式启动2018年“好家训好家风好家庭”评选活动。活动期间,共收到全区各系统、各单位及社会各界800多份推荐报名材料。海选期间,活动主办单位龙华区纪委监委、龙华区委宣传部(文化体育局)、龙华区妇联还联合举办多场“好家训好家风好家庭”社区海选宣传活动和“学传统文化,建孝道家风”龙华区家风课堂活动,吸引许许多多的龙华市民参加。

日前,主办方经过初步筛选推荐报名家庭的事迹材料,从600多个参与家庭中,选出20个候选家庭。按照分类,“教子有方”类包括徐小明、赵亚冲家庭——书香萦绕的作家之家,陈氏家族——情牵两代的蓝天梦想,李献红、刘海燕家庭——见义勇为的父子传承,袁慧慧家庭——志愿奉献的欢乐一家;“夫妻关爱”类包括江顺枝、盛志茂家庭——携手同心的康复之路,史建伟、朱海英家庭——扶贫攻坚的温馨港湾,林静、许创家庭——消防一线的坚强后盾,刘新民、于丽家庭——互助互敬的幸福爱巢;“孝老爱亲”类包括华裔杨绍宗家族——跨越百年的家书故事,骆阳春、黄美芳家庭——用心经营的小家大家,莫荣家庭——永不放弃的无言大爱,陈光明、李红梅家庭——温馨和睦的教师之家;“廉洁敬业”类包括李直平家庭——冲在一线的“逆风而行”,艾克热木·艾山家庭——用心守护的“第二故乡”,王细生、余嵘家庭——优秀传承的勤勉之家,柴文浩、李玢家庭——敬业奉献的体育达人;“邻里友善”类包括唐祖斌、张燕琼家庭——志愿服务的义工家庭,辛钧辉、张莹莹家庭——播撒爱心的慈善夫妇,林卢贤、何丹琼家庭——不忘初心的爱心夫妻,陈建雄、曾瑞娴家庭——热心公益的党员之家。

昨日开始,评选活动已经进入网络投票环节。广大龙华市民可以进入“深圳龙华发布”微信公众号,点击“龙华好家庭评选”,进入投票系统,按提示投票。网络投票截止时间至11月3日。

即日起,本报也将推出“聚焦2018年龙华区‘好家训好家风好家庭’评选活动”系列报道,对20个候选家庭的事迹进行详细报道。

据悉,2018年龙华区“好家训好家好风好家庭”评审将采用专家评审、网络投票、联合审定相结合方式,最终将选出2018年10大龙华“好家训好家风好家庭”。


陈氏家族:情牵两代的蓝天梦想

陈智常与家人。

76岁的陈智常至今清晰记得19岁那年参军实现“空军梦”时的喜悦。那张参军喜报如今仍珍藏在家中,是陈智常的宝。说起这个“空军梦”,还源于70多年前他的父亲陈桂林和叔叔陈桂民兄弟俩为抗日血洒长空的鲜为人知的故事。战争岁月,这两位空军英雄驾机在蓝天守护着祖国大地的和平。正是在父辈的感染下,陈智常续写了两代人的蓝天故事。

婉拒家业兄弟二人志在蓝天

陈桂林在樟坑径小学念至高小毕业,便与弟弟陈桂民一起,被父亲送去香港读中学。陈桂林中学毕业,父亲希望儿子能回家继承生意。自小志向是学习工程技术振兴祖国的陈桂林毅然拒绝了,反倒向父亲要了2000元大洋去广州上学。时值1931年,日寇霸占东北三省。国民政府于1928年成立南京中央航空队,1931年扩建为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先后在洛阳、广州设立分校。陈桂林青年时对村里的陈安仁会开飞机很是羡慕,于是自费报考广东航空学校,入第七期甲班学习,毕业后到杭州笕桥空军军士学校任初级班飞行教官、空军军官学校飞行教官。

在陈桂林的熏陶下,同样在香港念完高中的陈桂民决定投奔哥哥报考航空学校。父亲不允许,陈桂民离家偷偷跑去杭州。1935年考进中国空军军官学校,毕业于第七期。1937年冬,随杭州笕桥中央航校撤退往昆明巫家坝的途中,与研究中国建筑史的著名学者梁思成一家在云南相遇,并结下深厚情谊。当同校第十期学员、林徽因的三弟林恒举行毕业典礼时,梁思成与林徽因夫妇便是陈桂民这批年轻飞行员的“名誉家长”。

1941年9月11日,在成都一次激烈的空战中,陈桂民血染长空,为国捐躯,时年25岁。1945年3月8日,陈桂林在四川凤凰山试飞时,因故障坠机。那时距离抗战胜利只有5个月,年轻的生命终止在那个俯冲的瞬间,令人扼腕。因报考航校时填报的是华侨地址,找不到亲属,部队只好将阵亡通知书寄给林徽因这位“名誉家长”。林徽因在一篇文章里说到,听到林恒弟弟的噩耗,接着又传来那批同学中第一个牺牲的陈桂民,自己捧着阵亡通知书,泣不成声。

继承父志续写蓝天故事

虽然当年父亲去世时陈智常只有3岁,但爱国救国的遗志在他幼小的心灵落了根,从小耳濡目染父辈英雄事迹,“风云际会壮士飞,誓死报国不生还”的铮铮誓言犹在耳边。1961年从广州八中高中毕业后,陈智常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后勤部汽车运输大队。虽然没驾机翱翔蓝天,却在空军部队当上中士班长,了却了他从小的“空军梦”。

复员后的陈智常在外贸企业工作至退休。退休之后,陈智常在家人的陪伴下,追随父辈的足跡,在重庆、成都、昆明、南京、台北……踏上了寻找他们的历程。为了寻找父亲和叔叔陈桂民的坟墓与资料,2013年以来,先后到昆明的中国空军抗日战争殉国将士墓、重庆抗战博物馆、台北忠烈祠、云南腾冲国殇馆、成都凤凰山机场等地查访。虽然没找到墓地,但从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了解到,“在艰苦的抗战中,中国空军有6164名飞行员和地勤人员阵亡或殉职,有7897名空军官兵负伤或致残”。陈智常说,在全国为抗战牺牲的飞行员中共有8对兄弟,其中一对是他父亲和叔叔,也是广东唯一的一对亲兄弟。

如今,年近耄耋之年陈智常还不时会跟后代讲起父辈的英雄故事。他希望,子孙后代们不忘家族里曾走出两位伟大的飞行员,更将他们伟大的精神铭刻在心。

龙华新闻记者 徐蔚昕(受访者供图)



徐小明家庭: 营造好家风 是一种家庭哲学

徐小明和赵亚冲夫妇与孩子一起交流,互相学习。

走进观澜大水坑聚能创客空间319室,可以看到一个图书馆,在只有60平方米的空间里,摆放着两套色彩鲜艳的桌椅,两边的墙上是隔板书架,上面摆放着图书和绘本。图书馆今年6月份正式成立,管理者是徐小明和他的妻子赵亚冲,这里现在已经成为徐小明儿子徐一航和一些同学放学后最欢乐场所。

言传身教培养阅读兴趣

徐一航1岁前,徐小明夫妇把他放在老家由老人照顾。赵亚冲来深圳工作半年后,回老家看望孩子,发现原本活泼的徐一航,变得十分胆怯。儿子的变化,让赵亚冲的心理受到冲击,赵亚冲没有犹豫,立即辞职,把孩子带到深圳,全职陪伴。因为夫妻俩都热爱文学,平时热衷参加文学活动,所以大部分的活动,赵亚冲都会把徐一航带上,通过集体活动,让儿子逐渐从封闭、内向中走出来,重新恢复活泼开朗的性格。

赵亚冲说,从徐一航2岁半开始,她就不间断地给他讲绘本故事,有意培养他的阅读兴趣。4岁半,徐一航已经可以表达很有趣的句子:“妈妈,绿萝的叶子肥嘟嘟的,好可爱。”“天空染黑了云朵。”……一句句清晰的语言,让赵亚冲敏锐地感受到,或许可以培养一下儿子的写作。

几年的陪伴学习,影响是渗透式的。在赵亚冲的引导下,徐一航在诗歌界崭露头角,多首作品发表在报纸等刊物上。

对待教育,赵亚冲一向不赞成填鸭式教育,而是更倾向于言传身教。“在学习中,我是一个陪伴的角色,我与儿子一起交流,互相学习。”

在与几个家长商量后,赵亚冲决定创办一间图书馆,一方面,能更好满足徐一航的阅读需要,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大家共同学习。

一条好家训营造好家风

每天下了班,徐小明先回家简单洗漱和就餐,然后就会到图书馆去。“周一我会给孩子们讲经典故事,周二是儿童诗歌,周三观影,周四由孩子创作绘本故事,周五是孩子们讲绘本。”虽然一天工作下来已经十分疲倦,但在提升孩子阅读兴趣这件事情上,徐小明做得乐此不疲。“我觉得是爱好在支撑吧,因为喜欢,所以才会坚持做下去。”徐小明说。

为了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徐小明和赵亚冲拟了一条家训,“读经典,识书香;勤力作,和亲邻”,即:阅读、写作、孝亲、睦邻。这么多年来,夫妻俩的努力并没有白费,今年8月份,徐一航通过龙华区作家协会的审核,正式成为协会中仅有的两名儿童会员之一。

如今不仅徐一航有很高的阅读积极性,1岁的小女儿也很喜欢阅读。赵亚冲说,女儿在图书馆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把小人书摊在地板上,一页一页地翻看。阅读的巨大影响力,往往是潜移默化的。赵亚冲说:“好的家风,是家庭的一门哲学课程,需要良好的家庭氛围,更需要家长以身作则。”她始终认为,阅读,就像生产力,孩子们在书本中看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和视野,更重要的是这些书本的内容会对他们的心智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龙华新闻记者 袁春燕/文陈建华/图



李献红、刘海燕家庭:见义勇为的父子传承

李献红一家四口。

下午6点,李献红和妻子刘海燕从民强社区工作站下班,回到位于民治派出所大院里的家。在回家的楼梯上,李献红环视派出所大院,十分感慨:“我在民治派出所住了20年,这儿就数我住的时间最久了。”

时间飞逝,转眼从事公安工作已经27年,虽然在工作中负了一身伤,他仍坚持工作在一线,服务群众、保护群众。一对儿女也在潜移默化中继承了父亲见义勇为的勇气和乐于助人的善心,把自己身上的正能量传递给身边人。

一身旧伤的“平民英雄”

李献红从1991年起从事公安工作,1996年入职深圳巡警支队,多次见义勇为,面对歹徒从未退缩,在群众遭遇危险时敢于挺身而出。他在工作中曾救过十三个人的生命,抓获嫌疑犯、小偷上百人,协助侦破案件十余起。在这耀眼功绩的背后,是多次因见义勇为受伤,全身夹带着八块钢板,左眼缺失,四级肢体残疾。李献红坐在矮凳上,手抚摸着曾经受伤的两只脚腕,“脚、手、眼睛、后颈、手指……都受过伤,身上断过五根肋骨。”尽管因为工作负了太多伤,依旧没有影响李献红的工作热情,每次伤口养好,他又立即回到一线,遇到有群众遭遇危险,他还是毫不犹豫挺身而出。

李献红回忆工作中的一次惊险经历:2000年在横跨布吉河的一座大桥上,他和十余名持刀的抢劫犯人对峙,在无路可退的情况下,抱着一名抢劫犯从桥上纵身跳下。李献红从小在黄河边长大,水性很好,凭借潜泳的本事逃过一劫,回想起那时的惊险场面,李献红直言“捡回了一条命”。

对于工作中遇到的危险,李献红总是悄悄瞒着,避免提及,害怕家人担心。在一次工作中他因车祸住院,直到第二天才肯通知妻子。对于父母,李献红更是不愿让老人担忧,拄着双拐回家说是脚扭伤了,身上的血口子也谎称被车刮破,尽管老人不会相信,他还是多少想让给他们一点安慰。

为了让刘海燕放心,李献红调职去了妻子所在的民强社区工作站,和她一起当起了社区网格员。“我在家是重点保护对象。”李献红说,因为伤病,家中家务、琐事基本都交由妻子打理,他笑称自己是家里的“大熊猫”,并对妻子的辛苦付出非常感激,自己能有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妻子的功劳更大。

见义勇为的父子传承

李献红和刘海燕育有一对儿女,儿子李凌霄学习绘画,女儿李博雯学习音乐,两人都是艺术特长生。虽然家中条件并不宽裕,李献红和妻子还是全力支持儿女们的兴趣爱好,宁愿自己苦一些、累一些,也要让孩子们自己选择未来的道路。

从小听着父亲见义勇为的事迹长大,孩子们也继承了父亲善良、勇敢、乐于助人的品性。在女儿李博雯读高中时,家里给她每周200元的生活费,有一次,一向节俭的女儿突然向父亲提出希望每周能多要100元。问及缘由,她告诉父亲,班上有一个同学家境不好,每周只有100元,为了让同学能有足够的钱吃饭,她想分一点伙食费给更困难的同学。对于女儿的善举,李献红非常支持,“我没有教给女儿什么,是她自己心地善良。”

儿子李凌霄在吉林动画学院就读期间,一次,李凌霄在路上目睹了一场车祸,一个年轻人倒在地上。李凌霄立即把伤者送到医院,用身上带的现金垫付了医疗费用,病人得以及时救治。为此,李凌霄在2012年被吉林动画学院评为“见义勇为”好同学。

今年10月,由李凌霄执行导演的国产动漫电影《昨日青空》上映,女儿特地从学校赶回家,陪爸妈一起去影院欣赏哥哥的作品。从对动漫一无所知到支持儿子走自己的道路,李献红在看见儿子的作品时长长地感叹:“孩子是真的长大了。”

龙华新闻记者 杨奕(受访者供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