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龙华区2018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编辑:陶倩2019-03-15 09:38内容来源:宝安日报

新闻提要

回望过去一年,在龙华区这片热土上,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站在新的航点回望2018年,收获总是最动人的字眼。

信念之基筑牢。过去一年,龙华区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深圳重要批示精神,办起一场场接地气、冒热气的宣讲活动,如春风化雨般润泽心灵。 

昂扬之歌奏响。过去一年,龙华区继续唱响“龙华好声音”,一篇篇有力量、有温度的宣传报道的发布,“三微七平台一矩阵”的持续优化让更多人听到龙华好声音、龙华好故事。 

文明之城筑就。过去一年,龙华区创新创文长效机制,持续打造“公共文明促进会”“闪亮龙华人”“文明指导员”等品牌,开创社区各界共同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新常态。 

文化之气浩荡。过去一年,龙华区文体惠民活动遍地开花,文体场馆拔地而起,文创企业一次次登上大舞台,无人机、机器人等产品惊艳亮相,“龙华创造”更加深入人心。 

回望过去一年,在龙华区这片热土上,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思想文化领域意识形态管理、新闻舆论引导、精神文明建设、文体惠民工程和文化产业发展等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新进展,为龙华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力量。

高举旗帜

新思想厚植龙华大地

专职党务工作者在舞台上用自编自演的情景剧讲述十九大精神,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故事,让台下观众听得有滋有味;社区党委书记何新生向居民讲述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细节,让更多人受鼓舞,被激励……这样生动鲜活的理论宣传,在龙华区已属常态。

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力量。龙华区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深圳重要批示精神,作为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不断推动学习贯彻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知之愈明,行知愈笃。龙华区制定《龙华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18年度学习计划》,组织开展区委理论中心组学习74次,举办区委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会8场,开展各类学习宣讲活动340余场。新思想始终高扬,成为引领前进的思想旗帜、精神旗帜。“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截至目前,龙华区“学习强国”学习平台APP下载总数已达18042次,APP日活跃人数已达13086人,全区党员注册覆盖率达94.45%。

走近群众身边,才能走进百姓心里。龙华区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主线,重点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主题和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宣传,策划并组织“龙华区一届二次党代会”“龙舟文化艺术节”等大型主题新闻宣传20次,发布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型户外宣传海报1291张,公交候车亭广告120张,立柱广告7面。在全区机关事业单位、重点企业的60余台南方全线通智慧终端及5个大型LED显示屏上循环播放宣传画面。

汇聚民心

奏响主流舆论最强音

全年中央、省、市和区各级新闻媒体共刊发(播)龙华区正面报道11000多篇,观澜国际龙舟赛获央视8分钟直播报道,龙华民治北站社区基层治理等亮点新闻3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过去一年,龙华区宣传报道好戏连台,有密度有力度有温度,一篇篇稿子,一幅幅照片,一个个镜头,让更多人听到龙华好声音、龙华好故事。

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龙华区瞄准“大主题”、突出“大策划”,开展改革开放40周年、“观澜河国际龙舟赛”、“与有轨电车同行”微型马拉松、“广深港高铁开通”等重大事件主题宣传,创新开展“寻找龙华力量”“最美营商环境看龙华”等龙华形象专题报道。

创新手段打造宣传矩阵,全媒体传播体系影响力不断扩大。龙华区加快推进区融媒体中心建设,完善项目建设方案,出台《龙华区政务新媒体运行管理办法》,优化龙华“三微七平台一矩阵”新闻宣传发布体系,组建全区政务新媒体“5+78+109”矩阵,并将全区192个政务新媒体纳入管理,其中微信公众号169个,微博账号12个,今日头条号、抖音号、南方+、澎湃问政号等11个,粉丝总数突破200万。

畅通民意表达渠道,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家门前的断头路打通了,坑洼的巷道平整了,一个漂亮的街心公园建起来了……龙华区打造“书记信箱”3.0版本,全年收到市民来信4367封,办理办结4341封,办结率99.4%,解决市民反映问题3664个。

成风化人

文明之风吹进千家万户

繁忙的地铁四号线,“蓝马甲”穿梭其间维持秩序,大型商超、旅游景点也有他们身影;街头上,市民自觉弯腰扶起倒地的共享单车;周末休息,约上三五好友在家附近捡垃圾、清洁家园,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市容巡查员不间断巡查,过去乱摆卖高发区越来越干净有序……行走在龙华区的大街小巷,你会看到点点滴滴的文明风景。龙华人追逐文明梦的身影清晰而生动!

从文明基础相对薄弱的起点出发,文明龙华如何不断升级?

以机制保障文明,推动工作长效化、常态化开展。龙华区构建龙华道德荣誉体系,持续开展“闪亮龙华人”“好家训好家风好家庭”等评选活动,深入开展“文明+慈善+志愿+关爱”文明周系列活动,打造文明龙华体验展、文明之家实践教育阵地及“一街道一特色”文明创建试点,固化创文工作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

以文化滋养文明,以文化人,以文润城。龙华区在各类宣传阵地共刊播逾23万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守规矩”主题公益广告,覆盖龙华市民近60万人次;深入开展龙华区市民文明素养提升行动,举办新市民培训、龙华家风讲堂、传统文化大讲堂100余场,参与市民近10万人次。

以共建共享促进文明,让文明成为一种自觉。龙华区探索“主体责任+社会协力”的“文明众筹”新模式,建立全域文明指导员队伍,组建深圳北站等公共场所共计15支逾4千名市民参与的文明指导员队伍。2018年,区文促会联合观澜湖新城、富士康集团、港铁集团等大企业开展文明劝导行动,获得了“全国基层改革创新优秀案例”。

文体惠民

攻坚克难打造文体强区

“住在龙华,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和高大上,不用像过去一样,要往市区跑。”市民的真情感慨正是龙华区努力奋斗的方向。“兴文化强体育”,龙华不断拓宽思路,创新举措,攻坚克难,推动全区文化体育事业越来越强。

文体场馆建设更强——龙华文体中心破土动工,推动市美术馆新馆、深圳图书馆二馆、市文化馆新馆、自然博物馆等5个市级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区文化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大剧院)等10个区级项目前期工作,完成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升级改造项目。

文体政策体系更强——建成覆盖所有街道的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实现全区6个街道、50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出台《龙华区文艺创作扶持与获奖文艺作品奖励办法》《龙华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扶持办法》。

文体惠民活动更强——2018年共组织2500余场文艺惠民活动,1730多场体育活动,惠及辖区群众近400万人次。创新打造社区智慧健身“龙华模式”,通过投放共享运动器材,解决辖区群众健身需求,获国家体育总局肯定。

文体品牌影响更强——成功开展龙舟文化艺术节、中国·观澜国际红木文化节、中国·龙华客家文化艺术节等三大本土品牌文化节。去年10月,龙华区联合市文联,在深圳音乐厅举办“向改革开放40周年致敬《大梦复兴》王佑贵作品音乐会”。

文艺精品创作更强——推出一批文艺精品力作,共获得市级以上奖项187项(国家级20项、省级24项),获奖数量位居全市前列。舞蹈《客家禧》获得广东省第六届岭南舞蹈大赛六项大奖,并入选央视深圳春晚。

一部部精品,一方方阵地,一个个项目,汇聚成一束束精神之光,掀起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华彩高潮,涵养丰润着龙华人的精神家园。

文化产业

风华正茂成果喜人

2019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深圳分会场上,1300多架无人机升空组合成“牡丹花”图案,点亮除夕之夜,给全球华人送上浓浓祝福。而奉献出这场精彩表演的是国内无人机集群表演领军者、来自深圳龙华区的文创企业——深圳大漠大智控技术有限公司。

回望过去一年,龙华区出台《深圳市龙华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认定与管理办法》《龙华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等政策文件;全年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233亿元,同比增长9%;缴纳税收43.91亿元,同比增长26.91%……一个个数据,见证了龙华文创产业步入“芳华”时代。

文产扶持政策更加完善。龙华区修订《龙华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受理了原创项目启动及产业化推广、非遗开发、活动资助、房租补贴、奖励及配套资助等9大类共113个项目,共发放专项资金3249.73万元。

文产新兴业态更加突出。以“融合创新”理念,培育一批文创企业强势起航。深圳大漠大智控公司的无人机集群亮相央视春晚分会场;深圳利亚德光电有限公司的总面积3600平方米屏幕亮相2019年央视春晚主会场,乐聚文娱机器人在平昌冬奥会“北京8分钟”亮相,夏普科技打造出最高清8K电视。

品牌营销更加亮眼。以“1+10+13”阵容亮相市文博会,分会场数量全市第三,总成交额202.46亿元。“创意十二月”活动以“发现龙华之美,创意涌动新城”为主题,累计参与人数超15万人次,共展出文创产品220多种。

品牌建设成效更加凸显。巩固全国知名四大传统品牌,成功举办“大浪杯”中国女装设计大赛、“首届中国·观澜国际红木文化节”,活动成效显著。国瓷永丰源在青岛上合峰会、博鳌亚洲论坛等国际舞台亮相。

奋进新时代,必须奏响昂扬旋律;启航新征程,必然坚定精神力量。面向新的壮阔征程,牢记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龙华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必将谱写新的壮丽篇章。

龙华新闻记者 王雪敏


数绩2018

组织开展区委理论中心组学习74次,举办区委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会8场,开展各类学习宣讲活动340余场。

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主线,重点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主题和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宣传,策划并组织大型主题新闻宣传20次,发布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型户外宣传海报1291张,公交候车亭广告120张,立柱广告7面。在全区机关事业单位、重点企业的60余台南方全线通智慧终端及5个大型LED显示屏上循环播放宣传画面。

全年中央、省、市和区各级新闻媒体共刊发(播)龙华区正面报道11000多篇,观澜国际龙舟赛获央视8分钟直播报道,民治北站社区基层治理等亮点新闻3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创新手段打造宣传矩阵,全媒体传播体系影响力不断扩大。优化“三微七平台一矩阵”新闻宣传发布体系,组建全区政务新媒体“5+78+109”矩阵,并将全区192个政务新媒体纳入管理,其中微信公众号169个,微博账号12个,今日头条号、抖音号、南方+、澎湃问政号等11个,粉丝总数突破200万。

打造“书记信箱”3.0版本,全年收到市民来信4367封,办理办结4341封,办结率99.4%,解决市民反映问题3664个。

在各类宣传阵地共刊播逾23万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守规矩”主题公益广告,覆盖龙华市民近60万人次;深入开展龙华区市民文明素养提升行动,举办新市民培训、龙华家风讲堂、传统文化大讲堂100余场,参与市民近10万人次。

组建深圳北站等公共场所共计15支逾4千名市民参与的文明指导员队伍。

2018年共组织2500余场文艺惠民活动,1730多场体育活动,惠及辖区群众近400万人次。创新打造社区智慧健身“龙华模式”,通过投放共享运动器材,解决辖区群众健身需求,获国家体育总局肯定。

推出一批文艺精品力作,共获得市级以上奖项187项,其中国家级20项、省级24项,获奖数量位居全市前列。

以“1+10+13”阵容亮相市文博会,分会场数量全市第三,总成交额202.46亿元。“创意十二月”活动以“发现龙华之美,创意涌动新城”为主题,累计超15万人次参与,共展出文创产品220多种。


龙华区2018年宣传思想文化10件大事出炉

总有一个瞬间,你可能参与其中,当北站传来“我和我的祖国”的歌声,当龙华“制造”的1300多架无人机升空组合成“牡丹花”图案,点亮除夕之夜。

总有一场演出,你曾看得津津有味,机器人钢琴演奏家在龙华会堂弹起莫扎特,家门口的惠民演出一场又一场,向你发出热情邀请。

总有一个场所,你不止一次前往,可能是古朴幽静的观澜版画基地,也可能是记录着红色峥嵘岁月的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

当我们回眸2018年,从龙华区宣传思想文化领域采撷“十件大事”,会感受到这片城区在文化创新之路上走得铿锵有力,每一次坚守,每一次创新,每一次突破,都在不断提升这座城区的文化软实力,也转化为市民心中踏实的幸福感。

大事1

2018年5月,中宣部率“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央媒体采访团来深圳采风时,引导采访团先后到银星科技园、北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采访宣传,并协调央视《新闻联播》播出了关于北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报道,创造龙华区新闻报道新高度。

延伸阅读:2018年5月25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专栏推出“深圳:以人民为中心让城市有‘温度’”的报道,其中以重要篇幅介绍了龙华区民治街道北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不同于“传统”党群服务中心,北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向居民提供优质全面公共服务的同时,更承担“总部”职能,凸显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使命担当。

大事2

“深圳北站——大型交通枢纽公共空间文明管理”试点被纳入全市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试点项目。

延伸阅读:深圳北站是深圳的重要窗口,如今日均客流量已超50万人次,因此在文明建设上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深圳北站被纳入试点后,通过建立健全文明管理机制、设置文明引导标识系统、完善各类硬件设施建设等工作提升文明指数。其中,还整合站内文明创建力量,成立文明先锋促进会。

大事3

2018年3月,省委宣传部发文,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成功入选首批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重点建设示范点。

延伸阅读: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地处民治街道白石龙社区,抗战时期,一场惊心动魄“文化名人大营救”在此上演,邹韬奋、茅盾等800余名爱国民主人士与文化人士躲避日军搜捕,从当时的敌占区香港逃离后,白石龙便是脱险的第一站。

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红色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历史价值影响深远。

大事4

2018年5月31日,深圳市龙华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龙华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正式成立,龙华区成立全市第七个区级文联。

延伸阅读:站在新起点发展龙华文艺,近年来,龙华文艺界蓬勃发展、局面喜人,文艺队伍不断壮大,文艺精品不断涌现,文艺服务不断提升,文艺品牌不断增强,为龙华经济社会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龙华区文联的成立顺应了发展的新要求,将进一步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提升龙华文化软实力。

大事5

在深圳北站拍摄央视春晚深圳分会场快闪和央视“我和我的祖国”系列快闪活动,原创舞蹈《客家禧》获广东省第六届岭南舞蹈大赛六项大奖,并应邀参加央视深圳春晚节目录制。

延伸阅读:“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深圳北站同中央人民广播电视总台组织开展“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快闪活动,从小家的团聚幸福到大家的繁荣昌盛,悠扬的歌声从北站传向祖国各地。

歌声悠扬,舞姿动人,2019年的央视深圳春晚舞台上,一群传统客家女性装扮的演员在舞台上大放光彩。她们是龙华区舞蹈作品《客家禧》的原班演员,她们配合着歌曲,翩翩起舞,把岭南特色的客家舞蹈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大事6

文化品牌凸显,精品迭出,成功举办中国·龙华客家文化艺术节,首届中国·观澜国际红木文化节两大文化活动,原创小品《年会》获得“中华颂”全国戏曲邀请展暨深圳罗湖戏曲文化周四项大奖、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第六名和广东省第九届群众戏剧曲艺花会金奖。

延伸阅读:小品《年会》讲述一位京韵大鼓的表演艺术家,面对篡改经典的外行老板,坚守艺术底线的故事。作品主题鲜明,结构清晰,充满情感,极富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表演有风趣幽默,亦有不屈风骨。据主创人员介绍,该作品自创作以来,被反复打磨提升,优化完善表演形式,最终形成了主题鲜明、结构清晰、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作品特色。

大事7

创新“公益+市场”惠民演出新模式,携手聚橙网,推出交响乐、戏剧、话剧、音乐剧等共22场高端精品文化演出。

延伸阅读:龙华区携手聚橙网,旨在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新方式,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渠道多元化,满足市民多角度高品质文化需求。合作充分发挥聚橙网的全品类演出内容优势,引进高雅精品文艺演出剧目22场,包括外百老汇浪漫爱情音乐剧《长腿叔叔》中文版、音乐剧《深夜食堂》中文版,以及魔幻亲子儿童剧《阿拉丁神灯》等。

大事8

龙华文创登上国内国际大舞台。乐聚文娱机器人在平昌冬奥会“北京8分钟”节目中精彩亮相,深圳大漠大智控公司的无人机集群接连在北京古北水镇、世界无人机锦标赛等场合表演,并以千余架无人机助阵央视除夕春晚深圳分会场,利亚德光电全年产值超16亿元,更为春晚舞台等重要场所提供屏幕支持。

延伸阅读:深圳大漠大智控公司的无人机集群接连在北京古北水镇、世界无人机锦标赛、2019年央视春晚深圳分会场和“拥抱春天”央视深圳春晚等场合表演,深圳利亚德光电有限公司的总面积3600平方米屏幕(含1500平方米冰屏柱及近2100平方米的P10彩屏、P3高清彩屏、P5低屏三种彩屏产品)惊艳亮相2019年央视春晚主会场,乐聚文娱机器人在平昌冬奥会“北京8分钟”亮相。

大事9

全市首推公益体育设施一体化智慧管养新模式,进一步加强对公益性体育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充分发挥公益性体育设施的功能,开展全区公益体育设施统一管理维护工作,建立公益体育设施管理维护长效机制。

延伸阅读:该机制有多个亮点,一是给室外公益体育器材发放“身份证”。每套室外公益性体育器材分别贴上识别二维码,群众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迅速了解器材的指导内容以及进行报修。二是器材拥有“双重保险”——龙华区为公益体育设施购买了产品质量险以及意外伤害险,在保障器材安全性能的同时,也减轻了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风险。三是在全市首推一体化智慧管养模式,选取一部分公益体育设施作为试点,引入室外健身路径网络管理系统,试验“智慧管养服务”。

大事10

与中国艺术研究院共同承办国家级项目——“合作·共赢:一带一路国际版画交流”项目,共有42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104位艺术家参与,完成版画创作10400件,捐建版画工作室17个,开展主题展和巡展共11场。

延伸阅读:该项目的核心诉求不仅是国际版画艺术的交流,更重要的是通过“版画”这个具有国际通用语言性质的媒介达成多方面的交流,同时建立国内外的交流网络,落实具体的点位,为今后开展美育、公共教育搭好平台,使版画艺术成为提升社会文化、审美的有效手段。项目实施后,通过驻留、展览、论坛、公共教育等活动,在艺术、人文乃至风土人情等方面,都达到真正的交流并取得丰硕成果。

龙华新闻记者 王雪敏 梳理


相关新闻