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龙华疾控人 防疫先锋军

编辑:陶倩2022-07-01 15:11内容来源:龙华新闻

新闻提要

龙华疾控党组织驻流调专班党员代表宣誓合影。

在龙华区新冠疫情防控中,龙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龙华疾控)是疫情防控工作的应急机动队,最先接触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负责流调和样本采集、转运、消杀等工作,是疫情防控“先锋军”。从现场“采样兵”、“流调兵”、“消杀兵”,到实验室“侦察兵”,他们勾勒出龙华疾控闻令而动、向疫而行的防疫图景。

在龙华疾控党总支的率领下,疾控队伍出发最早、冲锋最前、坚守最长,将党旗牢牢插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工作生活被按下“快进键”,正面与病毒较量!

今年以来,龙华疾控与时间赛跑,抢抓疫情防控“黄金期”“窗口期”,争分夺秒、夜以继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密切接触者的核酸样本、深入深圳北站等交通枢纽、集中隔离场所、疫点进行全面消毒消杀;确保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进入战时状态、第一时间实地核查、第一时间分析研判,快速决断、迅速部署、提早管控风险、及时消除隐患,高效处置本土各起专项疫情与多条本土传播链,将疫情控制在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的上游阶段。

疫情防控中,龙华疾控人表现出超强的行动力、亮出疾控的专业底色。

龙华疾控人的特点一:“快”!

快在“快速集结响应”。“0131”疫情发生后,龙华疾控迅速响应,重编人员队伍,设疾控综合、信息、密接、流调、消杀采样、后勤保障六大组,全员充实到各组,分别在疾控总部(实验检验)、凯里亚德酒店(现场采样消杀)和中保国际酒店(综合、信息和后台流调)3个工作点位驻点办公。在前台,会同公安、社康、社区混编组成流调小队,实现采样、消杀、管控、流调一队搞定;在后台,与卫健、政数、公安等单位合署办公,配合形成统一的指挥中枢。

快在“快速处置疫情”。新机制下,龙华疾控现场处置时效由原“1+4+6+24”提升至“0.5+3+6+18”,即流调人员30分钟内到达可疑阳性人员相关场所现场,对场所进行管控,3小时左右完成流调核心信息的初步流调,划设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6小时内完成密接者、次密接者的转运隔离和重点场所的管控措施;18小时内完成重点人群核酸筛查,完成流调报告。

龙华疾控人的特点二:“专业”!

专在“组织专业培训”。流调要求高、专业性强。流调专班组建后,龙华疾控对全区56个社区和相关部门进行流调及消毒消杀岗前技能培训,要求人员队伍熟练掌握流调、现场采样消杀等处置流程、要求。结合现场老带新实操,在实战中促进队伍迅速磨合成长,快速提升队伍整体协同实战能力。

专在“提供专业防控指导”。龙华疾控起草制定《深圳市龙华区新冠肺炎疫情核心流调队伍建设和运行方案》《龙华区关于进一步做好涉阳场所终末消杀工作方案》《龙华区社区采样消杀工作方案》,全流程跟进龙华区流调系统设计、建设、上线运行,助力实现智慧流调工作。

莫道春光难揽取,浮云过后艳阳天。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任务仍艰巨繁重,在区委、区政府和区卫健局的领导下,龙华疾控人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凝聚强大奋进力量,在新征程中继续闯关夺隘,奋力夺取疫情防控新的胜利。

龙华疾控防疫群像扫描

何林:防疫一线的“多面手”

感言:“疫情当前,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

何林,龙华疾控公卫门诊党支部书记,公共卫生科主任。作为一名“疾控老兵”,他经历过富士康红眼病防控、H1N1甲流防控、登革热防控、H7N9人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防控事件,在2013年登革热防控、2014-2015年H7N9人禽流感防控方面做到零二代病例的发生。

身经百战,他处“疫”不惊。新冠疫情来了,他以“疫”为令、闻“疫”而动,是防疫一线的“多面手”。2020年初,抗击新冠疫情中,他主动请缨,作为龙华疾控疫情防控处置组组长,长期奋战在防疫一线。疫情常态化之后,他又一头扎进人群、环境采样、隔离酒店选址等工作中。

今年2月,他牵头组建龙华区流调专班信息组,和同事习惯将自己“隐藏”在数据背后,将各方数据汇总后进行分析,研判疫情走势并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让数据“说话”。报告时效性越强、分析越准确,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性就越强。为加快防控速度,他一天需实时出具多份疫情分析报告,休息时间被一再压缩。

他说,“我是一名党员,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在岗位上发光发热,做好公众健康的守护人。”

许睿玮:疫情背后的“数据捕手”

感言:“能做后卫,也能打前锋,誓与战友并肩打赢这场持久战!”

不同于奔赴疫点的流调队与采样消杀队,综合信息组像一条隐秘战线。在后方,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博士许睿玮不分昼夜收集各类信息、综合各方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疫情风险每日进行分析研判,参与制定重要技术方案与行动指南。

她发挥专业特长,全力参与龙华区流调场景模块化、任务清单标准化工作,按照“发现点、居住点、工作点、活动停留点”,梳理疫情防控主要出现的21个场景,起草制定龙华区全场景、模块化、叠加核心要素的流调工作指引,提升流调队伍应急处突能力。加入“龙·眼”智慧流调系统开发建设队伍,每日跟进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反馈优化,实现将原需2小时才能完成的“三区”围合压缩至30分钟,将原需4小时才能完成的核心流调时间压缩到40至100分钟,让龙华区流调和疫情研判“加速度”。

“随叫随到!”有着9年党龄的她还要随时准备赴现场开展流调与处置。“五一”前夕,她带领中心5位队员组成编制化队伍,赶赴广州花都疫情防控指挥部,主动对接、全力支援。

黄纪忠:与时间赛跑的“病毒追踪者”

感言:“早一分完成流调,病毒就少一些传播几率!”

防控疫情,切断病毒传播的最有效方式是要找到密接者、次密接者。擦肩而过的陌生人,很可能因疫情被关联起来,而争分夺秒寻找“时空伴随者”的流调员就化身“福尔摩斯”不放过任何一点蛛丝马迹,帮助人们回忆起过去14天行动轨迹,甚至精确到“分秒”。黄纪忠,就是与时间赛跑的“病毒追踪者”。

“以快制快”是流调的制胜法宝。“核酸检测采样通常在白天,检测结果出来已到夜晚,所以晚上‘接单量’非常大,一个函件附着几十人名单,需立即逐个流调。”黄纪忠记得,3月15日,入境阳性病例、本地阳性病例和密接、次密接人员名单不断传来。当晚,一到疫情应急处置现场,他马上开展勘察现场、收集楼栋信息,记录三区划分和管控方案,刚把信息发回专班,任务通知又来,随即赶赴下一个现场,如此往复,但从不言苦累,“我们心里都清楚,早一分完成流调,早一刻划出管控区域,病毒就少一些传播几率。”

肖海清:勇敢无畏的“病毒杀手”

感言:“哪里有病毒的踪迹,我们就追击到哪里!”

2022年初,新冠疫情再突发,龙华疾控迅速新组建一支特殊的战斗队伍——终末消杀队。肖海清是这支勇敢无畏的“病毒杀手”队伍的队长。

“哪里有病毒的踪迹,我们就追击到哪里!”不论何时何地,一接到命令,肖海清和消杀组员要在第一时间以最快速度穿好防护装备、携带消杀器械,奔赴现场。由于每个重点场所面积不同,调配消毒药剂后,肖海清和消杀组员就背起四五十斤重的喷雾器、拎着机器,连续工作一两个小时,有时更长达四个小时,尽管全副武装,刺激的消毒液味还是透过层层防护冲入鼻腔,但他们与病毒战斗的动作始终不停,用背上的药水、手中的喷杆迅速、彻底斩断病毒的传播链,让病毒无处可藏。1月31日起,终末消杀队累计消杀面积10万余平方米,空气8万余立方米。

记者 黄晓华 通讯员 贺小珊 詹丹妮/文 记者 陈建华/图


[编辑:陶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