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区建筑工务署(区轨道中心)匠造精品工程构筑龙华美好未来

编辑:陶倩2022-07-01 15:26内容来源:龙华新闻

新闻提要

龙华区中医院。

大浪体育中心和大浪文化艺术中心。

福民学校。


“建筑龙华匠造未来”,4月以来,这句铿锵有力的口号响彻区建筑工务署(区轨道中心)各类政府工程项目一线。

去年,区建筑工务署高效完成与原区前期中心(区轨道中心)机构整合及业务融合,切实推动项目前后期一体化运作。作为区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及负责全区轨道交通规划研究、建设协调单位,区建筑工务署(区轨道中心)是缔造龙华人民未来幸福生活的奋斗者,是匠造龙华“都市核心”未来的建造师。在龙华锚定全面建设“数字龙华、都市核心”目标,大踏步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之际,该署与全区各部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弘扬奋斗精神,汇聚奋斗合力,以新担当新作为开创区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及轨道交通规划研究、建设协调工作新局面,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匠心匠造一批具有标志性、辨识度的精品工程,助力龙华加快建设高品质高颜值城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以党建为引领

用制度守底线

翻开区建筑工务署2022年任务清单,不难发现,这又是极富挑战的一年:在建项目97个,前期项目148个,其中49个项目计划年内开工,涉及项目总投资633.79亿元。

“项目做实做细做好的关键,在于党建的引领和制度的完善。”区建筑工务署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区建筑工务署坚持党建引领项目高质量建设。为充分发掘党组织资源优势,结合署内实际,该署构建了“1(党总支)+4(党支部)+N(临时党支部)”组织体系,通过打造“红色矩阵”,培育“红色动能”,激发党员干部内生动力。

在年初疫情缓解之后,该署以“夙兴夜寐”的精神,“今夜就战”的状态,全力促进固投重上“快车道”。该署找准党建工作切入点,创新开展“工务讲堂”活动,组织调研装配式建筑、智慧建筑等新技术应用项目,以具体业务检验党建工作成效。

在党建引领下,区建筑工务署全面深化机关文化创建,探索实施“人人共建、人人共治、人人共享”的机关文化治理新模式。为夯实署内文化认同根基,共同构筑全署“根”和“魂”,该署经过评选,将“建筑龙华匠造未来”确定为宣传口号,秉承“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核心精神,鼓舞和激励全署上下积极投身到项目建设中来,引领各项工作开展,匠心匠造精品工程,构筑龙华“都市核心”美好未来。

与此同时,区建筑工务署坚守制度底线,健全安全文明施工、三防、突发事件应急处置“1+N”管理制度,探索实施在建项目质量安全量化评估“红黄绿牌”制度,制定廉政建设“十项重点”,坚持正风肃纪,努力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

以重点领域为抓手

用先进思维管项目

“无奋斗,不龙华”!面对新的挑战,区建筑工务署聚焦国计民生发展重点领域,加快推进一批民生实事、重点工程项目建设。

该署聚焦“学有优教”,第二十七高级中学等8所学校已开工建设,力争年内龙华学校等17所学校全面开工,福民学校、龙华区职业技术学校等11所学校年底完成交付使用;聚焦“病有良医”,龙华区人民医院主体结构封顶,龙华区中医院开工建设,力争龙华区中心医院扩建工程西区外科大楼、龙华区综合医院基本完工;聚焦“龙华IP”,稳步推进龙华区图书馆、群艺馆、大剧院,大浪体育中心和大浪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建设,龙华文体中心已于6月顺利开馆运营;聚焦“畅通龙华”,建设完成油松路等20条道路,打通观盛四路、龙胜旧村片区城市更新单元配套道路、临宝街、爱义路等5条断头路,畅通交通微循环;聚焦“产业服务”,力争清湖文化产业园二期项目年内开工建设,高效推进重点地块场地平整,有序推进北站国际商务区03-06和03-07地块场平工程、九龙山数字城重大项目场平工程等9个场平工程项目建设;聚焦“龙华速度”,积极研究、完善轨道交通体系,协调推进龙华区轨网加密工作,推动将轨道18、21、22、25、27等尽可能多的线路纳入深圳市轨道交通五期建设规划。配合开展鹭湖片区轨道交通规划研究,协助加速形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此外,在轨道交通方面,将深入开展轨道交通相关课题研究,以科学合理的研究成果为支撑,争取在建设时序及方案设计等方面获取更多的主动权、话语权。配合推动深汕高铁、深茂铁路联络线、深大城际、深惠城际建设,以及持续开展上述线路和有轨电车运营安全检查工作,确保轨道建设及运营安全。

为顺利推进项目实施,区建筑工务署坚持目标问题导向,优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体系,以集群化思维,按教育、医疗、文体等项目类别划分5个工程部门,实现同类项目同一部门统筹管理。项目实行主任负责制,组建22个项目组,实现项目从立项到竣工决算的全过程管理。该署坚持工程建设标准化,编制房建和市政全过程项目管理工作指引并印发简版操作流程及手册等,工程变更实行“先事项审批后财务审核、分类分级审批上会模式”,构建项目管理标准化体系。在质量、安全管控方面,则坚持多维化,通过制定现场质量安全管控系列应知应会手册、现场常见隐患及规范做法系列汇编、在建项目质量安全量化评估管理系列制度等方式,构筑质量安全管控体系。

以数字赋能管理

用创新驱动发展

区建筑工务署结合信息化平台试行BIM月报制度,并开展BIM相关的系列讲座培训。就在不久前,区建筑工务署龙华区中医院项目传来喜讯,该项目分别获得2021年第十二届“创新杯”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大赛“医疗类BIM应用一等成果”,以及2021年第十届“龙图杯”全国BIM(建筑信息模型)大赛“设计组三等奖”。两项大奖均为鼓励创新实践,推动建筑行业信息化建设而设立。龙华区中医院项目在建设之初,便组建经验丰富的医疗BIM团队,利用BIM技术全过程服务项目建设,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最小成本实现最大价值,为现代特大型综合医疗建设提供新的建设思路。

据区建筑工务署介绍,今年以来,该署抢抓“数字龙华”发展机遇,加强与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的合作共建,结合鹭湖片区等重点区域建设,积极探索开展BIM、CIM等新技术的应用工作,推动数字技术与工程建设全周期的深度融合,释放数字创新动能,将更多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打造成未来城市的样板示范。

在以数字赋能管理的同时,该署还以创新驱动发展,通过建立和完善项目储备库,探索实施项目资源要素的集约管理,实现同类项目的资源共享、要素互补。积极开展“IPMT+监理+EPC”等新型建设管理模式研究,组建技术委员会,以标准化推动设计、招标、施工、监督等模块的规范化和优质化管理,确保高品质方案落地。

下一步,该署将进一步健全全流程项目管理体系,加强人才培养,优化管理流程,全力打通项目前后期一体化运作方面的问题症结,努力实现机构合并后“一加一大于二”的质变。

记者 金璐 通讯员 张佳如 黄静 文/图


[编辑:陶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