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民治街道:“红色引擎”激发新动能 种出数字经济“高产田”

编辑:陶倩2022-07-01 15:36内容来源:龙华新闻

新闻提要

民治街道正加快推进北站国际商务区建设。

民治街道书记茶话会。

汇隆党群服务中心共商共建“HUI”客厅启用。


6月21日,深圳市委宣传部组织策划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活动,来到华傲数据技术有限公司。华傲数据通过数据和算法提高了疫情防控的效果和效率,被评价为“精准防疫的‘幕后英雄’”。“以数据之剑服务国计民生。”

华傲数据董事长、CEO贾西贝接受采访时,形容华傲人是一群“剑客”。而这群剑客便“隐身”在民治街道的汇德大厦。

在这座大厦的第12层,来自香港的“95后”青年陈逸文正站在梦想的起点。2021年,陈逸文与合伙人来到深圳北站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中心。“做大湾区最in的青年文化品牌。”他们成立了深圳市牡蛎文化有限公司,首秀便十分亮眼——成为文和友“深圳墟”的设计团队之一。

从汇德大厦步行5分钟,便来到汇隆中心,位于中心12层的美团大数据运营中心、智慧茶饮店,以及小巧的智能无人配送车等基于AI、5G、物联网等技术研发的产品,向人们展示出未来数字化消费新场景。

今天,行走在民治的大街小巷,都能听到这座城区砥砺奋进的声音。

国际商务区、中央活力区的优势叠加,越来越多企业和创新创业者选择在民治筑梦奋斗,这给民治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新课题。在“数字龙华、都市核心”建设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民治如何布局产业,服务企业,打造特色?深耕北站国际商务区经济“高产田”,撬动全域高质量发展;探索“党建+企服”模式,茶话会、早餐会等活泼亲切的政企互动频频上演;搭建更多平台,培育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热土,这是民治给出的答案。

“下一站,深圳北站。”高铁车厢的语音播报响起,五湖四海的追梦人来深的第一站。屹然挺立的高楼大厦,扑面而来的盎然绿意,擦肩而过的青春脸庞,拂去来深建设者身上的仆仆风尘,并发出无声却有力的邀请,由此出发,开启奋斗之旅。

2011年底深圳北站开出首趟高铁,10年时光流转,如今,从北站出发可乘车直达全国18个省(直辖市),而这也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北站所在的这座城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圳“十四五”规划,民治街道被纳入深圳“都市核心区”;北站国际商务区被确定为深圳重点片区之一;龙华区赋予民治“都市门户”的定位,要求民治在推进“数字龙华、都市核心”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表率。

北站国际商务区是全市重点片区之一,总规划面积17.34平方公里,核心区规划面积6.1平方公里,定位打造世界级“国际会客厅”,加快推进北站国际商务区的建设成为民治街道党工委重点工作之一。

为了给优质产业提供充足发展空间,民治街道在征地拆迁、土地整备等问题上动真碰硬。2021年,民治街道提前3个月超额完成减存量任务。与此同时,民治街道积极推动北站壹号产业载体投入使用,推动徽商银行、国信资本等重点企业落户。2021年,北站国际商务区完成投资203.15亿元,持续领跑全市重点片区。

有了高楼,有了优质配套,要如何激活发展动能?数字经济的浪潮澎湃而来,拥有地理之优、产业之新、创新之力的民治,正成为数字经济创业创新的沃土。

“我们对民治发展数字经济的广阔前景充满信心。”蔡松晏是深圳市易晨虚拟现实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企业入驻深圳北站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中心以来,他信心满满。蔡松晏表示,民治有着深厚的行业积累,如今提出打造数字城区更是和公司的发展战略不谋而合。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区、街道一系列的人才政策等,都会成为公司发展的沃土。

“80后”蔡松晏是民治数字经济创新创业的代表。在他的身后,电子商务、共享经济、互联网金融、信息消费等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正在民治蓬勃发展。

目前,北站国际商务区上市企业达8家、总部企业增至14家,初步形成数字经济、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集群发展态势。

而在龙华区首批数字经济示范楼宇及园区数字园区的名单中,辖区汇隆商务中心、国际创新中心、龙华科技创新中心、北站壹号榜上有名。北站国际商务区成为龙华数字经济的龙头,充分释放的“数字经济”力量正化作“汩汩甘泉”滋养着片区经济“高产田”。

美团(深圳)全国生活服务消费大数据运营中心。


机制红色引擎点燃企业发展动能

站在汇隆党群服务中心的落地玻璃窗俯瞰,不远处,北站中心公园,草木葱茏,绿意盎然,脚下,一列列高铁如巨龙般蜿蜒,徐徐驶出站台。作为龙华区首个总部大厦党群服务中心,自去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以来,一场场政企交流会、商务洽谈、关爱活动在此举行,如同一个强磁场,凝聚起企业发展的信心。

“做好北站国际商务区企业群的企业服务工作具有风向标意义。民治街道党工委结合北站国际商务区的特点,积极打造以‘党建+企服’为特色的环深圳北站党群服务圈,力求以红色引擎带动和激发企业发展强大动能,助力企业出圈!”民治街道党工委书记表示。

经过一年发展,以汇隆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整合深圳北站片区人才、阵地、服务等资源的“十分钟环深圳北站党群服务圈”已初具规模。

企业每解决一个难题,就能让他们往前多跨一步。民治街道定期开展书记茶话会暨“民智”恳谈会,民治街道党工委书记及街道相关负责人与企业代表围坐一堂,问需问智。“这项活动的真正生命力在于解决问题,不‘打太极’、不‘打哈哈’;街道要有为企业服务的真心,有闭环处理问题的机制。”民治街道党工委书记在茶话会上真诚发言。

在街道层面搭建企业表达平台,让企业代表们在茶话会轻松的氛围下畅所欲言、共谋发展,这是民治街道基层治理的创新举措,也是党建强企“联合行动”“强党建促发展”的生动实践。“氛围轻松、自在,能让企业畅所欲言,实实在在地得到政府的帮助,解决难题。”深圳市福盈混凝土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书钦在参加茶话会后表示。

一个铁盘,一份简餐,5月25日,民治街道创新推出了“早餐会”政企沟通模式。每天由街道主要领导约请一名重点企业负责人共进早餐,现场气氛融洽,如老友聊天闲谈,企业负责人讲出诉求建议,街道现场回应,并给出解决方案。目前,民治街道先后与美团科技公司、美兆环境科技公司、有方科技公司、宝明科技公司、凯东源现代物流公司等25家重点企业负责人座谈,涉及互联网科技、环境工程、安全生产、汽车销售、金融、能源、材料、物流等领域。

“希望试点无人机配送物流服务”“请求协助推进危房安全监测项目”……早餐会上,美团科技公司、有方科技公司等企业提出具体诉求和意见建议。相关职能部门现场调研美团无人机“停机坪”选址问题,项目预计8月份试运营;民治街道安委办已对接有方科技公司推进危房安全监测项目。

针对“茶话会”“早餐会”等服务企业的活动,民治街道还探索建立了企业问题、诉求闭环处理销号工作机制,安排专人收集企业反馈问题及诉求,建立健全相关台账,限时3天回复企业办理情况,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同时,街道督查部门协同做好问题跟踪督办,推动企业问题和诉求定期销号、动态清零。

深圳北站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中心启用以来,为广大港澳青年在龙华创新创业、施展才华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深圳北站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中心。


特色

打造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热土

走进位于民治街道白石龙社区的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往昔革命风流、沧桑记忆徐徐铺开。81年前抗战时期,一场惊心动魄的“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曾在此上演,邹韬奋、茅盾等数百名爱国民主人士与文化人士为躲避日军搜捕从敌占区香港逃离后,白石龙便是脱险的第一站。穿越时空,民治人民与香港爱国人士惺惺相惜、抗日救国的生动故事让人心潮澎湃。

纪念馆后方不远处,高铁列车在楼群中飞驰而过。如今从深圳北站出发,到达香港西九龙站仅需18分钟车程。随着深圳北站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中心(以下简称“双创中心”)和香港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落地民治,两地的交流互动更加便捷频繁,更多的香港青年才俊奋斗龙华、筑梦民治。

6月19日,民治街道举行“携手同心·一起向未来”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主题活动。现场,一首《我和我的祖国》,一首《狮子山下》,悠扬的旋律传递着浓浓的家国情怀。

来自香港的青年郭先生上台分享了在民治的创业体会,从事智能产品研发的他,在多个渠道了解双创中心的优惠政策后,决定安心在此开创事业。“企业入驻后,不仅能享受到房租和物业管理费两年全免,还可获得入驻补贴、优秀人才生活补贴等各项补贴。”郭先生感慨,这对初创企业来说非常珍贵。同时,民治的营商环境也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贴心的零跑腿注册等服务,及时帮助企业解决了问题。

走出深圳北站,步行几分钟就能到达汇德大厦,双创中心位于大厦第12、13层。工作日的下午,双创中心内的年轻人忙碌着,郭先生就是其中一位。进行头脑风暴的团队、键盘上没有停下来的手、全天待命的一站式服务平台……龙华区双创中心启用以来,为广大港澳青年在龙华创新创业、施展才华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协会主席团秘书长陈振宇透露,截至目前,龙华区双创中心为港澳青年团队提供入驻政策咨询超过760场次,接待超过150个港澳青年团队参观,收到港澳青年团队及港澳青年企业入驻申请意向110余份,25家企业或团队已通过专家评审正式入驻,其中不乏高科技企业。

“深港交流密切,从81年前的同心营救到最近的携手防疫,未来我们还将在龙华共同奋斗,在民治街道这片热土上,共同追梦,实现自我。”陈振宇说道。

同心同行,前景辽阔。接下来,民治将用好辖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中心、深圳北国际人才驿站、香港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等重要平台,扎实推进国际化街区、国际人才街区建设,在深港两地人才、资源、文化等领域持续深化探索,努力创建深港创新创业文化交流的示范标杆。同时,将积极对接香港金融、科技等领域企业,努力建设深港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

记者 王雪敏 雷钦健 通讯员 梁淑萍 罗育方/文 记者 蔡维泽/图


[编辑:陶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